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乡土景观是乡村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以安徽西溪南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客的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和地方感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特征感知的5个维度,即自然景观、乡土聚落、田园景观、传统文化与乡土乡情得分均较高且个体差异甚微;地方感的3个维度,即地方情感、地方认知与行为意愿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对于游客构建地方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地方感的地方认知和地方情感要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地方情感以及地方认知对游客的行为意愿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在研究结论和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民居正面临着因人口大量流失而导致的衰败与消减,其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陷入无以为继的急迫问题,文章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困境,在阐释传统村落及其民居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人、村落与自然"三位一体的保护研究思路及其操作方法,即以满足村民现代生产与生活需求为目标,以村落及其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整体保护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创新设计手段,为村民搭建与村落内外连接信息、财富和情感的通道,使村民回归传统村落,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整体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陆续公布,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了广泛关注.使用问卷法,可以调查研究传统村落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感知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涉及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居民保护态度和社区与居民参与程度;旅游发展成熟度不同的村落的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居住性质是影响居民对保护措施感知评价的重要因素;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对居民保护态度感知评价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居民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满意度,受他们对保护措施和保护效果感知评价的影响.由此建议,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应明确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村落的自然环境,要依法保护,了解和尊重居民的保护态度和意见,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并积极投入专项保护资金,对保护对象进行维护、修缮;另外在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提高社区与居民的参与程度,充分重视村委会的管理作用,使其做好保护工作;要强化对女性居民和外来迁入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保护意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消失,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基于对月山村文化传承载体——月山春晚的历史演变梳理,从文化自觉视域深入分析不同时期多元主体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探索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发现,只有国家、社会和村民等多元主体有共同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传承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村落发展。  相似文献   

5.
感知价值是行为意向的关键前置因素,为促使游客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负责行为,缓解日益凸显的生态景区环境问题,研究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的影响意义重大.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1)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包括知识支持、一般负责、经济行动和主动保护四个维度.(2)生态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服务价值、环境价值、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均直接显著影响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而功能价值除外.(3)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服务价值,其次是成本价值和情感价值.基于上述结论,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应将生态旅游者的感知价值作为突破口,以改进景区“服务”为工作重心,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以上升的感知价值促发游客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负责行为.  相似文献   

6.
借助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旨在探究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旅游体验、目的地形象感知、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链式多重中介模型以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为起点,情感形象、认知形象与满意度为中介,形成影响行为意向的路径结构.研究表明: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和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形象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阐明了游客参与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和传导机制,对新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湘西民族传统村落是包括各类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是湘西各民族农耕文明下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承载着湘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就是保护好村落民居建筑,村落民居建筑与乡土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民居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是人的外化,反过来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近年来湘西民族村落中乡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日益稀释,导致传统民居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取代面临消失的境地。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上认同并自觉保护才能使湘西民族村落与时代同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遗产支付意愿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选择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南京明孝陵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影响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文化旅游参与度、重游意向、性别、教育水平和平均月收入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有显著的作用,而平均月收入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通过立法保护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资源开发与利用、乡村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地方立法先试先行,为保护本行政区的乡村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保障。但相较其他国家先进文化遗产立法,我国还存在立法依据缺少适应性、地方立法内容同质化突出、缺少国家层面专门立法等问题。因此,可以借鉴日本传统村落相关立法的专门性、综合性和体系性实践经验,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体系,出台专门性传统村落保护法律,促进传统村落相关立法的衔接与协调,建立促进传统村落立法实施的配套措施,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表现及其结构性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主要指社会成员对待公民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是公民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公民意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依据,参照公民社会钻石图构建公民意识钻石图(Civic Awareness Diamond,CAD),亦即公民意识四维度可视图,对公民权利义务认知度、公共事务关心度、公民社会价值观认同度和公民参与行为意向进行分析,以揭示公民意识的内涵、结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认知的核心,元认知是思维的重要监控成分。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是元认知开发的土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系统的有效构建以及问题系统的有效解决,能开发学生元认知,训练思维,提升认知水平,也能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初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对比组实验设计,检验了用"引导性问题法"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引导性问题法"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解决的总体计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监控和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萨葛”,又称为“薛葛”、“索葛”,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在唐末 ,最初是沙陀三部落之中由粟特人所组成的一个部落 ,五代时期则演变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索葛府”,并在后唐以后逐渐消失。在这一过程中 ,粟特人逐渐沙陀化 ,并最终消失在沙陀人之中。五代后期 ,随着沙陀民族同汉民族的融合 ,这支粟特人也逐渐消失在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4.
用小球藻和大豆为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小球藻豆腐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小球藻泥添加量为8%,葡萄糖酸-δ-内酯的添加量为0.2%,加热温度为85℃,加热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5.
BOT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BOT投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和应用。随之而来,有关BOT方式的讨论也愈演愈烈,进而对其的认识也日趋成熟。就BOT的概念、特征及价值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中国引进BOT方式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贿赂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受贿罪研究中对贿赂的解释刑法理论界形成了三种学说.通过对这三种学说的阐述和评析,指出在现行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修改完善之前,对于金钱、物品及财产性利益可以纳入"财物"的范畴.对于非财产性利益,我国刑法应该借鉴国外立法例,尽快将其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7.
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是"隐性特征"和"显性行为"的集合,胜任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焦点,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集中于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的构成维度及胜任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探讨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比较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期对未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代表则是古雅典.因此,要研究西方文明就必须先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而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又必须研究古代雅典城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
《禁闭》是一部以《存在与虚无》中阐发的观念为基础的哲理剧,有着高度的哲理性和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详细分析剧本如何在本体论上体现存在主义的哲理主张,结合作品分析如何具体理解“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这些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以期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