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省的就业人口正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为33.53%,第二产业占40.65%,第三产业占25.8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9.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8.84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动。一、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以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从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产业结构变化出现了质的飞跃,第三产业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趋势。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预计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43%,比2000年下降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6%左右,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统计》2009,(2):I0007-I0007
图表说明:1978与2008年比较,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大幅下降,由44.5%下降到18.9%,降低2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壮大,所占比重由35.5%和20.0%上到46.3%和34.8%,分别上升10.8和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张志真 《浙江统计》2004,(11):37-37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受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3年,我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仍不尽合理.一方面,第二产业迅速发展,造成了第三产业在GDP中份额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区域消费中心远未形成.2003年末,我区户籍人口1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5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基础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5.
四川经济结构现状及目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产业结构从纵向分析,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1982年间农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表明率先在四川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第二阶段是1983~1999年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  相似文献   

6.
一、“十一五”期间,西安市节能降耗与全国、全省的比较(一)西安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西安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0.34%.比2005年降低1.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7%,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9%,西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7%,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增加了5.03个百分点;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2%,增加了4.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一、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概括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随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区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三次产业比重由35.7:40.0:24.3调整到1990年的35.3:32.1:32.6。总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经历了“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过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上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则正好与第一产业相反,出现了“低一高一低”的反复。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其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其原因之一是体制因素的影响,缺乏竞争机制,而加快非国有经济的进入应成为加快广东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政策选择。 (一)90年代以来广东产业结构偏差进一步加深 改革初期广东产业结构的特征之一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 过高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这种偏差在 80年代有所改善,第二产业当年价格比重下 降了1.6个百分点,不变价格比重上升了8.1 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当年价格比重上升了 10.1个百分点,不变价格比重上升了6.8个 百…  相似文献   

10.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新的《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都属服务业,具体包括15个行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业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一、近三十年莫旗服务业发展状况 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开始于1985年,198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莫旗为3096万元,占当年GDP总量的22.8%,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2005年莫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448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近15倍,但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却下降到17%,比1985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11年底,莫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31038万元,占当年GDP的比重是28.6%.莫旗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不高,到2011年底,莫旗全社会从业人员15.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12.7万人,第二产业为0.6万人,第三产业为1.8万人,一、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84:4:12.  相似文献   

12.
一、两岸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1、大陆随着全国经济普查查实了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中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46.2%,40.7%。值得关注的是,在GDP总量多出的2.3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根据初步核算结果,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6.1%,比第二产业高2.2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1978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3.9%,不仅低于第二产业(占比47.9%),也低于第一产业(占比28.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开始加快。1979-2013年,第三产业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农业所占比重不断下调,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供给和需求存在错配问题,而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对于解决这种错配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研究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与投资的总和,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国内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这两个等式基础上,推导出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改变了三次产业之间的相对投资规模,最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后选取三次产业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值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居民对第三产业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一、乌海市第三产业现状暨存在 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 对偏低,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 几年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乌海 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上升,分别为 12.5%、17.1%、26.1%和31.9%。而 2001年至2003年第三产业增长值的 增长速度却呈放缓趋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我县历史性的变化集中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乌兰县经济总量从1739.6万元增加到39861万元,增加了381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倍,年均增长11.27%;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178.4倍和7.5倍,分别年均增长8.22%、19.59%、7.68%。经济总量“十五”时期以来年均增长22.38%。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1倍。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54:59.86:17.6,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2.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7.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带...  相似文献   

18.
临河区近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6:51:33,三年二产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1.5%。从总量上看,第二产业比重已占到半壁江山,并高出第三产业18个百分点。2011年,临河区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一、服务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服务业即通常讲的第三产业。“九五”期间,内蒙古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1995—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7%,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199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为31.2:37.8:31.0,到2000年转变为25.0:39.7:35.3,服务业比例上升了4.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26.7%提高到“九五”时期的40.3%。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政策给金华市发展第三产业带来蓬勃生机.按照第三产业普查12个行业划分,全市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第三产业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和全民办教育方面,有独特特色。现从普查的资料分析,金华市第三产业有以下五大特点:一、发展在加速。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工商业迅速发展,促使金华市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翼齐飞,加快发展。199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7-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又l%,比第一产业多5.2个百分点,一改以往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滞后于全省的局面,与全省同时步入三次产业的“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