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到社会:非政府组织研究的社会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一部分,是对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社会原子化危机的回应.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内涵,同样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也与特定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在90年代加速的中国社会转型,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国家一单位一个人"的总体性社会关系格局和社会联结方式,社会原子化危机也逐步呈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作为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一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国家主导的改革和独特的社会结构特征将形塑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兴起背景与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勃兴孕育在西方国家政治空间转换的历史逻辑中;从中国现实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空间转换的结果之一.非政府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缘于其非政府、非营利或准政府、准营利的"中间组织"的特性.另外,非政府组织作为中间组织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为"缓冲"与"创新"的两大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三元主体.为充分发挥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必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制度化模式.本研究根据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及其制度环境,提出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网络联动、整合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并从登记制度、扶持机制、志愿参与、社工人才建设及评估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六项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多元分化重塑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市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框架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认识这一重塑过程。前者预设了多元主义的前提,强调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空间及其对国家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后者则认为社会的自主活动不足以形成秩序,强调国家对于市民社会的参与、控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的联系渠道。其实,市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框架均延续了极权主义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所开创的"连续统"思维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对改革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框架必须来源于其自身的经验;即使将西方的概念框架应用于解释中国,也应当是一种"概念再造"。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市场:一个组织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通过政府组织或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配置社会资源,其实质上是两种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组织认同是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在组织中通过个体与组织交换资源所形成结果的具体表现与反映.调查结果表明:两种资源配置方式都有助于员工组织认同的实现,但资源控制特点对组织认同有重要影响,员工组织认同与市场发育程度呈现出反梯度关系.国家同构的企业员工组织认同与中国社会的社会整合特点以及中国人社会心理的积淀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来自西方文化背景的学术概念,是现代社会中维持社会结构均衡的重要力量。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引发了传统社会结构的裂解,使得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均出现较大的变动,社会关系的重构在所难免。本文主要以非政府组织社会中间层的特征为分析视角,认为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促进利益关系的融洽以及促进社会信任的重建、修复社会纽带上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它的存在有助于转型期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在重点针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剖析,特别注意从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寻求对市民社会的说明,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多维度现代价值,特别在其对于科学处置社会与国家关系、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与比较的国家建设背景下,国家治理需要怎样的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作为合作对象,国家权力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是当前中国亟需研究的命题。比较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发生缘由,我们发现,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国家权力与社会组织应当实现分治基础上的合作,国家要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社会组织也应增强其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社区自组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区自组织研究是当前社区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公民社会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主要探索了社区自组织生长、发展的背景,培育、发展路径等;新制度主义理论则强调自组织机制对秩序和制度的基础性作用;治理理论则揭示了社区治理内在地要求社区自组织的生长,进而成为新的治理工具.总而言之,社区自组织正成为社区建社的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是指那些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对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农村非正式民间组织”研究、“第三部门”研究四种路径.从理论视角上看,主要有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种角度.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学者整合相关的学科视野与理论范式,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必要尝试从综合性视角来构建一种新的研究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污名化理论之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理论,它虽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却积累了许多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成果,而且具有相当强的社会解释价值.对人类日常生活被污名化经验的社会学分析,既有助于污名化社会后果的消解,也有助于和谐社会关系的缔结.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有关国家与社会的理论主要是西方的理论.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我们的基点必须建立在本土历史经验之上,质言之,即实证研究.从学术史角度来看,不仅需要突破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高度一元化模式,也要突破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模式;既要避免国家至上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倾向,也要避免社会至上的以社会为中心的倾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在理论上需要关注三个关系:第一,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关系;第二,国家与社会具体问题与重要理论问题的关系;第三,明代中国与世界,也就是全球化开端之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是指导安排传统中国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群体组织方式。其中,家庭结构模式最为典型,其他社会组织都不同程度地模拟了家庭结构关系,使中国传统社会表现出重视伦理关系、注重整体均衡与稳定、追求和谐等特点。群体的这种组织过程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它的内在精神对现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而言,国家与社会关系无疑是最为根本的形塑机制。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新机制开始兴起,使得社会组织的结构形态、行动机制乃至精神气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机制便是其中之荦荦大端者。在它们特殊的作用机理下,社会组织生发出更为多样化的形态,发挥了更为多元化的功能,承载了更为重要的时代使命,也因此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并凭借结构性力量的提升在与国家的互动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成长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尔平 《人文杂志》2002,(6):131-135
市民社会的缺失极大地影响到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公民通过非营利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 ,影响和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是公民社会的题中之意。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历史及政治性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 ,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它们既可兴邦 ,也能乱国。从政府机构分离、自上而下形成与国家合作互补的非营利组织 ,是当前中国政治性非营利组织的成长模式。随着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既与政府合作互补 ,也致力于监督政府行为、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民社会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的引介和风靡,国家—社会分析框架成为国内社会科学领域颇为流行的一种研究范式,诸多国内学者将这一分析框架应用于有关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社会分析框架所凸显的理论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其本质上秉承的是一种国家与社会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其次,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结构分析而屏蔽了行动分析;再次,市场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在此范式中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了.第四,国家—社会在相当多的研究中被化约或降低为政府—社会组织层次.除此之外,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当下国内学界还存在被过分重视和消费之嫌,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理论范式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姿姿 《学术界》2008,144(1):270-277
经历了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之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新时期,相继提出了"国家在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共治"、"国家嵌入社会"等理论,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表明人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走出了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标志着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对加深人们对社会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批判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市民社会理论 ,尤其是对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考察 ,发掘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性及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 ,对于构筑中国“小而强国家 ,大而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模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由于具有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它所处现实时代和独特的国情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从多层次、全方位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是实现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关于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不完善的原因的研究中,有些观点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从历史上看,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受到权力结构、政党制度、国际支持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等变量的制约.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着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社会组织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之路.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产生、发展、变迁、完善的历史根基存在于国家和社会矛盾运动之中.从古至今中西方国家和社会关系模式的演进与行政法的发展脉络的暗合并非历史的偶然.行政法产生、发展的深层社会历史动因深埋于国家和社会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行政法实质上是国家和社会关系在现实中和操作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