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而“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新特点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准确把握“大思政”格局的新特点、新要求,准确把握“大思政”格局下党建育人的功能定位,优化党建育人的工作路径,完善育人制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激活育人主体的育人意识和积极性,提升育人要素的协同性和共享性,拓展育人工作空间,提升育人实效,对有效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文章首先对地矿类艰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政教育的方法与规律、人才培养机制、跨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目标明确的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体系雏形;最后结合某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实际,构建了高校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模型。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联动同行、融合发展,是高校实现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融合发展工作,必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间深度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三全育人”体系指导下培育综合性人才、推动社会文化发展。高校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应重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推广落实要注重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开展文化育人活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创造高校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国家形势变革、教育创新趋势及融媒体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系统性审视并应对高校网络思政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校在网络思政实效性方面面临内容接受度待提升、信息传播载体需优化、思政队伍领导力待加强及机制协同效率待提高等问题。为此,高校应整合思政资源,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深耕文化基因,传承民族精魂,坚持基本理论,推动“互联网+文化”深度融合,强化师风建设,打造专业化育人队伍,并推进资源整合,形成矩阵化传播体系。通过积极探索网络思政的有效路径,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实现更优质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8.
红色校史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红色校史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对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红色校史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进而从提升教育者育人的自觉意识、增强研究开发力度、拓宽育人宣传平台、健全育人保障机制方面探索红色校史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理论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拓展了高校课程 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已经从注重“思 政课程”建设转变为凸显“课程育人”体系的协同创新,主要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从价值论角度阐明“课 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论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特色实践,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课程思政”的多维理路,以期为推进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人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实行课程思政则是当前高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构建以“药学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体系,将医学高校药学学科教育的“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育人”,是探讨的重点。文章结合中央关于加强思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从我国医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自身的经验来介绍如何进行医学高校药学学科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进而激发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奋斗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围绕“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和“如何去做”这一逻辑思路,梳理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在厘清高校劳动教育与共同富裕间的逻辑契合,辨析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劳动育人实际,研究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认为,从劳动技能、劳动认知、劳动理念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在与新理念、新媒介、新形式的紧密结合之中,注重学科融合、成果凝练和总结提高;需要深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开展好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的全课程体系建设,谋划高校劳动教育的“认知提升”体系;需要通过日常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就业劳动教育等,共同形成劳动技能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助力。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感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内在构成,是决定其人才培养是否达到让党放心、让国家满意、让社会认可和让学生受益效果的重要参数。唯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赋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职业特性的“独特性”、使命内涵的“时代性”以及人才培养的“人民性”才能有效激发思政教师自我生命觉醒,实现自我超越并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日益增多。网络舆情管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提出构建高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机制,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场域更加扩展、手段更加丰富、效能更加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理念方式滞后、内容供给不足,场域时空变化、理性认知难度加大,手段与载体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弱化,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教育工作复杂性增强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打造创新平台、延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强化有效保障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价值引领、内容载体、育人环境上下功夫,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根”、有“料”、有“膜”。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网络化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时期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从内容、观念、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到构建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不仅改变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微信作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教育引导、组织动员、服务青年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内在属性出发,基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名称设计、栏目结构、话语体系和更新频度等视角,对湖北7所高校共青团微信建设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高校共青团运用拟人化的命名手段、多样化的栏目结构、青年化的话语表达、专业化的管理机制等多种方法,增强高校共青团微信的文化吸引力、群体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这对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文化建构的逻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人们的素养方面无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有效性较差的实际问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严重的是把禁绝个人利益的“完美性”诉求作为具体的、现实的标准。实际上,利益作为每一个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能被完全禁绝的。因此,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正确理解利益原则”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差的一个切入点。但是,“正确理解利益原则”本身是有缺陷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追求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必须对该原则进行规制,倡导一种理性指导下的“有限自利”与“完美理想”相结合的“正确理解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式也需要创新。易班平台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的思政引领功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家方针政策契合,但其本身存在功能性和技术性以及管理和推广问题,使得收获效果欠佳。以网络引领力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易班平台在思想引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易班思政引领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