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一般的社会问题上升到政策问题,体现了政府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上的转变.伴随"两为主"政策的合法化,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进一步由"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迈进.但是新秩序不会随着法律的生成而立即形成,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受到输入地户籍、资源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为此,建议行政机关应切实履行维护教育公平的义务,强调法律责任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同时根据输入地的客观条件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作为法律保障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2011,(1):46-46
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投资理性化、家庭教育期望理想化、家庭教养方式非科学化、家庭教育责任模糊化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芳 《社会工作》2011,(2):46-48
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投资理性化、家庭教育期望理想化、家庭教养方式非科学化、家庭教育责任模糊化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投资理性化、家庭教育期望理想化、家庭教养方式非科学化、家庭教育责任模糊化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子女在学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手段,是影响到孩子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则有近2000万。1988年福州市仅有流动人口6.5万人,现在流动人口已增至8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占到90%。这些家庭对其子女的家庭教育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们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那些困难,我们能为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提供那些帮助,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政策进行分析可见:在政策目标设置上,重视教育公平和质量,强调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在政策工具使用上,以强制性政策工具为主,自愿性、混合型政策工具为辅,政策工具使用的灵活度呈现出东、中、西部递减的地域差异;在政策实践方面,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种基本准入模式为材料准入制、积分制和政策照顾制,其执行模式包括统一执行和自主执行两种;在具体政策执行中,主要有基本保障型、发展型和综合型三种政策偏好。现阶段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政策存在证明材料种类多、申请程序复杂以及积分入学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未来我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政策的执行将朝着办理材料不断简化、办理流程不断优化、人才优惠力度不断加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迈新  赖吉和 《探求》2006,(4):34-38
作为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东省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管理和服务问题日渐凸现,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做好流动子女教育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下,对相关制度的有效转换,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是推进这一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是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外商到南宁市投资建设日益增多,外商投资法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外商投资法制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各个领域,涉及政府、法院、市场主体和全体公民,如何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需要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全社会共同来营造。本课题就南宁市外商投资法制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南宁市外商投资法制建设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优化南宁市外商投资法制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桂芝 《社科纵横》2002,17(3):11-12
目前 ,制约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其中 ,融资环境的制约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 ,转变思想观念 ,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法制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有效的融资法制环境 ,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和加入WTO后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白非 《学术交流》2006,(7):44-4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制与公平,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是实现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平衡的保证。完善的人格权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长期以来对人格权的保护不够重视,当前的立法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当将人格权部分独立成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格权体系。在对一般人格权内容明确规定的同时,根据现实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的需要增加具体人格权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的教育问题正在凸显。由于北京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北京市中职教育在不断萎缩。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对参加中职教育有很强的需求意愿,劳动力市场对中初级人才有很强的需求,同时北京市中职教育也有很强的供给能力。以教育政策控制流动人口规模、城乡分治和以户籍制度安排,是导致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中职教育的主要原因。借鉴各地经验,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向农民工子女有序开放中职教育资源,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雇作为公民自己雇佣自己以谋求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底层社会群体一种十分重要的就业形式。自雇是公民经济自由权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公民生存权的有效途径,理应获得法律的切实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公民的自雇权益却屡遭侵犯,形势令人堪忧!本文认为,国家应当将自雇者的权益纳入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体系,通过建立促进公民自雇的政策扶持机制、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以及法律救济机制,为公民自雇权益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法律保护,进而使每一位自雇者都能过上体面而又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学的艰难与条件的恶劣,使得打工子弟学校无法满足标准化的教学要求。本文试图通过相关的实际调查与经验总结,为改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困境提出一些看法,同时也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信仰应是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晓春  褚宸舸 《唐都学刊》2003,19(4):147-149
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放 《阅江学刊》2010,(1):65-69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二是建设若干高等教育强省。江苏省作为在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先的省份,应该率先在全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省。为此,新世纪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调结构、强内涵、保质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学习建设和党风学风建设是我们党的政治属性、组织属性,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步入新世纪,从传统学习提升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目标是我们党及各级党组织创新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定位、新课题,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步骤、产生效果的原因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休息权的民生视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薪休假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确认。休息权是劳动者最现实、最根本的权利之一,它与劳动权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改善民生,必须尊重并维护劳动者休息权。这是因为:只有尊重劳动者休息权,才能赋予其生命意义,才能改善其生存状况,才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才能保证其生产效率。而休闲是劳动者获得休息权的集中体现,政府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应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休闲。具体为:开展休闲教育,普及休闲文化,引导公众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休闲理念;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休闲消费成为可能,进而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创新为依托,开发形式多样的休闲产品,满足劳动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构建休闲配套体系,提高休闲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a law-based government is a central el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while using evaluation to catalyze growth is in line with the incentiv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studies. Since China started to implement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thirty years ago,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have gone through several stages, each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Efforts to build a law-based government have met with success, but what the country now has is essentially still goal-oriented assessment. At present, this suffers from the lack of a clear goal orientation or definition of functions, an imperfect technical system and unsound motivation mechanisms, not to menti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ach government department going its own way, duplicating evaluations or being left rudderless. Drawing on a combination of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us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law-based government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value rationality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but also strengthens the role of evaluation as an instrument for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refore, we need to create new evaluation theories, exp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roducing diversified evaluating entities, improve technical systems,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buildup, and foster a performance-based culture. In addition, replacing goal-oriented assessment wit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ll help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cipline—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ule of law government, thus promoting multidisciplinary efforts to integrate and creat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