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布局的差异,是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障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积极发展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同时,为了使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布局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区域结构的非协调、非均衡的布局,在进入21世纪之后,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有加剧之势。我们期望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和"2011计划"新政策启动背景下,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能够在建国7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能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周期内得到根本扭转,实现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结构布局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以便早日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状态亟待改变。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应秉持科学发展、公平发展的理念,恪守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三种力量、三个主体的作用,制定实施补偿、差异并重政策,建立科学的定期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高等教育结构要随之优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和形式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正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进行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以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越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是无止境的,质量观是发展的、多元的;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平衡、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专业结构不太符合社会需求和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等问题.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采取建立三级教育联动机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内涵的扩大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本文分析了大众化背景下江苏省高等教育层次、科类、地域、形式和管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经济、人口的区域分布状况。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所考虑的主要是战备需要,所执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造成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区发展高等教育负担偏轻,一些地区负担偏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协调。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结构布局调整,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难以消除这种不平衡和不协调,难以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平衡、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专业结构不太符合社会需求和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等问题。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采取建立三级教育联动机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内涵的扩大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势差,优化结构成为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行业分工指数分析长三角地区2010—2019年高等教育结构同构度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结构同构度较高,但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和师资结构同构度呈现一定的减弱趋势,学科类别、经费使用结构同构度有加强趋势。在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发展势差和结构同构度较高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未来应进一步突破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壁垒,组建并赋权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专业组织,推进地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统筹院校设置规划、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和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国有经济存在总量大,但功能定位模糊、过于集中于重化工业、地方国企扩张较快、创新方向和效率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临国际"竞争性中立"的严峻挑战、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不够和竞争性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应该重"质"轻"量",不再纠结于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比例高低的"数量目标",而应更加看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质量目标"。具体需要基于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基于国家战略性标准和公共服务性标准选择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市场结构双重目标来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高等教育要为产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而产业则可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技能学习机会,“产教结合”就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产教结合”教学模式强调将原来以学科为体系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局面进行打破,重新回归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性本质。本文分析了产教结合方式的分类及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于产教结合战略的教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体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体制的建立,要从不同投资主体出发,明确投资主体与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范,并将其有效衔接、整合,最终形成一整套完备的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藉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方面,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又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于是,自觉参与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社区教育,自然成为高等院校不容推托的时代使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凭借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好对社区教育的推进作用.顺应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势,走出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建立在“天人文化”^[1]基础之上的本原性音乐。当代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而当代民族民间音乐及实践的时代性反差表明,对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传承的“当代”意义进行辩证、系统的思考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涉及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怎样在当代弘扬优秀、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人口流动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海外生活,作为外来群体而言,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以意大利米兰市的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米兰华人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其融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因素,以“是否愿意长期定居”考量在米华人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度。研究认为,在米华人群体的社会融入度,与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等自身因素无关,与社会活动参与频率、工作强度等社会外部因素也没有显著影响;职业类型、就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在米华人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在米华人群体工作状况、提高就业收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华人融入当地城市社会的进程。 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厘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以及总结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是确立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目标和理清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完整逻辑的前提。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现状,为探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有效策略指明了方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需在“分段、分类、分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为参照,对现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进行多维度的优化和重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高校宣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课堂”和主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这是当前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坚持问题导向,带领学生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受到内外变革驱动力的推动。在传统工程教育中,技术对人的控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故回归“人”本身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新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又成为工程教育发展变革的外在驱动力。这种内外在驱动力又促进了工程教育的范式转换,即内涵意义上国际实质等效的“新工科运动”的兴起。基于以上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外在诉求,通过对比欧林工学院与天津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两所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及过程性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特色,提出了兼顾家国情怀与个体发展、促进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构建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等推动新工科教育再深化的关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