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苯乙烯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单体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有机硅含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通过红外、核磁、凝胶色谱、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透射电镜等一系列分析手段表征了该接枝共聚物。对接枝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稳定性也较聚苯乙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Lewis酸和Lewis碱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对合成聚醚酮酮特性粘度的影响,发现Lewis酸以AICl_3的催化效果最好。用适宜的Lewis碱和AICl_3组成复合催化剂时,可提高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用滴加对苯二甲酰氯、部分蒸馏溶剂和对反应体系抽真空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聚醚酮酮的特性粘度。  相似文献   

3.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4.
用AlCl_3/DMF催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考查了用对苯二甲酰氯和二苯醚的共缩聚反应合成聚醚酮酮时几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聚醚酮酮的特性粘度和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较适宜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CSg-PVP)和海藻酸钠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SA-g-PVP),然后利用静电自组装得到了pH敏感性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研究了纳米粒子对5-氟尿嘧啶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聚合物的结构.当CS-g-PVP与SA-g-PVP体积比为3∶7时,形成的纳米粒子结构最稳定.透射电镜表明纳米粒子具有较规则的球形结构,尺寸在30~50 nm左右.聚电解质纳米粒子对5-FU表现出较高的负载能力,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5-FU的释放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绿色合成工艺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的绿色合成工艺条件及阻垢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5%(占单体质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  相似文献   

7.
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合成了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并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红薯淀粉的接枝共聚合的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实验在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5小时,单体浓度为0.531mol/l,引发剂浓度为5.57mmol/l时,接枝率G与接枝效率GE较高.在实验的基础上,又探讨了反应可能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SO2-4/Ti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异戊酯,并考察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讨论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0,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时间为1.5h,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00℃.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可重复使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酸的酯化率为96.7%,产品收率为90.3%.  相似文献   

9.
以P2 O5为催化剂 ,用均匀设计来安排试验 ,对环已醇脱水制备环已烯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 ,并进行优化组合 ,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催化剂 3.5g ,反应时间 30min ,反应温度段为 15 5~16 0℃。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1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