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歧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和英国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长期缺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救济也显得力不从心,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作用仍不够.因此,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设置具体的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途径,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以确保法律实施,从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欠缺明确的立法规制和司法救济。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欧盟在世界范围内堪称反就业歧视的典范,而反观我国,虽然制定了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但既缺乏可操作性,又缺乏相应的救济途径。为今之计,既需要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又需要建立相应的就业歧视诉讼等制度,并亟待提高我国公民的国民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反就业歧视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规制就业歧视的法治重任主要由《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予以担当。然而,《劳动法》显露出滞后性的缺陷:一是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混沌不清;二是举证责任配置规则语焉不详。因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实属必要也更合时宜:首先要拓宽法律调控视野,"劳动过程"要囊括求职阶段和职业阶段。其次,要明确就业歧视类型,设定就业歧视认定标准。最后,要厘定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就在于其在法律效果上力求兼顾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找寻最优的契合点以均衡、调和劳资双方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香港反就业歧视法律及其实施机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渊源包括三个层次:国际条约、宪法性法律、专门性法律。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针对反就业歧视问题相继制定了《性别歧视法例》、《残疾歧视法例》、《家庭岗位歧视法例》三部专门法律,法律中就有关"就业歧视"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比较详尽和周密的规范。依据该法,香港政府成立了平等机会委员会。这些专门性法律的出台以及平等机会委员会的职能发挥给予了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最实效的法律支持,使得香港社会中相对突出的就业歧视问题得到比较有效的疏解。香港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及实施机制为我们着手促进就业平等、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可以说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是保障人权的内容,是社会正义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单性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兼及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违背平等原则的、不正当的排挤和区别对待。其表现呈复杂性,且具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就业歧视既有社会原因,更是法律规制的不足。要保证大学生公平就业,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必须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多种歧视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职业待遇的平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从法律上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法律确立的就业歧视范围过窄、毕业生就业歧视争议缺乏具体的判断标准和有效的解决途径等。为此,应从修订现有不合理法律、法规入手,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蒋忠原 《理论界》2011,(9):80-8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年龄歧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关法律对就业年龄歧视进行规范,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要实现不同年龄的劳动力平等就业,必须有国家相关法律的大力支持。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年龄歧视盛行的原因谈起,浅析在我国对就业年龄歧视展开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美日两国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因歧视现象从"可能"成为"现实",如何从法律层面有效规制就业领域中的基因歧视问题是当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反基因歧视是对基因检测技术滥用的矫正,它在有效规制基因技术所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最大限度实现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的目标,必须从推动反基因歧视信念的普及、确立"间接歧视"的侵权认定标准以及健全基因歧视例外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里  宋丽燕 《兰州学刊》2004,8(6):261-262,182
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内在需要标准,即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是基于岗位和工种的需要,用工条件与岗位、工种要有关联性,如果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是基于岗位和工种而产生就可能构成就业歧视;第二个标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即用人单位滥用用工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一是把就业歧视纳入劳动争议的解决范围;二是学习美国的作法,增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本文对就业权的分类、分配原则和制度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法学理论思考,以期有助于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蒲俊华 《天府新论》2007,(Z1):141-142
保护人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只有政府确认并保护人权,才能有效地研究和实施反就业歧视政策。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对平等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平等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社会就能够维持一种良好和谐的发展状态。反就业歧视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促进人民的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8.
用法律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丽玲 《理论界》2008,(5):100-101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就业促进法》立法精神就是提倡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本文以案例说明我国的就业歧视,阐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法律规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实现公平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美国反歧视法的实践,得出了对于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由此而引出了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浙江、河南、四川、新疆四省(自治区)为调查样本,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对中国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中国就业歧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对就业歧视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但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给出的不录用的理由是不公平的,是对求职者的歧视;绝大多数就业歧视的受害者在歧视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抗议;在中国,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和户口歧视严重但不普遍,地域歧视和民族歧视普遍但不严重,姓名歧视和属相歧视则不严重也不普遍;就社会政策而言,目前迫切解决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