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治理压倒人民主权、“人民的代表”压倒人民是西方现代民主制的结构性缺陷,阿甘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深入探析了这一缺陷的根源。首先,阿甘本指出西方民主制对“人民”概念的虚构以对少数个体的排斥作为前提条件;其次,阿甘本认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复刻了西方形而上学的“神圣经世”结构,这导致符号性的“人民主权”被资产阶级政府的治理实践所代表和僭越;最后,阿甘本指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主权被自由市场秩序所塑造并服务于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事实。阿甘本的批判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阶级性的论题,凸显了治理与民主的张力,其问题在于将西方民主制的缺陷完全归咎于形而上学的谱系与结构,泛化了治理的概念,缺乏资本批判视角,这导致其理论难以有效介入民主与治理实践,而中国共产党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新制度形态与理论升华,更加切实有效地确保了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制度特质与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避免了西方民主模式的民主异化问题,通过健全的民主制度设计,确保了最广大人民的真实意愿反映在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决策当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的现代政治方案,提供了依据本国历史国情与发展道路自主探索民主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健全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为国家治理的长足进步提供了政治动力与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态,为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中国道路”总结为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吸收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优点,又总结了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继承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结构表现为党的领导-市场配置-人民主体的动力结构、国家-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平衡结构和驾驭资本-解放劳动-规范权力的治理结构。这三重结构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政治竞争是现代政治运行的重要内容和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政治竞争能否发挥正向功能取决于是否拥有坚实的政治共识.政治竞争如果没有坚实的共识基础则很容易滑入政治斗争而导致巨大的政治风险.中国的政治竞争和政治共识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决不能搞西方式的多党制竞争.中国的政治共识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前提和基础,积极稳妥地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孟娴  魏崇辉 《理论界》2023,(9):8-14+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民主的新论述与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对不断发展着的民主实践的理论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式民主人民性、全过程性、高效能性的统一,具有超越西方民主的内生优势。从运行特质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与治理的高度统合。从自我完善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中国式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体现。逻辑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全过程性、高效能性的统一为实现民主与治理的统合夯实了基础,通过日趋健全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中国式民主走向自我完善。对中国式民主内生优势、运行特质与自我完善的阐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和独特贡献,其独特性主要包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经济特征上表现为实现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突破创新;在政治优势上表现为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真正实现;在文化品格上表现为博采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共促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国家持续发展;在世界构想上表现为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李嘉宇 《南方论刊》2022,(8):9-11+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与制度保障高度统一的真实民主,创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内涵、实现内容和实践形式,是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是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真实民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与完善,在与世界优秀文明沟通中促进中外政治文明融通发展,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从而开创了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儒家通过"天地道义"来揭示人的道德权利,再以道德权利为基础推导出人的政治权利,通过"贤能政治"实现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有机统一,所以中国传统实行"德政民主、贤能政治"的社会治理模式.近现代西方的政治理论源于自然权利思想,根据自然状态下的人性"恶"和自然权利平等,由此形成西方法制与民主的国家治理模式,由于权利的核心是"利",西方以"利"立国,而传统中国则以义治天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契合中国国情、顺乎人民意愿,是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三重逻辑维度中生成,蕴含了厚重的文明底色,从价值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战略优势和道路优势破解了现代化发展桎梏,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开创了一种以“人民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新模式,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模式借鉴,也为人类文明繁荣兴盛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建设30年:历程、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针,开辟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新的形式,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来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此建构起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总趋势的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政治文明成果在全球的播衍,既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新的条件,亦使中国政治发展面临较强的挤压.只有立足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因由、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它既遵循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普遍逻辑,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国情要求,体现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彰显出政党领导与人民主体、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坚持原则与改革创新、经济中心与全面协调、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与跨越提升辩证统一的鲜明特征,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进程、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林飞 《江海学刊》2023,(5):5-17+255
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从使命初心与国情实际出发,选择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模式,坚持自力更生、平等互惠,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民族复兴以振兴中华、人民幸福、社会主义、万众一心、小康社会为主动实践;和平发展以基本人权、合作共赢、和平崛起、世界贡献、新兴周期为推进方式;自立自强以抗压韧性、扬长补短、赶超引领、四化同步、现代强国为竞争策略;共同富裕以富民为先、市场繁荣、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中层扩容为主攻方向;智慧治理以自我革命、文明协调、人机互动、风险管理、全球治理为新型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西方民主制度经历了从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到作为理想政府形式的代议民主制的漫长过程,也就是西方民主制度变迁的过程。然而,其主权在民的价值原则一直得以留存,并且,西方民主与自由、共和、宪政等政治概念相互交织,成为现代西方政治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村人口规模巨大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世界“治理赤字”和“治理危机”问题,为世界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与化解国家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密钥在于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立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团结亿万人民主体的创造伟力,以追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基,以秉承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共同体”铸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魂,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本,以“主体共同体”聚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力,以“制度共同体”筑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堤,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吴增基 《学术界》2001,(5):115-123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实行的是垄断资本主导的、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民主制,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民主制.形成这种根本区别的依据不仅仅在于阶级划分,更主要的在于国情的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其显著的长处,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因此,我们既要在改革中保持我们的政治制度的优势,又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国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新境界。就其时代价值而言,不仅深化了对我国民主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形态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中国式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的显著特性,而且还将抽象的人民民主理念和价值具化为经验的、具体的民主实践,展现出中国式民主话语日益成熟的“自塑”式表达能力。就其运行基础而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包含的民主体制机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广泛有序真实的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础。就其产生与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内在统一、互促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契合民族特质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民主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表述。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持续的民主实践探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孕育与形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基石,是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经验过程中所提出的全新民主形态,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民主理论,实现了人类民主的新飞跃。从实践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主旨要义,建构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