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震宇 《兰州学刊》2023,(8):125-138
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在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文章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考察了老年人数字鸿沟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数字鸿沟损害了其心理健康,存在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具有抑郁倾向的概率提高9.5个百分点。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各类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对低教育水平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损害更大。机制的探讨发现,存在数字鸿沟的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社交与信息获取受阻、线下社会参与受阻,从而损害了其心理健康,且不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社交与信息获取也阻碍了线下社会参与。结论表明,数字鸿沟导致了老年人信息获取的不平等,要通过缩小老年人技术接入与利用的差异,弥合老年人的知识鸿沟,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构建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2.
高子宁 《兰州学刊》2023,(3):143-160
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具备的“包容性高、普及性广、门槛低”等特点为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提供了可行路径。文章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老年人消费潜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且在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条件下,数字普惠金融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优化了老年人消费结构,促进了老年群体的医疗型、发展型消费。从影响机制上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门槛、提供理财产品以及信息通讯技术三种渠道影响老年人消费潜力。研究结论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并为促进老年人消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蒋林陆 《南方论刊》2022,(5):37-38+93
数字鸿沟是近年来出现的对于我国弱势群体产生重大冲击的一项社会因素。我国在数字鸿沟背景下对老年人权利保障的相关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漏洞,通过逻辑推导和个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落实社区工作和加强顶层设计方面探索进路,以期达到更好的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和CNNIC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内容的分析,认为应该而且能够以农民工为突破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因为农民工是农村意见领袖,示范作用显著;而且农民工对信息的需求有更强烈的愿望。在对农民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和CNNIC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内容的分析,认为应该而且能够以农民工为突破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因为农民工是农村意见领袖,示范作用显著;而且农民工对信息的需求有更强烈的愿望.在对农民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是技术悖论在信息社会的突出表现。数字鸿沟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但它实际上表征着丰富的内涵,可从技术、制度、文化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去透视和把握。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既要积极地去应对,又不失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内的数字鸿沟已经出现,而中国整体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正在拉大。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缩短中西差距的又一个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数字鸿沟的原因,并主要阐述了缩短国内数字鸿沟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数字鸿沟主要指在数字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拥有和应用数字化信息与网络通信技术程度不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隔离以及贫富差距等两极分化现象。数字鸿沟是数字霸权的必然结果,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中生成,在新自由主义政策中蔓延。通过多维视域审视,有助于厘清数字鸿沟的分类、生成逻辑与治理困境。“数字丝绸之路”作为解决数字鸿沟的中国方案,旨在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差距,推动数字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全球性数字贸易鸿沟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深化数字贸易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性,加剧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文章认为,数字贸易鸿沟成因复杂,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阻碍数字贸易治理达成共识以及数据要素自由流动。目前,在治理上,仍存在发展中国家数字贸易产业基础薄弱、国际经贸秩序与规则加速变革、贸易保护凸显等困境。因此,面向未来,中国作为数字贸易大国,既需要借助区域经贸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注入新动力,也要抓住机遇,释放数字贸易潜力,实现突破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鸿沟”的比较分析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鸿沟”是近年来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它反映了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差异现象。本文对数字鸿沟含义以及形成的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并提出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方面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高学历以及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并降低了工作强度进而提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也为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线喂养中的分化问题,反映了同代人参与知识再生产过程中涉及数字接入、使用和结果层面的不平等事实。其理论依据在于,知识再生产概念是在建构主义的框架下串联起技术、个体和情境的多重要素,是数字鸿沟的综合体现。将在线育儿社区中的喂养故事和一对一深层次访谈作为经验材料,通过编码和归纳将研究锚定于资源搜寻、知识加工、新知扩散三个节点,进而勾勒出单一社区和跨媒介网络、教科书宣教型和数字叙事型、普通阅听者和亲密公众的差异影响,有助于深入研究知识再生产过程如何产生数字鸿沟。需要重视不断扩大的知识再生产鸿沟,因为它分别在线下和线上形塑了育儿实践和育儿观念,甚至带来了家庭权力关系的重塑和限制弱势群体从公共动员中获利等更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然而由于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共享,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之间存在数字鸿沟现象,教育是消除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要立足于我国国情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加快推进我国政府数字化跨越工程。实施从高定位 ,超前发展 ;审慎规划 ,有序推进 ;由低起点通过小步快走迈向制高点的跨越战略。实行信息技术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跨越并举 ,而重在应用领域跨越上下功夫。要注意解决好顶层设计 ,统一平台和网络 ;信息共享和相应保密 ;化改结合和综合治理 ;人员素质数字化跨越 ;营造有利于实现跨越的环境保障体系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治理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还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在动力,更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通过持续治理,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但依然存在,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居民数字素养、数字资源质量差距仍比较大。面对数字发展新要求,应强化数字战略思维,统筹谋划城乡数字鸿沟治理;加强数字素养培育,切实提升乡村居民数字技能;推动数字要素下沉,全面提升乡村数字资源质量;加快产业数字转型,着力提升乡村数字运用水平,从而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7.
曾凡斌 《江淮论坛》2011,(1):134-144
文章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302),集中探讨了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即城市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比非城市的大学生要多,学历虽然对大学生有显著影响,但却是负面的.即学历越低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越长。而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的情感因素(对互联网的态度、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水平(包括上网时间和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都能产生正面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保障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合法权益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惠享数字化成果之前,老年群体需要跨越代际数字鸿沟、边际数字鸿沟和交际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使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面临着适应智能空间、熟悉技能使用、警惕本能意志自律衰退和防范身体机能弱化的四重考验。弥合数字鸿沟需凝聚多方力量,以提升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出发点,帮助老年群体从认同数字居民身份、增强数字生活体验、树立数字融入信心和培养数字思维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城乡数字鸿沟是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资本赋能或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借助制度嵌入机制,从社会环境层面对农村农民进行国家社会资本赋能,以“由下而上”的全新项目制运作思路,保障民众在数字乡村规划建设中的直接参与;第二,经由组织整合机制,于人际关系层面,通过多元主体联合网络为农村农民进行持续不断的组织社会资本赋能,提升农村农民的对外联通性和开放性,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发挥个人跃迁机制的效用,为个体提供兼顾认知和行为能力改造的个人社会资本赋能,帮助农村农民有意愿、有能力地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之中。社会资本赋能可以有效解决由“下不到乡”和“乡村不动”导致的“数字悬浮化”问题,弥合数字鸿沟,从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