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建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4):204-210
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伟大卫国战争前最早开始研究核武器制造问题的科研机构,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理论和实验成果.随着国家核计划的正式启动,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承担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核链式反应和核爆炸理论研究、制订核爆炸物理过程记录方法、研制核爆炸专用记录仪器等重要工作,为苏联首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联成为核大国.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
苏联核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其成功实施是数十万科技、情报和各行业工作者集体努力的结果,而在这个组织结构庞大的金字塔顶端的是贝利亚。作为国家对外情报机构的最高领导人,贝利亚掌握国外研制原子弹进展的重要信息,对核计划的出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指挥情报机构获取的宝贵信息,为苏联原子弹的研制节省了大量资金和时间。他被任命为原子能问题专门委员会主席负责全面领导核计划之后,成功组织了庞大的核科研机构体系和精英团队并领导协调其高效运转。他奉行务实主义,沿着最有效快捷的路线,充分发挥苏联体制进行高度集中调动各种资源的巨大潜力,迅速建成核能原料供应和工业体系。贝利亚作为核计划领导人,在举全国之力推进核工程建设与挖掘国家科技潜力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具备的能力,保证了苏联在这一重要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可以说他是真正的苏联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4.
苏联核计划是一项关乎苏联国家命运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工程,其成功得益于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数年如一日的团结协作,其中,И.В.库尔恰托夫在科研与领导方面功不可没.在最艰难的战争年代,库尔恰托夫凭借其在核物理领域的权威性、极佳的组织能力以及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被任命为苏联核科研中心"2号实验室"主任.他通过组织学者开展核物理研究、分析国外核情报等工作,逐一攻克难关,创建了试验反应堆和工业反应堆,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因此,库尔恰托夫被誉为"苏联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5.
张文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4):226-233
铀-235是研制核武器的主要核裂变材料,也是生产核聚变材料氚的重要原料.它的生产是苏联核计划中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苏联核计划中铀-235的生产过程可分为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曲折发展、重大突破、工业生产四个阶段.在第三阶段,通过气体扩散法和电磁法生产出了第一颗铀弹РДC-2所需的武器级铀,取得重大突破.РДC-2试爆之后,铀-235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苏联铀-235的生产仍以气体扩散法为主.因未能彻底改良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导致铀-235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苏联批量生产核武器的需求.因此,在5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不仅在西伯利亚地区新建两座工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还逐渐用气体离心法替代气体扩散法.直至今日,苏联核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联邦仍因掌握气体离心技术在世界铀浓缩领域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6.
许金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4):211-217
镭学研究所是苏联放射化学和核物理学的摇篮,在苏联启动核计划之前已在核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实现核能利用、创建核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镭学研究所积极推动苏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核能利用研究,成立铀问题委员会进行铀勘探和研究活动,在二战前苏联解决铀问题的准备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核计划启动后,镭学研究所承担了研发从辐照铀中分离核原料钚-239的放射化学技术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核原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参与了第一家生产核原料的放射化工厂的技术设计、启动、调试和改进工作,为工厂培养了一批放射化学人才,顺利解决了核原料供应的艰巨任务.镭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直接参与核试验,记录核爆炸的主要参数、组织辐射监测,为苏联核计划的成功实施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8.
苏联以举国之力实施核计划,短期内成功试爆了核武器并进行量产。苏联核计划之所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择其要者有: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充分、高效地集中所有资源;物理学家围绕核裂变、核聚变等核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学家通力合作,攻克一道道核技术、核工程难关;国外核情报成为模仿与创新的重要借鉴,节省了时间与经费;从由学界倡导到由政府主导,核计划如虎添翼,战略决策集中既便于保密,又利于及时施策,决策机构的组织、协调与监督工作行之有效;紧急动员各类人才,从高端科学家、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应征尽征,干部决定一切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
核反应堆是重要的核设施,对于开展核科学技术研究和实现核能利用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苏联科学工作者经过不懈的理论探索和科学实验,攻克大量科学技术难题,相继建成欧洲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工业核反应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核物理研究和实验研究,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核工业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苏联解体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可谓关键因素.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一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民族问题.由于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严重忽视本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在民族理眄论与民族政策上忽左忽右,连连失误,以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3.
14.
1980年代初的波兰危机是一场对苏联地缘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利益提出严峻挑战的危机,苏联对此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促使波兰政府实行军事管制。这种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三:一是苏联国力的衰弱;二是波兰的特殊性;三是东西方开始新冷战。 相似文献
15.
苏联时期的石油公司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石油公司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使苏联石油公司对东欧经互会及西欧的能源贸易,打上了冷战的鲜明烙印。石油公司在获取经济赢利的同时,还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责任。冷战中的苏联石油成为其经济发展与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石油公司的能源外交增强了苏联经济实力,石油公司所实施的能源外交与苏联的对外政策相呼应并对其整体外交战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931—1945年苏联以两面手法布设其远东战略: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保障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这种绥靖与抵抗两手策略交替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而无法北上进犯苏联。 相似文献
18.
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苏联到来过程,伴随着对苏联的批判、否定。这种潮流,既是文学的产物,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由此推动了后苏联重新书写苏联文学的潮流。这种文学,包括回忆录、人物传记、苏联历史题材的小说等文类,成就了后苏联看来属于历史文学的潮流。这种历史文学潮流,在1990年代,其作者多为苏联的亲历者,苏联也就成了被否定性的叙述对象。历史文学潮流的这种否定性叙述持续到1990年代末,此后被对苏联的怀旧性叙述所替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