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冠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法治化治理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新冠疫情谣言传播呈现出渠道立体化、内容碎片化、扩散速度实时化、动机多样化等传播特点.谣言治理中存在惩处力度不足、政府单向主导化治谣、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界限不清、“塔西佗陷阱”和“老谣新传”等治理难题.基于法律与政策关系、多维共治理念、比例原则、法律普及和技术治理等法治理念的考量,建议提高网络谣言治理的立法层次和系统化程度、培育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规范谣言司法治理的谦抑性、增强技术手段下辟谣平台和谣言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信息透明公开的社会沟通机制,维护舆论的正向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2.
胡琦  杨坤  杨扬 《社会科学家》2022,(11):135-141
在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以新的特征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谣言传播、引导舆论方向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主观想象与推测的助力、情绪上恐慌与孤独的综合性效应以及从众心理下集体记忆与压力的社会影响等。故而应着力及时、直接、明确地洞悉谣言内容,并借助立体的“辟谣领袖”与“辟谣平台”叠加和强化辟谣手段,以释放碎片化情景下的恐慌;通过智能算法机制提高辟谣信息的达到率,提升治理谣言的精准度;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拓展辟谣信息覆盖面,以全程、全息、全效的报道方式降低集体压力。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给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厘清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演进特征,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谣言治理意义重大。在现代网络社会,随着交往实践的普遍进行,从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的生成,是网络议题、网络交往和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网络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又呈现为非线性的发展演进趋势,极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舆论秩序失范,甚至导致“塔西佗陷阱”的舆论信任危机,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变数。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机制,有效管控舆情,提高疫情防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信息疫情"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信息疫情"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不仅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给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一是导致有害信息"病毒式传播",放大社会恐慌情绪;二是反智主义甚嚣尘上,挤占公众理性对话空间;三是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加剧信任赤字风险;四是媒介体系变革诱发"熵增"风险,信息传播呈现失范状态.为此,要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舆论引导、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的"信息疫情"防治体系,在有效提升"信息疫情"防治的响应速度和效果的同时,不断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持续推进信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重大疫情防控的关键在医学防控,但由于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和社会危害,往往又离不开社会防控。重大疫情社会防控是指根据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通过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运用特定社会规范和应急管理措施对社会系统中与疫情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以有效防控重大疫情蔓延并减轻其社会危害的过程。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创设机理是传染病学机理、人口流动机理、社会控制机理。重大疫情社会防控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有疫病传播的社会阻隔功能、疫情态势的社会监控功能、疫时秩序的有效维护功能、疫情应对的社会参与功能等。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适用情境主要有疫病强势侵入社区的情境、医学防控相对被动的情境、医疗资源发生挤兑的情境、社会恐慌明显加剧的情境、社会秩序面临失稳的情境等。实践证明,医学防控和社会防控是重大疫情科学防控的一体两面,不失时机地启动重大疫情社会防控,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防疫抗疫行列,保证医学防控顺利推进,有效落实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谣言是一种缺乏事实根据、未经证实或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信息传播模式快速发展,历史与文化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造谣行为不断抬头,不法分子通过没有任何门槛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布信息,有组织地扰乱视听,误导民众的价值观念,都是谣言产生和快速传播的原因。谣言可催化小事件,加剧社会内部的紧张关系,甚至达到不可控的程度,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不但侵害了民众的个体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甚至造成全社会的恐慌。大庆市的和谐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决不允许出现任何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干扰因素。因此,遏制谣言传播对构建和谐大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冲突过程中谣言的作用、传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谣言对公共冲突的爆发、扩散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包括导致认知偏差、激发负面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强化群体性思维.信息"饥渴"与有效信忠供给不足是谣言传播的最主要条件.信息需求增加与供给相对不足,以及谣言传播手段的电子化,使得谣言防控面临极大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明确防控谣言,但并不是压制谣言,而是针对谣言产生的原因,主动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冯嫄 《阴山学刊》2020,(2):12-1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等健康相关的信息密切关注,在此期间谣言的大肆传播对疫情的防控、社会秩序的管理、公众的身心健康以及国家的形象和声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疫情期间主要社交网络平台上谣言的出现、生成偏好、个体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的研究,以及疫情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治理谣言的对策和现状的梳理,有利于对疫情期间的谣言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景军 《社会科学》2006,(8):5-17
2001—2005年间,中国几个大城市都流传过艾滋针刺的谣言,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这是形成公众轻率相信艾滋针刺谣言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谣言所导致恐慌的社会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文革之后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之际特有的人际信任不稳定状态,即“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40-243
网络谣言通常利用网络传播各种谣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以最近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为样本,具体分析网络谣言的特征、传播方式、危害等,帮助网民更加清楚地了解网络谣言的特征和危害,有助于规范网民的网络传播行为,整治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同时激发人们强化社会正能量,以弱化谣言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爱·自由·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美学是信仰之学。美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构成了信仰的核心部分。信仰本质上是从此岸的、经验的世界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超越。信仰的终极指向是真、善、美,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存在的统一、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通向信仰,但必须从对美的体验开始并最终形成美的意境或境界。美从直觉之美到想象之美,到生命体验之美,内在地存在着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与人自身的爱的秩序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秩序是信仰之所以存在,所以可能,并成为人的基本情结的原因。信仰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调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Normative and social structural explanations for changes in tolerance are tested using racial attitude items from 11 surveys between 1958 and 1978. Over the 20 years, while there were changes in the overall levels of racial tolerance, there were also chang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a tolerance spectrum which differentially depended on cohort and educational effects. Regardless of the position in the tolerance spectrum, most of the change in racial attitudes resulted from across-the-board changes in all cohort and educational groups. The most racially conservative end of the spectrum was slightly eroded by increase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population, while the most racially liberal position was somewhat advanced by cohort replacement.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normative perspective demonstrated the greater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to other, mor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of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4.
领袖在制度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政治实践中,由于领袖所处的政治地位、所行使的政治权力、所承担的政治职责与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其启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定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价值、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机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逻辑充分展开的过程中,领袖仍将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长的重要力量,但领袖必须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的机制与空间内展示其雄才大略、原创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伊玛堪采录、翻译、整理、编辑出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玛堪是赫哲族宝贵的民族文学遗产 ,其成书过程遇到了重重困难。本文对伊玛堪的采录、翻译、整理、编辑出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退出权、合作社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国内农村研究界存在一种隐含的研究前提,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农民,可以通过自愿的办法建立农村社会的内生秩序,从而实现公共品的最优供给.这一隐含的研究前提混淆了公共品与私人品的差别,忽视了对乡村秩序社会文化基础的考察.其后果不仅在于无法正确解释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而且无法为目前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蝮蛇的形态、生态及命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研究700余条蝮蛇类标本的形态、鳞片、花纹、骨骼等特征,实地观察了蝮蛇的自然生境,记录了713条蝮蛇的数据,用差异系数法统计、讨论了蝮蛇间的共性和差异,得到了以下结论:秦岭蝮和六盘山蝮不是独立的种,短尾蝮和乌苏里蝮同域分布,但在活动季节上占据不同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谈在上海举行。本文就上海APEC会议的情况,结合日本小岛清教授的新著,阐述笔者对“亚洲经济圈”设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企业交易成本以及有效边界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信息成本,并进而影响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边界,当然这种影响会随着企业信息依存度的不同而变化;另一方面网络提高了部分企业的资本专用性,推动网络企业纵向一体化,又会使企业重新面临管理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