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人论学,常常不能分清思想与学术的畛域,而将社会影响与学术贡献等同视之.所谓"学术思想史",究竟哪些是学术,哪些是思想,似乎不易截然分清,但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对于深入梳理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转型应该很有必要.本文以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为前提,纳入高等教育与海外汉学等宏观视角,借助成立于二十年代的哈佛燕京学社这一学术机构,以洪业为中心,把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国学研究、<燕京学报>、中外交流等放在一起加以观照,讨论民国时期不以思想论争名世而以学术积累见长的学者,聚焦于其学术背景和学术贡献,以呈现出民国时期学术转型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由于研究对象的无形与复杂,思想史的界定很困难.虽然思想史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但具体的研究却有待于来自学术史的规定.<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奠基性著作,本文以这两部学案为例,就思想史的形态与内容、体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价值诉求下的不同的思想史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已经建立了九十多年,但学术界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缺乏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自身的研究,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等其他中国近现代史分支学科以及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等其他专门思想史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发展动因、研究方法、历史分期等都缺乏应有的讨论,难以取得高度的共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傅山与墨学     
解启扬  陈洁 《云梦学刊》2001,22(3):53-56
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子学研究的一部分,既有文字的校释,也有思想内容的阐发.他肯定墨家的兼爱思想,并把"兼爱"与"交利"相连.对于墨家的功利思想也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经世思想.他对墨家的逻辑思想也大力发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延续.他的墨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也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家美学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热门而艰深的课题。作为既通晓西方美学思想 ,又透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家 ,王向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老庄美学新论》一书为他所主撰和主编。作者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底蕴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 ,全面系统地论析了自己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洞见 ,独具只眼地阐释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见解 ,它必将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亮点 ,给当下沉溺于外物追求的人们吹来阵阵警醒的、润泽心灵的清风。  《老庄美学新论》体现了作者关于老庄美学的理论建构之新。…  相似文献   

6.
学术史研究是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与以往的哲学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不同,学术史研究,虽有借鉴西方学术规范之处,但主要是一种本土化、原生态的历史研究,是史学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学术史研究的成果,能够使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背景更加清晰,线索更加明确,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看待历史发展。李帆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研究,他的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过程中,注重古今中西的会通,得出深入、坚实的结论,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此次,李帆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深入解析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功能,对学术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对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 《中国学术》2001,3(2):233-239
记得在清华大学念书时,听冯友兰先生说,研究中国学术史、哲学思想史,应吃透两头:研究先秦两汉者,当注意清代;搞清代者,应重视先秦两汉。当时年轻,不太理解冯先生所说的深刻含义。现在体会起来,冯先生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先秦两汉是中国学术史、哲学思想史的奠基阶段,而清代则研究成果甚多,几乎涉及了先秦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因此,我虽是学古代的,今天,还是谈谈清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8.
刘曙光 《云梦学刊》2006,27(4):9-12
在中国,西学东渐之前,文史不分家,做学问也不重分类,一个学者治学可能涉及诸多领域。如,梁启超自言于文史两样都有兴趣,而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这种传统影响至今,很多学者涉猎仍然很广泛,如,季羡林、李锦全等一些老一辈的学者,他们都谦称自己为“杂家”。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术界总是将思想史与哲学史混同起来研究,于是有上世纪80年代《哲学研究》发起的思想史与哲学史关系的讨论①。近十多年来,思想史与文学史、学术史又纠缠在一起,于是,近些年来关于思想史与文学史、学术史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丰 《文史哲》2023,(6):74-87+163
刘泽华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继承并发展了侯外庐学派的思想史研究方法,主张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从具体的历史运动过程中把握历史。他通过历史和思想史研究所得出的“王权支配社会”理论,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形态。刘泽华自觉地承袭了侯外庐学派所开创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也将此方法推向了极致,这是因为他提出的王权主义理论将思想史与社会史完全融为一个整体。近年来,哲学史、学术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思想史研究内部出现的不同方法,都对刘泽华的思想史研究形成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学术、思想挑战,对反思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进而推进思想史研究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范围的限定、材料的选择以及方法的运用取决于对"宪法学说"概念本身的理解,如此,才能进一步厘清学说史、思想史、学术史和制度史各自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也许我应该首先引用许纪霖的一个说法:"90年代以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朋友纷纷转向,兼治思想史或学术史。如果说,转向思想史最成功的要数汪晖的话,那么,兼治学术  相似文献   

12.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1,(11)
许纪霖著:《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作者许纪霖教授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专家,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思想和思潮的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本书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研究思想史之外,对中国文学、美学亦多有阐发并取得重要成绩。他标举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极具概括性和建设性的中国美学范畴,不仅在台港地区及海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获得了大陆美学界的高度推崇。以老庄人性论为根柢建立的老庄艺术精神是其所谓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通过修养工夫、精神境界和中国山水画论史三个层面老庄之道与近代艺术精神实现了沟通。老庄艺术精神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士人是子学的缔造者、传播者和阐发者,子学是其思想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子学的发生从理论上支持了士人的品格,完整地塑造了士人的精神生态。子学与士人的间性互动促成了二者的变革和演进。通过对子学与士的主体间性诠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子学与传统诸子学的分野,从更为广阔的界阈中把握士人传统之源流,进而确立“新子学”命题的合理性,揭示新子学的本质、使命及其思想史、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遗民诗经学研究向为论者忽视,本文以明遗民五家诗经学著述为例,略为研讨,五家者:朱鹤龄、陈启源、贺怡孙、陈子龙、王夫之.以学术史为经,以诗学史为纬,论五家诗经学研究之贡献,以期引发明遗民诗经学研究之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存在“照着讲”与“接着讲”的不同取向。前者的学术史取向与后者的“思想”史取向相当不同。但“接着讲”也有不同的取向:有“批判”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研究进路;也有肯定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进路。聚焦后者,按中国“知行”高度相关的思想结构特征,各偏一方的两种研究路径展现出来:像梁漱溟那样,他接着中国政治思想史而创造性讲出来的思想,直接导向中国的现代政治实践;对牟宗三而言,他“接着讲”中国政治思想史,重点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现代学科主题建构上。两者的偏好不同,分别指向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端点,但共同结构起儒家式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思想史研究一般性的观念、理论系统的逻辑成因及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是以普遍性、深度性为基本特点的学科.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比较繁荣.从学理上看,思想史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特点有:思想史的学科性、思想史与历史、思想史与表达、思想史研究对象、思想的单位、思想与知识、思想史比较.以此认识为基础,思想史研究可以在分析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批判性研究、比较思想史研究、运用中国思想智慧应对当代问题、观念社会学研究等方向不断拓展,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萧汉明 《江汉论坛》2007,(2):141-142
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旗帜.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思潮,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植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禀赋,是事关中国文化在21世纪如何复兴并与世界文化兼容互利的大问题.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中国学术思潮史>丛书.该书由尹继佐、周山主编,凝聚了众多资深学者6年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中国近代报纸和史料价值的关系入手,考察早期校报的特征,进而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个案,分析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国思想史、新文化运动史、学术史以及历史人物研究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潇雨 《云梦学刊》2011,32(1):23-25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自1991年《学人》集刊发表一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自觉地讨论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理念,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了。其时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学术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这种反思式的讨论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自不必赘言,甚至除了学术上的自我批评以外,还带来社会史、思想史层面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