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在生态层面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维度,在制度层面指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进而从生态伦理、制度规约与科技创新等角度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城镇化是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城镇化在本质上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原则相契合.由于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伴而生,就使得城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而背离了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对能耗和城市人口比重进行的二元定距变量的统计分析,证明城镇化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物质变换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的载体,但必须按照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合理、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原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建设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推动两山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支撑、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是应该予以科学把握的推进两山转化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受李比希和摩莱肖特思想的影响,创造性地赋予"物质变换"概念以生态和社会双重意义,并运用它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其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生产实践(劳动)是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实践是导致物质变换断裂即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循环再利用和减量化生产是物质变换顺畅进行的有效手段;生产者联合起来的未来社会是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前提。考察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渊源和基本思想,对于澄清理论是非,领悟其独特内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深入理解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要义,切实贯彻其理念政策提供了思想遵循和理论基础。作为物质变换理论的内容延伸,“物质变换断裂”从反面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因背离物质变换导致的生态危机,并阐释了其根源所在,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打开了思路。新时代重建乡村生态优势,重整生态振兴力量,必须及时弥补“物质变换裂缝”,从生产方式、体制机制、价值理念、主体践行等方面对症下药,最终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9.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又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具体的中国方案.本文从两山论的提出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出发,对两山论的研究成果做理论梳理,对于新时代凝聚社会共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最首要的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生产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中,科学地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世界多样性"、"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新观点,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新的解释,既是对现实社会主义走出低潮的科学探索,又是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说明三个问题,(1)“知识经济”问题的理论价值。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社会这些提法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试图从总体上反映和把握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形态、整体社会文明形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西方“知识经济”理论试图用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状况来规定人类历史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世界历史时代的本质规律,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构造一种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这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来理解一种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相距甚远。(3)虽然我们不能盲目追随认同西方国家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结论。但是,我们也不能以虚无主义态度对知识经济问题完全抹杀,而是应该把这个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哲学的层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着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两阶段划分形式.以交往从有限的地域性交往发展为普遍的世界性交往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在经验上,"世界历史"开始于十五世纪.相比较而言,前"世界历史"时代和"世界历史"时代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在诸如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范围和变迁、文化的民族特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两大历史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实践离不开经济思想的指导。纵观我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史,先后经历了从“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协 调”“区域统筹”到“区域协同”几个阶段的嬗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精髓的同时,紧密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与 时代要求,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创新与完善。新中国五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 想既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有其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与时俱进的时代印记。在梳理新中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脉络基 础上,深入分析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思克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发展,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内核;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发展,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标准;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文化结构有序发展重要条件和依据,即是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的矛盾及其运动.  相似文献   

18.
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文件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独立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正式创立,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如果从学科的知识论、活动论和组织论视角综合分析,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呈现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协同创新、学科知识体系分化丰富、学科共同体融合完善、学科依托单位规范性加强、学科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凸显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起军 《南都学坛》2002,22(3):105-108
马克思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 ,在批判世界的过程中 ,从浪漫主义的批判发展到历史主义的批判 ,把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批判结合起来 ,把批判运动同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批判理论 ,从而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其它非科学批判理论的完整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