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9,(3)
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平等思想又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因此,探索和研究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民族理论,实现民族的真正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自秦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民族间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关系自然就被提上重要日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此纷纷发表意见,邓小平也对此提出了深刻的见解。1950年7月,邓小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对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余碧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1-3
在不断探索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则与我国民族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邓小平阐述了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一系列主张和见解 ,形成了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3.
论希罗多德史学研究中的民族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具有“世界眼光”,胸襟开阔,从民族的观点出发,对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都一视同仁、把人类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即使是野蛮民族,在他的《历史》一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感受到欧美列强不平等压迫的社会各阶层,由忧国意识产生了民族平等意识。日本思想界在国际关系认识上明确提出了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的政治主张,在强烈要求与欧美列强地位平等的同时,也出现了平等对待亚洲邻邦的思想。在排斥外来势力侵略和对抗欧美列强的强烈愿望中,这种民族平等意识逐渐变异为以日本为首亚洲联合结为同盟的思想趋向,隐含了吞并他国的意图之嫌。 相似文献
6.
胡永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1):69-7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平等原则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本文力图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平等、民族平等定义的分析及平等相对性概念的阐释,论证国家为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而对民族地区实施优惠政策的必要性。通过对优惠政策实施后果的考证指出,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目前的优惠政策,并提出应当及时改变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民族间差距,最终达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民族平等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民族平等问题研究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按时间和研究成果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对被极左路线颠倒和破坏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重新廓清与阐述;(2)1980年代初期至中后期,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争论;(3)198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平等问题的探索;(4)新世纪初期,对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民族平等思想的总结概括。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民族工作中通常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团结和进步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现实的心声,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持久的愿望。北京民族文化宫因鐫有“团结”“进步”四个金字,总是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 但我们还必须强调民族平等。因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前提,没有真正的民族平等,便没有牢固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民族进步,也无法将资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口号与无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作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多维视角重新解读民族平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平等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分析,静态视角下的民族平等是各民族在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平等,动态视角下的民族平等是各民族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有机统一.此外,民族平等还是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的结合,客观标准与主观体验的结合,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民族平等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客观前提,是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这一基本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在建国初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在其后的我国五四年宪法,七五年宪法,七八年宪法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宪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孙中山先生的民族平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之间的相互影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中山先生民族纲领和主张的历史价值及进步意义,认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山先生的宗旨和遗愿。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本文分析了它形成的历史过程,并从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机关的共同性与特殊性、自治权与自主权三个方面的正确结合上,论述了它的特点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杨缵绪、冯特民、冯大树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来到新疆后,在孙中山等人民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民族平等的思想,并积极应用到革命的宣传中去.这批革命党人在新疆只活动了五年,活动范围也主要局限于伊犁地区.这就导致了这一时期革命党人对民族平等的宣传与实践影响面较小.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民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民族发展郑晓云民族平等是民族发展中一个核心而永恒的主题。没有民族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也就不能吸收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达到世界各民族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在这一重要的理论基点上,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给... 相似文献
14.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1,(3)
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民族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观点所作的补充和发展.当前,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民族问题,搞和平演变的形势,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无疑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平等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而且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实施的政治制度。当前在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中对民族平等的论述,往往只是限于思想或政策方面的一般分析,很少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加以论证,即使有的作者偶尔从法学的角度谈起,也主要是讲民族平等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往往忽略了履行相同义务的内容,从而使这种研究和宣传缺乏全面性,实践性、使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和资本主义的民族平等缺乏质的区别性,使理论研究和宣传的社会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谈民族平等,使这种研究和宣传充分体现其全面性、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和与资本主义民族平等具有质的区别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按照分布状况,可分为聚居和散居两部分。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具有相当于县一级以上的聚居地区,并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调整国家同这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关系,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了规范。但是,全国现有约2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各地,他们的平等权利和各项民主权利也需要用专门法律予以保障和规范。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因此,尽快制定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法(以下简称《散居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平等与文化化——国外民族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关于民族政策的两种争论,即:在民族平等方面要求形式平等还是实质平等?在民族整合方面采取政治化还是文化化?对于第一个争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平等,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对于民族状况不同的国家而言,平等原则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所结合的度,即如何让两者的结合既能满足政治民主的要求,又能完成国家政治整合的目标.对于第二个争论,虽然文化化不失为解决民族问题的良策,但是对于那些不具备采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条件的国家而言,将政治化和文化化相结合的政策也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8.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我们党不仅在实践中坚持了这一原则,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对民族问题研究的深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更加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予以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对这些思想进行归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有助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此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地"无产阶级民族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这一著名论断的解读,来增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