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10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的事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在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以阶级革命和民族复兴为核心主题的叙事逻辑。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的变化,两种逻辑经历了从前者转换到后者的发展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对辛亥革命作出新的认识和评价。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逻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绝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抛弃了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举起的振兴中华旗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 ,与此同时 ,革命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却绝不能因此而低估这场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且还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动 ,并在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夙愿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具体目标、厘清了基本国情、开辟了崭新道路、揭示了强大动力、武装了政治保证、谋划了国际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7.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君主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提升了国民的民主主义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初步转型,把中国引向建设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这一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社会变迁进一步深化,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报刊媒体、区域城市、市民生活、社会空间等领域受此影响,均程度不同地发生了趋向现代化的嬗变,虽新旧杂陈,震荡、更新、失衡、重组等现象纷至沓来,但社会整合面临新的契合点,内忧外患下社会演进有了新的契机,引导着民国时期山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宋清渭 《中华魂》2014,(15):1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90多年的历史,可以自豪地说,革命和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吴定平 《源流》2011,(21):20-21
辛亥革命,已成百年记忆。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穿行于百年风云的画卷长廊,一路追溯,民族复兴的主题格外醒目。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饶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法国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并与封建生产关系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备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而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非正常发展的条件下发生的,其经济、政治和思想理论前提均不充分,因而二者的结局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豫籍留日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河南境内最早觉醒的知识分子阶层。清末民初时期,豫籍留日学生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河南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限制,留日学生主导的河南辛亥革命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但其付出与努力仍值得今人学习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坛风云多变,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以后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宏林 《中华魂》2012,(1):64-64
武昌举义卷狂潮,君主专横丧鼓敲。 《建国大纲》书壮志,共和民主大旗飘。 神州国共当携手,扭转乾坤日月昭。 忘死舍生为理想,振兴统一中华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进化论的独特理解,严复提出了文明排外和发展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改良之路来解除中国的生存危机,因而他坚决反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暴力排满的主张,也很反对暴力革命的手段,但他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既有反对的一面,又有可以接受的一面。由此可见,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俄国革命的探索与实践中,从俄国旧社会及其思想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出发,表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立场、以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取向与文化革命上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文化批判思想。列宁在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取向,展现了对旧社会的宗教批判、道德批判、哲学批判,是具有革命实践取向的文化批判。列宁在文化革命上的实践逻辑,体现了在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革命来扫除文化障碍,从而推动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以及俄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19.
张量 《源流》2011,(21):21-22
公元1911年,岁在辛亥。由这个堪称划时代的元始年份起,整个中华民族开始了恢宏的进步史书写。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回顾历史,再次发出继续努力追求进步、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全民族动员。历史赋予人类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命题和实践指引。从理论依据来看,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党的建设原理的必然的实践性要求。从历史依据来看,党的自我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启序章、奠定基础、加速进程,以及开辟新境界发挥了重要政治保障作用。从实践路径来看,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增进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扬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以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