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评论者对探春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探春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探春形象的理解表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探春性格典型化的过程就是由不同接受者阐释而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幽默是人类的语言和智慧高度发展的产物.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幽默的理解与接受依赖于"被动接受与积极理解、标准经验的形成和新的生产之间的调节",可见"幽默发生主体-幽默话语-幽默的接受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幽默与艺术发生说的游戏说有共通性.无论批评性幽默还是善意讽刺性幽默都要讲究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幽默风格乃是其生活方式的缩影.充分认识中西方幽默的风格和接受者审美习性的差异,有助于幽默的创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德国的接受美学不仅仅影响了美学研究,对文艺理论方面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也起了一定的扭转作用。文艺活动不再停留在创作的阶段,也衍生到接受者的层面,“期待视野”作为一个文学转向的界碑.将人们从创作者的维度带到了接受者的视角。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艺术活动创作者的审美差异造成了艺术价值实现的受挫.引发了处于不同角色上的不同人对于艺术品价值的不同估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期待视野”理论的理解,分析艺术作品在接受者的接受过程中“美”的断裂的原因,并思考美之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4.
书法传统是一个由“技”、“法”与“道”三个层次构成的,以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体验、审美与情感抒发为内在动力,书法艺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外在驱动力的不断流失与替补的动态螺旋状发展系统.书法传统伴随着传承而产生的信息流失与解读的信息差异决定了今人对书法传统全面准确把握的缺陷性与不可能性.书法传统对于当代书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特定目标的书法创新主要通过书法作品层、技法层和道这三个层次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笔墨当随时代,社会逐渐进入“读图时代”,书法创作也由之前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排遣自己的情绪,变成了主要为展览、交流、装饰或赠阅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近20年的书法发展来看,对形式感的追求改变了人们欣赏书法作品的角度,也改变着我们的创作方法.书者们开始对作品的幅式规格、章法样式、笔墨结构的运用、载体材料和装裱样式等方面按照美的要求进行包装和设计,使之更具有观赏性.  相似文献   

6.
对重大理论问题不同理解的争议,历来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接受过程的历史现实困境;启示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必须掌握的必备前提,正视主体人对思想文化客体接受的主现性和创造性,正视一种授受双方视野相互建构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开放心态,尊重接受者的主观性,承认接受者选择性、创生性理解的合法性,才能展开宽容、平等、创新...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揭示了背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原则探索美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助于进一步将译语接受者的百科语境知识融入翻译过程,加深译语接受者对影片内容、影片搭载的原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也有助于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将自己的认知体验融入到影片赏析中,对影片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流播俄罗斯200多年的历史表明,由于传播者和接受者知识结构与目的动机的不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异域的接受过程会受到包括作品自身文学审美、艺术表现、传统文化等必然的文学价值取向的考量,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市场需求等可能的非文学价值取向的左右。反映出俄罗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翻译文学作品择取中的一般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奥尔加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边缘人物,向来备受冷落。本文从文本和接受的角度对奥尔加的形象进行重新解读,指出,视角的不同引发出对她的形象的理解的偏差,从而生发出对于作品在"世界性"背景下时代意义的追问和探讨,探索经典重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欧阳修词在历代选本中的收录情况予以统计、分析、考察和梳理.统计结果显示,欧阳修词在以词选为载体的传播链上,其接受过程呈现出传播的及时性、选录的混杂性、风格的失衡性、发展的螺旋性等特点.总的来说,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是影响欧阳修词传播与接受的大背景.此外,词学观念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读者的推崇与理解以及传播接受过程中不同主体、环境、目的等诸多因素都在一代又一代接受之链上影响着欧词地位的沉浮,它们对于欧阳修词的传播与接受呈现出历史的动态平衡性,在推动欧阳修词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客观地区别了欧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和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