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仁生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5):117-120
周必大虽然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但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各方面皆有建树,在其六百多首诗歌创作中,相当数量是描写故乡风物的,体现了周必大长年在外为官,但时刻眷恋着故乡山水风物的游子深情。 相似文献
2.
邹锦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1):103-108
周必大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虽没有完整系统的军事著作,但他助政四朝,执掌枢府五载,围绕南宋中兴图强这个思想宗旨,对军事问题多有论述,散见在其文集中。他关于军队建设方面的主张表现为选用将帅和激励军士两大要点。他所提出的"精择"下"久任"的选将观以及"优恤"下"严训"的励军法,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季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1)
唐代是众体兼备的诗的王国,不论是古体、律诗、绝句;不论是史诗、叙事诗、抒情诗;也不论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都留下不朽的诗篇。以山水田园诗为主的禅趣诗虽不在唐诗中占主导地位,但它以精深的哲理和淡泊洒脱的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悠远、恬淡、清新的感受,并给以后的诗和诗学留下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光生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112-116
在南宋孝宗朝,周必大和辛弃疾俱名冠一时。他们有许多共同朋友,然彼此却无任何交往。在以文献为基础,通过对两人不曾交往原因的探究,以及对两人关系背后内蕴的文化因子的参察,可以认为两人关系实是当时南北士风对立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王聪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80-84,138
周必大是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文学家和学者,在当时的文坛居于领袖地位,范成大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执诗坛之牛耳。两人交游四十余年,诗词酬唱,书信往还,共同反对近习擅权,惺惺相惜,情谊深厚。文章试图全面考述其交游情状,探究其思想变化轨迹,以推动南宋前期的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邹锦良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88-93,106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人和学者。绍兴二十年(1150),两人同时参加庐陵解试并获得解额,此为两人交往之始。入仕后,杨万里和周必大游宦各地,难以相见,两人多以书信交往。隆兴年间,周必大贬归庐陵,杨万里父亲病逝,回庐陵丁忧。二人在家乡相见。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赴任奉新县宰,由是分别。其后,两人各自宦海浮沉,甚难相见。绍熙三年(1192),杨万里辞知赣州回到庐陵,此后便一直居住于此,直到开禧二年(1206)去逝。绍熙五年(1194),周必大辞知潭州亦回到庐陵,直到嘉泰四年(1204)去逝。在晚居庐陵的十几年中,他们交往甚密,既经常互访,又频繁书启往来,还共同关爱后辈。这段交谊被传为佳话,以致被时人誉为“庐陵二老”。 相似文献
7.
谷跃东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5(1):91-94
周必大与范成大是南宋时期同时代的具有典型性的两位诗人。周必大诗作多交游唱和,范成大则以田园诗名世。周必大位居宰相之尊,领衔文坛,交往基本覆盖南宋中期整个文坛,交游唱和之作构成其诗歌创作的主体;范成大以写实诗见长,如田园诗。通过对周、范二人诗歌创作的比较,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今后系统性的探究二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黄惠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5):46-50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桂林诗人、画家罗辰笃信佛教,因而其诗歌充满了佛光禅影,体现了佛家诗歌幽远静谧、禅趣深远的风格特色。罗辰禅趣诗的风格特色与清代时代背景、文学思想、禅佛思想以及诗人对禅佛思想所作的批判与继承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将佛禅"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写进诗歌,他们由此或寻求实时解脱,或表达生态思想,或追寻虚空顿悟,因而从不同侧面映渗了东方佛禅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谷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
周必大为南宋时期私家刻书的楷模,他一生虽然著作颇丰,但却没有留下文献学方面的系统论著,故而以往学者在论及其文献学成就时多难以深入讨论.周必大所作题跋为南宋一代数量之最富者,这些题跋涉及校勘、版本等诸多领域,是其文献学成就的集中体现.对这些题跋进行整理,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周必大本人的文献学成就及其文献学活动的具体过程,还能够以点带面,对南宋乃至整个宋代的文献学发展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高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25-27,37
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思维赋予诗人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顿悟然领、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诗人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梵我合一,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中,使其山水诗形神兼备,意境空灵,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4.
周密是宋元之际的著名词人,一度领袖艺林,但身后之名不显。清代词评家对他毁誉参半,但均承认其艺术才能。周密艺术素养极佳而并未成大家的原因与时代风气有关,更与本人创作心理有关。他的三种创作心态——寄闲、志雅、逞才,是他创作的驱动力,也是制约他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潘永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68-71
运用宏观勾勒与微观分析、理论阐释与实例印证相结合的方法,以王维、道济等人的若干作品为例,解读出蕴含于诗情禅境中的心灵秘密,指出《坛经》般若境界与某些相似诗禅境界的联系与区别。并借此提出一些重要的文论概念,如死境、活境等。 相似文献
16.
薛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117-121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2-75
作为一位被中国禅文化和隐士文化深深吸引的西方读者,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将自己后半生献给了修禅译禅,并通过中国禅诗佛经的翻译逐渐走入中国读者视野之中。与其他译者相比,比尔·波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禅修不仅直接影响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生活经历和信仰取向也同时影响了其翻译之"道",并最终实现了最佳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连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39-43
在《诗经·大雅》里保存了一部分刻画周民族开国祖先的诗篇 ,主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它们大体上是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写定的 ,基本上属于史诗性质。这组古老的诗篇 ,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 ,歌颂了周民族沿黄河流域开疆拓土、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透过这些史诗 ,我们不难看到周民族坚韧不拔、立志进取的开拓风貌与吃苦耐劳、安土重迁的务实品格 ,也不难看出周民族不尚暴力、绝少冒险、为主德政的明德精神。可以说 ,周民族的这些精神特质日移默化、濡染传袭 ,至今依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9.
李秀卿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14-16
本文在回顾诗禅合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诗禅合流的内在机制即二者的契合点,并揭示了它们的关系。文章指出,禅宗和诗歌不存在谁对谁影响大,谁对谁影响小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吸收、平等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