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一个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框架,为市、县统筹国家需求与地区实际合理制定土地利用目标与策略提供方法支撑。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对该分析框架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在"优先满足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基本需求,协同平衡满足粮食安全需求"土地利用策略下,毕节市未来的土地利用方案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并强调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协同满足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用地需求。与毕节市相似的欠发达地区需要改变因后备资源优势而采取"大投入换快增长"的土地利用观念,防止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应采取基于综合战略目标的生态优先倒逼机制,引导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保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结果验证了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市、县层面土地调控与规划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
流域开发中的区域外部性不仅影响流域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而且还影响流域中区域协调发展。因此,以西江流域开发为例,对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的概念、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减少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线性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布局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城市文化保护利用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北京"三条文化带"则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线性文化的提出革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把遗产保护从"单独个体"转向"线性整体",使得"三条文化带"成为北京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在逻辑演进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随机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使得历史意识、当代意识、文化意识、美学意识和跨界意识在"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凸显.在功能变迁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物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行为"关系的角度阐释"三条文化带"是人和城市思想行为的产物,并构成当代城市行为的依据.在活态保护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而"三条文化带"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在当代发展文化旅游、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供销社、农信社、专业合作社和邮政物流是当前"三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简称"四个载体",是联系工农,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本文分析了推动"四个载体"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新农村建设对"四个载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四个载体"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纵向上看:8年间全市的耕地数量减少最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但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分别高于二者;(2)横向上看:市区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全市整体水平,海门、如皋和市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启东、海安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一般发展阶段;如东和通州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全市的耕地面积会减少6509公顷和19045公顷,显著高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量,未利用地开发强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都属于经济空间的范畴,但两者存在差异性,前者属于抽象的、理论层面的、匀质的经济空间,后者属于具体的、应用层面的、异质的经济空间.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都以经济空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存在层次性.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基础性、理论性经济学科,而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应该以空间经济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两大行业特征,客观上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突破城市边界,形成城市旅游网络组织,全面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由于各城市旅游在网络组织中结构的差异性,致使其在区域内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组织结构的分析,反映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下各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网络规模、密度、约束度及中心/边缘等)的差异性,并提出优化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组织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环巢湖空间结构及布局方面存在问题分析,从全域空间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合肥市城乡生活、生态和生产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以城镇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等结构性内容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重构区域空间新秩序,实现市域空间的多主题、多特色、多模式、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住宅建筑环境当中,“接合空间”系统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文化条件是其产生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缘侧空间”在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属于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形式。日本建筑师将传统建筑中对空间、环境的处理方法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来。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从2003的0.561 4增长至2015年的0.811 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应用C—D生产函数及计量分析法等探讨城市用地合理规模测算,采用偏离量及合理度分析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合理性,并以太仓市区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从总体看,太仓市城市用地规模偏高,但研究期后半时段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合理度有所提高。研究表明,采用计量模型及经济学分析法可对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合理性进行度量;为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合理性,应重视城市土地挖潜和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顺义区土地整理有效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数法、类比法对顺义区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有龙湾屯、大孙各庄、北小营、张镇、木林、杨镇、北石槽、李家桥等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大于10%;二级潜力区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在5%和10%之间;马坡、牛栏山、李遂为三级潜力区,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小于5%。其目的是为今后评价耕地整理面积有效性提供技术路线和科学依据,指导政府在不同的潜力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从而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生存发展空间与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经济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农民对耕地利用行为的选择及其影响,表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农民生存发展空间对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选择是农民在其生存发展空间不宽的情况下,以耕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并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通过对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考察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分析结论,实证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面向国际的开放合作中通常处于不利地位,需要依托周边重要伙伴、以高质量制度型开放促进开放合作.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注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贵州为典型代表的内陆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应坚持国内国际二重开放、以国内区际开放合作为主,在开放合作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提出了四种社区参与的类型:事务性参与、维权性参与、公益性参与和娱乐性参与。四类社区参与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居委会所延伸的参与网络、物业管理公司所组织的参与、业主委员会作为组织载体所形成的业主参与和外入性组织的所带动的参与网络。政府对四类社区参与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控制。娱乐性参与和公益性参与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但事务类参与和维权类参与的发展滞后于居民的参与诉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的转型,现代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等因素都直接推动着我国城乡居民交通消费的结构化。这种结构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城乡居民生产性交通消费目的构成大致相反,而生活性交通消费目的构成则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交通工具消费的内外层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私人交通工具方面,不论是拥有还是使用,城市居民都拥有一定的优势;就交通消费时间结构而言,不论是生产性还是生活性出行,农村居民都具有相对较大的随意性,这主要是不同职业差别造成的;而城乡居民交通消费空间结构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以居住区为中心,由近及远依次降低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对城市空间绩效认识不足,导致居住分异现象愈演愈烈。以城市空间绩效与居住分异的关系为基点,分析了城市用地功能对偶互补、区位红利、边际替代、空间分割、路径依赖等机制对居住分异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边际替代;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设施配置;坚持协同规划,发展城郊产业,促进职住平衡等对策,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