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肉史话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到处可见烤羊肉摊。这引起了我这个长在新疆、和新疆有着深厚感情的史学后辈考证一下烤肉历史的兴趣。最近,我从傅惜华编写的《汉代画象全集》初集中,终于找到了两幅图画,一幅选自朱鲔石室的画象石(见图一),一幅选自孝堂山墓道石刻(见图二),这两幅图画都是描摹古代人们烤肉的情况的,都是汉代作品,(关于朱鲔石室的年代,也有人认为当晚至魏晋。)离今已有一  相似文献   

2.
煦良兄是我亡夫许思园在大同(大同是个重理轻文的学校)读书时候同年级的学友。与我则是先后同学,三十年代成为至交。他曾与我同车从南京去北京访问名流。由我介绍他认识沈从文先生,后来他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在北京的岁月里,他常与我探索人生意义并研究学艺。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各门学科知识的迅猛增长,冲破了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正在形成一幅新的、完整的知识图景(或者说现代知识图景).如果说传统认识论以对宏观物质客体的研究为标志的话,那么现现代认识论在宏观领域的研究,则应以人类认识的成果——知识图景为对象,通过对知识图景的结构系统,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知识图景所提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版的葛荣晋同志的新著《王廷相生平学术编年》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拿到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一则是因为这部新著的清新面貌和丰富内容吸引了我,二则是因为我在一九五六年曾参与选辑出版过《王廷相哲学选集》(增订本).于是对这部王廷相的《编年》,也就自然比较注意,读来感到十分亲切.  相似文献   

5.
郑孝胥(夜起)有日记,以前曾见一鳞片爪(为《我的前半生》中所引).后闻全部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曾加披露一二,乃其前一小部分.后探悉馆中以有史料价值,将交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公之大众.待已有年,今年才见出版广告,亟托人购读,幸得寓目.我已耄老,正苦目疾,皇皇五大册,厚几盈尺列几案间.乃排日读之.  相似文献   

6.
心在路就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一份献给奥运会的特殊礼物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是一幅长200多米,绣有5个灵动可爱的福娃和代表56个民族吉祥物的手工刺绣巨作。  相似文献   

7.
年鉴情结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逢百花盛开时。我的案头已经有了六本《北京崇文年鉴》。也许我是年鉴审计分目主笔的缘故,我对《北京崇文年鉴》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我走进黄山市书画院的“画廊”,一幅幅巨大的油画、版画、山水、人物及奔马吸引了我。原来是已故黟山画家史承武的“遗作”在这里展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怎样研究,怎样讲解,这本是我们自己的事。然而,苏联历史学界有人竟横加指责,放肆攻讦。其中就有苏联《文学报》1979年第33期(8月15日发行)上登载的历史博士古列维奇题为《中南海的神话》的反华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指责“不久前在北京出版了一本古代和中世纪中国历史的中学教科书”,刊登了一幅简略地图。“它是为了向中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幅古画上的肖像,你可以叫我画妖.我在这阴冷黑暗的墓穴里沉睡了千年.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出土古剪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古墓葬遗址进行发掘整理,先后出土了一批古代的剪纸。其中有南北朝时期的五幅精美的团花剪纸,一幅是对猴团花剪纸(图1);一幅是对鹿团花剪纸(图2)一幅是对蝶花团剪纸(图3);还有两幅是几何形团花剪纸(图4)。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单色辐射式折叠剪纸,即是将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不明白:为什么女儿的一幅性情涂鸦能得到多家报刊编辑的赞赏和索稿?为什么一幅未得任何指点,并被我斥之为瞎画的涂鸦作品能在强手众多的比赛中通过审核并录用刊发?在这期间,曾有多位编辑老师称赞过女儿的想象力、色彩感,甚至有编辑笑称"你女儿的画可以疗伤。以后心情不好时,就去你女儿的博客看画。"  相似文献   

13.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5,(3):109-112
<正>《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  相似文献   

14.
偶翻今年四月号《长安》文学月刊,在一篇文章中引有这样一首诗:《爱我吧,海》 爱我吧,海, 我默默说着, 走向高山…… 弧形的浪谷中, 只有疑问, 水滴一刹那 放大了夕阳 据说这就是近年来在青年中风靡一时的所谓朦胧体诗。读后确实使人感到“朦胧”;恍兮惚兮,不知所云!是“海”爱“我”?还是“我”爱“海”?“我”、“海”、“山”,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浪”和“谷”又是怎样捏拢到一块的?为什么还是“弧形”?诗,无非是状物抒情。那么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什么意境?说明什么问题?这使我联想到最近在北京看过的一个外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些作品我不懂得叫什么艺术流派,但我想是与朦胧体诗有点亲缘关系吧。比如有一幅画,画面上直直地画了几条黑杠子、红杠子、兰杠子,此外,什么也没有了!这是要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是《文史哲》杂志的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文史哲》编辑部来信要我写些有关纪念《文史哲》创刊的文章,我感到“义不容辞”,就马上提笔写了。回想起来,我在五十年代初期之所以能到山东大学(当时在青岛)去工作过一段时间是和《文史哲》杂志的出版很有关系的。五十年代初,我刚自国外工作回来,住在北京的一个招待所里听候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一天,我偶然去北京的“东安市场”闲逛,发现有一家书摊上竟然有  相似文献   

16.
郭小川与叶群认识大约在1941年秋天,那时刚确定爱人关系的杜惠在延安“女大”,叶群则在那时担任“女大”的干部科长,郭由此与叶群有了较为接近的来往。 80岁的杜惠老人在北京方庄寓所回忆了当年交往的情况: 在延安中央研究院一排窑洞下,从山头伸向延河畔有一片慢坡地,四季花草鲜艳,是情侣们爱去的地方,人们叫它是“巴尔干半岛”。我和小川常去那里,夜深了,小川回他的集体宿舍,我就借住在叶群房里。 我跟叶群关系不错,来延安时党的介绍信就是交给她的,她很喜欢我,实际上我是她的小朋友。她在延安算是一个挺漂亮的女子,…  相似文献   

17.
4年前我大专毕业,来到北京找工作。北京人才济济,我这个专科生奔波了一个月,才在一所私立中学找到一份行政工作。所谓行政工作,其实就是给老师排排课程表。有时候,某个老师临时有事情来不了,我便及时联系其他老师顶替。薪水只够活命的。但是,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好歹可以让自己在北京待下来。这所学校里的一些老师是名校毕业的,例如杜若就来自复旦大学。她人很不错,精明、能干,心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博物馆现藏的洪英纶夫妇彩色画像两幅,每幅长210厘米,宽95厘米。这两幅画像的上方,均有洪秀全的题诗一首。在洪英纶的画像上方题诗及序云:“我大(太)祖英纶公妣氏徐,原居嘉应州石坑,次由石坑迁居花县福源水。创业维艰,积功累仁,总之不离忠厚传家者近是。兹四大房子孙等追绘宝像,爰作诗以  相似文献   

19.
《清明上河图》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杰作.该画不仅技艺高超,其所表现的当年汴梁(河南开封)的社会风貌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据说.原画无画名,“清明上河图”之称最早出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而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则把“清明”解释成“清明节”.此说多得袭用,在诸多评论该画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20.
文坛巨匠郭沫若在诗歌园地中,独辟蹊径,“锐意使自家的诗之生命是一个新鲜的产物”(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家书),用那支神来之笔,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奇丽的图画,为丰富诗词比喻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诗词比喻上的创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追求风格的多样化“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的诗雄而不丽。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不足令我满足。”(《三叶集》第一四四页)郭老不满足“雄”、“丽”并有所突破。于诗如此,于诗之比喻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