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国外税收累进性及再分配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主要围绕税收再分配效应及分解分析、累进性分析和累进性分解分析几方面的内容展开.仅仅分析税收总体再分配效应是远远不够的,从税收的公平特征上把总体再分配效应分解为垂直公平效应和水平公平效应更有意义;而累进性是影响税收再分配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收入个体的累进性以及税制的累进性两个方面;通过对累进性进一步分解,可以清楚知道不同税种或某一税种各税制要素对累进性的贡献.因此,循着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税收累进性及再分配效应,构建了其总体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经济思想史上可以找出两条研究主线:一条源于帕累托的规模收入分配,一条是李嘉图的功能收入分配.本文沿着这两条主线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述评.从规模收入分配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功能收入分配研究看,劳动要素所得逐年下降、财产收入过度集中以及教育不平等是造成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巨 《兰州学刊》2012,(2):25-31
目前国外关于税收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税收总量不变情况下一种税收对另一种税收的替代往往存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一般来说,一种税收对另一种税收的替代在改善收入分配的同时往往不利于经济增长,或者加剧了收入分配但却往往有利于经济增长;不同赶超经济税收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一些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普遍上,"形式上"累进的税收结构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改善收入分配,累进所得税因存在大量的逃税而效果有限;税收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开始应用一些新的分析方法。Bewley模型和CGE模型已经成为了研究税收替代收入分配效应的主流方法,同时,不同的税收累进程度指标选取,收入分配的纵向与横向分解和政府税率结构决策可能受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影响这向个方面都可能使得研究者重新考察现有分析框架和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税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理当承担起干预、调节收入公平分配的重任 ,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税收调节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极其软弱 ,并且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税制的不合理、不规范、不健全以及征管措施的不到位所致。为了强化税收在收入公平分配中的作用 ,应尽快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及其征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度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对改善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传统税收归宿分析方法,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住户调查数据和资金流量表,计算每个家庭承担的税负总额,观察它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税制整体是累退的,个人所得税等累进性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间接税的累退性,但因其规模小,不足以完全抵消间接税的累退性。有效税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税收的累退性在农村较城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市场初次分配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其中工资性收入差距是主要因素;政府二次分配没有起到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其中养老金净收入对收入差距起较强的逆向调节作用,而社会救济收入、保险净收入和个人所得税起微弱的正向调节作用;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基于亲情的家庭内部收入转移,且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而社会慈善事业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紧迫性.收入分配不公在于缺少把"蛋糕"分好的合理的分配机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导致分配不公问题的根源;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分配不公难以发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着力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解决机会不平等的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充分发挥再分配在体制转型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对公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林区50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收入质量对农户林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收入质量的充足性、稳定性、结构性和知识性四个维度对农户林地流转决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农就业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单位购买社保的年限、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年均收入增长幅度、就业技能培训次数对林地流转有正向的显著影响。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户林地流转。因此,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就业市场环境,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非农就业收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非农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非农就业收入质量,降低农户对林地收入保障的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林地有效流转,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和高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界有关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劳动者收入是否与其贡献相称,但实际上应该关注含义更为广泛的分配正义问题。究其原因,市场主体因福利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无法在形式化的机会平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在现实的市场中,初始收入分配的不正义性不仅表现为工资收入难以完全体现劳动贡献,而且还表现为贡献相称原则忽视了异质个体的能力不平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正义的原则,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由自然不平等衍生出的纠正正义。事实上,众多的社会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都把收入分配、分配正义以及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探究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问题,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尤其是穷人福利的经济学更应该把分配正义当作核心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明 《社会科学家》2007,(6):106-109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财政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保障体制不尽完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税制结构不合理和个人所得税存在缺陷。因此应尽快完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与赠与税,优化个人所得税,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公平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羁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收入差距拉大、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及不同阶层差距拉大等特征.从根源上看,既有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分配体系改革滞后造成的影响.破解这个难题,可以从稳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以及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收入差距与收入流动:国际经验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衡 《社会科学》2008,17(2):4-13
一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并不一定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影响,关键在于社会上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大小.国际经验比较和理论分析说明,收入流动性一方面从效率角度反映出充分的收入流动性是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另一方面,收入流动性对长期内的收入不平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收入流动性可以真正实现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国际经验的重要启示就是:缓解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压力,关键是要从制度创新、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公共政策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收入流动,缓解目前收入差距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4.
较大的收入流动性能够促进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学者们对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首先,中国居民高收入阶层的流动性低于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要高于城市;从各阶层的结构变动上看,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概率较大。其次,教育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变化的推动力量。年龄、性别、地理位置以及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是影响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变量。最后,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使得居民的长期收入差距趋于缓解。然而,相对于国外对收入流动性的深入研究,中国对于收入流动性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权衡 《社会科学》2005,37(5):64-73
按要素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条件下,权力因素往往会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以及收入流动性的大小,结果导致按要素分配出现"变异".中国的经验表明,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变迁的路径,就是权力因素决定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分配以及收入流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市场型"的按要素分配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异"成为权力与市场错位并相互交织下的"权力型"要素分配以及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七省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框架,分析了1989-2006年间[1]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的各个因素,并测算出各因素对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教育、政治资本和地区的贡献率之和达到近80%,是对非农收入差距贡献最大的三个因素.而上期农业收入和土地因素对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都很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88-2003年间CHNS的五轮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1)在1999-2003年间中国农村的收入流动性较1988-1992年间显著提高。以1996年为界,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征,且这种趋势特征具有全局性,而不是仅仅出现在特定类型的农户群组中。(2)不同类型特征的农户群组在收入流动性上具有差异性,突出表现在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结构的层面上。(3)教育水平、耕地规模、初始收入地位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尤其是非农收入比重对中国农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陶莉 《天府新论》2000,(1):26-29
当前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与80年代不同的特征(1)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消费需求出现明显断层;(3)居民储蓄继续增长,消费增长却趋缓慢.其原因在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分配不公;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分配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初次分配的不公平程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积累效益和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差距调节功能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是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功能之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历经数次修改,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在逐步增强。但由于对税制模式等问题没有进行大的改革,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仍有一定局限性。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过低、分类所得税制、征税对象范围狭窄、税法执行力度等问题都影响了个人所得税收入差距调节功能的发挥。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应当改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全面梳理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