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文化教学缺失的状况,造成学生英语文化素质较低,交际能力偏差.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文化导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具有较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这一工具的能力已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通过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让二者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已成为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实施反思型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兴趣,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介绍英语国家的生活和文化,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可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广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热点之一。通过采用问卷形式,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目前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释中国英语的概念,分析中国英语在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面所具有的明显中国特色,阐述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在遵循文化平等,规范,适度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对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谈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时这样写道: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了解内蒙古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状况,本文作者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数据,并用SPSS 10.0分析系统对此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欠佳,两者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这意味着要想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教育及其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受普遍关注.但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仍基本上是从语言体系自身出发,结合相关语言现象来谈所涉文化环境的,即从语言视角指向文化视角.尝试由文化视角而入转向语言视角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面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就同时兴旺起来.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界十分活跃,科研、改革的尝试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这难能可贵.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加人WTO以后,更加国际化的中国,自上而下,都对大学英语能力教学的现状表示不满足.首先分析现时大学英语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社会上的英语教学和PETS等新推出的测试模式,对大学英语及其测试模式形成压力;最后,就如何完善大学英语能力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文化语境的教学模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适时构建”文化语境进行英语教学;充分挖掘、利用目的语文化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心理建构”目的语文化语境,习得英语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是一门既传授语言知识,也传授文化知识的课程。文化学习包含的不仅仅是学习 西方的先进文化,也包括母语文化的学习。但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实际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文化 内容大多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失衡甚至是缺失,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完整地来表达 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即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教学应坚持中西方文化并重的原则,将中国文化元素融汇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