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在核物理学研究领域,莫斯科大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带电粒子回旋加速器,并对链式裂变反应和火药燃烧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获悉欧美强国研究原子弹的消息后,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开始积极呼吁政府制定完备的核计划,这些呼吁得到了政府高层的重视.美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后,苏联立即开启核计划,莫斯科大学成为苏联最重要的核物理人才培养基地.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从中子辐照铀中提取钚、建造试验和工业反应堆、研发核装药、解决数学模拟计算问题、完成核爆炸过程的模拟试验、评估核爆炸释能和处理核废料等.莫斯科大学在苏联核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镭学研究所是苏联放射化学和核物理学的摇篮,在苏联启动核计划之前已在核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实现核能利用、创建核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镭学研究所积极推动苏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核能利用研究,成立铀问题委员会进行铀勘探和研究活动,在二战前苏联解决铀问题的准备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核计划启动后,镭学研究所承担了研发从辐照铀中分离核原料钚-239的放射化学技术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核原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参与了第一家生产核原料的放射化工厂的技术设计、启动、调试和改进工作,为工厂培养了一批放射化学人才,顺利解决了核原料供应的艰巨任务.镭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直接参与核试验,记录核爆炸的主要参数、组织辐射监测,为苏联核计划的成功实施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联核计划是一项关乎苏联国家命运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工程,其成功得益于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数年如一日的团结协作,其中,И.В.库尔恰托夫在科研与领导方面功不可没.在最艰难的战争年代,库尔恰托夫凭借其在核物理领域的权威性、极佳的组织能力以及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被任命为苏联核科研中心"2号实验室"主任.他通过组织学者开展核物理研究、分析国外核情报等工作,逐一攻克难关,创建了试验反应堆和工业反应堆,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因此,库尔恰托夫被誉为"苏联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5日至26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赴苏考察组在苏联进行考察访问,其中心内容是近年来,尤其是苏共27大以来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进展。我们访问了莫斯科、梯比利斯、基辅、列宁格勒四个城市。在莫斯科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苏联经济研究所、中央经济数学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国民经济管理学院、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苏联远东经济研究所、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经济分部等单位。在梯比利斯访问了格鲁吉亚经济和法律研究所及格鲁吉亚国民经济学院,参观了格鲁吉亚电力机车厂。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东南亚国家组组长、经济学博士 B·瓦西里叶娃和该所研究人员历史科学后补博士列文逊,于上月26日到达广州进行参观访问。在广州期间,瓦西里叶娃同志先后对科学工作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教师等,介绍了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工作情况,作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危机”的学术讲演;列文逊同志也作了东南  相似文献   

6.
姚颖 《学术论坛》2008,31(1):66-68
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编纂与考据已成为历史,但这一工作并未终结,其成果为世界各国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学者所重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仍在继续这一努力.探究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纂与考据问题,应从其准备工作开始,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与历史考证版的编纂历程,兼论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考据成果,从中探索有益于我国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编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苏联苏中友协积极分子访华团团长由齐赫文斯基等一行六人来沪访问期间,访问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齐赫文斯基介绍了他主管的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情况。历史学部下设七个研究所:苏联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军事历史研究所、巴尔干和斯拉夫研究所、东方学  相似文献   

8.
铀-235是研制核武器的主要核裂变材料,也是生产核聚变材料氚的重要原料.它的生产是苏联核计划中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苏联核计划中铀-235的生产过程可分为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曲折发展、重大突破、工业生产四个阶段.在第三阶段,通过气体扩散法和电磁法生产出了第一颗铀弹РДC-2所需的武器级铀,取得重大突破.РДC-2试爆之后,铀-235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苏联铀-235的生产仍以气体扩散法为主.因未能彻底改良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导致铀-235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苏联批量生产核武器的需求.因此,在5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不仅在西伯利亚地区新建两座工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还逐渐用气体离心法替代气体扩散法.直至今日,苏联核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联邦仍因掌握气体离心技术在世界铀浓缩领域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苏联问题研究专家高放所著《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2月出版了.这本论文集,是高放先生从50年代以来发表过的近百篇论文中精选出66篇汇编而成的.这本论文集,别树一帜,编排新颖,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恰似一部宏伟专著.它反映了作者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对苏联研究的心得体会,又在"记事说文"中说明作者今天的反思与看法,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一个终身从事苏联历史教研工作的学者,一辈子是怎样探求苏联历史经验的真知的.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连续举行了美学问题的讨论,与会的有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研究工作者。在讨论中,发言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界和文艺界现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研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是,美学研究的成果,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落后于苏联艺术的迫切需要。美学这门科学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往往多从孤立的、抽象的方法去研究美学问题,彼此之间的创作活动还没有很好的配合与联系,这样就不能不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美学与艺术之间脱节的现象。例如,托夫马辛所著的“评艺术作品的客观标准问题”一书,就有这种倾向。去年,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为了批评这本著作,即曾召开一次讨论会,发言者一致指出了这本书的严重缺点。作者也诚恳的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并表示再版时加以修改。在讨论中,还特别指出了美学论著中理论薄弱的现象。证明作者对美学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善于从理论上来理解生活现象和艺术现象。而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观点加以研究和概括,因而未能解决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大家认为在报刊上发表的某些美学论文的理论水平很低,而那些艺术批评者在对若干美学论著评价时,经常从主观主义出发,忽视了艺术的客观内容、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1.
苏联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史上伦理思想由道德意识形态向道德理论转变的一个特定的过渡阶段。1985年之后,“新思维”指导下的新伦理学初露端倪。道德伦理和社会发展变迁的作用与反作用以具体的方式表现在了苏联伦理学的终结和苏联解体的进程中。探索苏联伦理学的研究究竟如何一步步地远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走向终结,如何以伦理学的视解来反映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历程,寻托苏联伦理学研究的病点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苏联伦理学研究的病点可以归纳为人道化、非理性化、新教条主义化。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党和政府遵照列寧关于注重东方各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所起的作用的指示,从苏維埃政权建立之日起,对东方学的研究便特別重視。苏联科学院設立了东方学研究所,几年來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东方学家和其他國家的進步学者建立了联系。苏联的东方学家对于研究东方各國的歷史、經济、文化和語言作出了不少的貢献。 1950年,苏联科学院为了提高东方学領域內的科学研究工作,改組了东方研究所,使它成为綜合型的研究机構,并以东方各國的現代史作为研究工作的重心。几年來出版了若干專門著作以及各种东方語言辞  相似文献   

13.
白夜昕  李杰 《北方论丛》2008,(2):114-117
苏联-俄罗斯学者们批判了C.P.斯诺的两种文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文化整合理论。他们阐明了两种文化整合的前提基础、表现形式,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两种文化整合模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会自然历史学派。苏联-俄罗斯学者们的探索,为我国乃至当今世界两种文化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5月28日至6月1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苏联文学现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文学研究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苏联文学史问题以及“回归文学”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社会学在苏联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苏联在社会学研究上的进展,不仅在国内学术界,而且在国际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社会学研究在苏联发展的几个阶段苏联对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其发展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开创社会学研究的阶段。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列宁十分重视社会学研究工作,要求社会科学家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予以科学的证明,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学的研究工作,苏联曾于1918年和1923年相继成立了社会文献研究所及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俄共中央和列宁倡导之下,苏联在2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十分丰富,调查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6.
沙俄的本土扩张以及苏联时期民族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是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根源.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加剧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夸大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文章追溯了苏联民族问题的起源,分析了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不足以及民族问题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苏经济改革都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宏图初展,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积极变化。我们决不能再度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但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变化,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于1991年6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了“苏联民族问题研讨会”。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的学者,专家近50人出席座谈。与会同志就苏联民族问题激烈化的原由、近况,动乱的性质和趋势及有关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等广泛交换了意见,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有几位近期赴苏考察归来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会上介绍了苏联当前的民族与社会问题状况。  相似文献   

19.
苏联法制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面废除“伪法统”,法制领域亟须建设。在外交“一边倒”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学习苏联法制,一方面“请进来”,即邀请大批苏联法学专家来华;另一方面“走出去”,即派遣司法代表团访苏学习交流。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各个领域:在立法方面,中国的1954年宪法参考、借鉴了苏联宪法,多个部门法也或多或少地参照了苏联法律;在司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理念、法院体制、审判制度、检察制度都有移植自苏联的痕迹;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方面,聘请大量苏联法学专家,翻译引进大量苏联法学教材和学术著作,派遣大批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法律,在法律的定义、阶级性和计划经济色彩等方面,深受苏联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08—1909年间,沙俄军官柯兹洛夫(КоэловП.К.)偷窜到我国甘肃北部额济纳地区,从事所谓“地理考察”,在黑水古城劫走大量西夏文物。这批珍贵的西夏文物包括大量书面文献和器物,据苏联方面报道,现在分藏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和苏联爱密塔什博物馆。当年柯兹洛夫劫走的书面文献,除了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