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经济小说系列"研讨会召开近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京联合主办了"日本经济小说系列"研讨会,助多位中日学者与会。日本经济小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最日本第一个以小说创作为职业并获得成功的井原西鹤(1642~1693年)...  相似文献   

2.
3.
林进 《日本研究》2008,(1):85-88
日本当代作家丝山秋子的小说《在海浪上等待》具有深刻的主题。这篇小说不仅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更进一步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关系的新变化。个人无法与他人实现真诚交流,却让人工智能的电脑保存真实的自我。小说表现了人类在电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11,27(1):49-52
陈忠实与肖洛霍夫的生活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和地域人文环境有异有同。"史诗"型巨著《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以及"史诗"型巨著之外的小说创作多至本土化特征。陈忠实小说创作与肖洛霍夫小说艺术之间有血肉联系,二者之间联系的形成主要缘由是两人都一样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都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之中。  相似文献   

5.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11,27(4):51-54
《机电局长的一天》和《无畏》都是"文革"后期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小说,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工农业战线上从全面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社会现实,由于政治对作家的选择不同,两位作家在"文革"结束前后的政治与文学境遇也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心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重提小说的意义,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话题,需要一种勇气。意义,在小说王国中的神圣地位已经变成了过去的记忆。尤其是“先锋派”、“晚生代”已经彻底地颠覆了小说的意义。意义的消解,让小说丧失了最后一块可以凭依的精神岛屿。于是,铺天盖地的暴力写作、性欲写...  相似文献   

7.
吴智斌 《社科纵横》2010,25(3):71-73
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反意象"现象,而小说却大规模地引入意象。意象化叙事由此而成为先锋作家叙事策略之一种,主要代表是苏童。苏童小说多以意象化叙事代替了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种叙事品格使苏童小说实现了与电影、电视及舞蹈等视觉艺术的便利沟通。  相似文献   

8.
刘保忠  李军锋 《社科纵横》2009,24(12):89-91
大学者纪晓岚既有小说实践更有小说理论。在小说实践中他"以学问为小说"完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理论部分,他一直持有传统的小说观念,以史学作为小说的文体依据,坚持"子部小说"的文体观念,"信而有征"成为他取舍小说的准则。本文是对他的小说观念所作的简略疏理。  相似文献   

9.
刘剑锋  陈晨 《社科纵横》2011,26(2):171-173
《黑王子》是艾丽丝.默多克后期小说中最受好评的一部,但也是最艰深的作品之一。在创作小说时,艾丽丝.默多克深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黑王子》不仅集中体现了《会饮篇》中柏拉图对于"厄洛斯"的双重性的深刻思索,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人的爱情和生活方式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佩芸 《社科纵横》2010,25(5):173-174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因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社会的"异化"现象而广受评论界关注。本文从表现主义入手,论述了"异化"现象,分析了《变形记》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全面异化,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幅冷漠的人间图画。  相似文献   

11.
杨时旸 《东西南北》2011,(15):60-61
1954年元旦下午,作家王林到吴砚农家做客。吴砚农是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晚饭后,吴砚农劝导王林,对小说被禁一事,就不必再追究了。王林有些火:"这问题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我死了也要写遗嘱要求解决这问题!"两人不欢而散。回家后,王林把这些记在了日记里。王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就是他的小说《腹地》。这部以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被著名作家孙犁称为留下了"一幅完整的民族苦难图和民族苦战图"的小说,1950年遭禁,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遭到批判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陈佳水 《生存》2020,(5):0092-0092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小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的教学时要能够积极地展开有关小说的情境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小说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充分地重视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本文从引入小说背景展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激情、情境展开词句品味以及情境式对比教学这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了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有效展开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宗白鸟(1879-1962)冷静凝视现实,他的眼睛能够惊人地准确洞见事物本质。白鸟在作品中力倡个人主义,他觉得人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这是白鸟个人主义的极致。这种个人主义是非常寂寞的。因此,白鸟是小说或剧本,主人公都是孤零零的。漱石认为个人主义可取之处是能令人确立独立人格,弊端是将个人搞成一盘散沙,让人尽尝寂寥。白鸟小说神髓亦然。白鸟否定对现象的过度奢望,珍视原封不动的真实,这是白乌的人生观,也是他的文学观。白鸟的作品并不想有意识地为读者服务,不违心地取悦读者,只忠于个性的真实。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白鸟文学的真价。  相似文献   

14.
小说艺术真实美的当代意义贾越所有的艺术都是一个"由幻想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韦勒克语),这当然也包括小说艺术。小说无疑是虚构的,可它偏偏要以真实为其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石.不过,对于艺术真实的内涵,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解释,对于真实美的获取,作...  相似文献   

15.
王卓慈  张卫凤 《唐都学刊》2010,26(3):109-113
"文本互涉"是研究李碧华小说思想意蕴和艺术形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李碧华从人性关爱的角度,在貌似陈旧的观念和情调中,蕴涵着浓重的现代意识,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落笔为文,使其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独具连续性和整体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影调小说,其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以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入话、正话及其"本事"中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母题的研究,辨析了学术界之前对这篇小说"本事"的种种分歧;同时且探讨了古代拟话本小说中的"本事"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家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民间故事的"三迭式"叙事技巧,安排自己的篇章结构。最后,借助对入话"命运"故事类型和正话"运气"故事类型的比较,本文认为,该小说的主题仍然是传统的民间叙事主题,并非以前认为的反映了明代商人阶层的崛起和他们的冒险精神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余华小说有无限言说的可能性.余华小说是人的存在境况的寓言.整体上是关于人类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未来可能性的想象.余华小说给出的是一个存在性的主题--"活着",出示的是人的存在境况--"活着的可能性".在时间的线性流程中,余华通过人物的不幸遭遇和生命姿态的展示,向我们出示了人生的可能性,生存的可能性,存在的可能性,让我们看见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这一存在性主题意在说明,在世界的结构中,在时间性结构中,人生在世,就意味着要不断地失去亲情,不断地失去亲人,不断地失去自己.他的小说预兆着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从《恨海》、《劫余灰》看吴趼人对小说表现手法的探索与尝试宋一兵我国古代的小说,不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还是侠义公案,神仙鬼怪,大都以讲故事为主,人物为故事服务,对故事情节的叙述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吴趼人的《恨海》、《劫余灰》则对小说结构进行了有益...  相似文献   

19.
"命理哲学"批判周山本文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对"命理哲学"这一文化怪圈进行历史的寻觅和科学与迷信的剥离尝试,认为"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命运的探索,经历了命相与命理两个阶段,前者试图从形相中寻找决定人之性命的规律,后者试图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20.
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大家,其所开创的“文化历史小说”至今为人推崇备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首先,是突破传统演义小说“演正史为小说”的创作路子,以多维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与历史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又远远大于历史的整个宏观的文化;其次,是高度重视对生成情感生命个体的人的历史综合情境的修复,努力追求历史与人合一、人事两全的艺术描写;最后,是独抒性灵,充分凸现主体自我,别具创意地在叙事文本中融进了散文的自由不拘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