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时在国内看到有些"神翻译",一般都不去关注,因为再怎么瞎翻,作为中国人一眼还是能看出个大概意思的.但自从上了翻译课后,回想一下很多公共场合的译文,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
小说《夜行货车》是台湾作家陈映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叙事文本中蕴含着大量隐喻性语言及意象.基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解读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意象,分析其映射的目标域,揭示小说在叙述爱情故事的表象下,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渗透侵蚀、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病态及人的精神异化的批判.同时呈现概念隐喻在凸显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可读性等方面的作用,扩展概念隐喻在该小说解读中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小说《夜行货车》是台湾作家陈映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叙事文本中蕴含着大量隐喻性语言及意象.基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解读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意象,分析其映射的目标域,揭示小说在叙述爱情故事的表象下,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渗透侵蚀、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病态及人的精神异化的批判.同时呈现概念隐喻在凸显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可读性等方面的作用,扩展概念隐喻在该小说解读中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在<从华尔街到长城>中,隐喻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顺应过程.译者对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对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语境.总的来说,译者在考虑译文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隐喻,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有些隐喻是金融领域特有的知识或概念,译者则会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勿庸质疑,"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她作品中的房间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该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致力于挖掘伍尔夫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深层蕴涵,试图从另一视角丰富伍尔夫的"房间"隐喻——悖论性。  相似文献   

6.
意向性是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通过比较分析2013年TEM 8考试中汉译英三篇译文对同一概念隐喻的不同处理方式,重点关注翻译活动中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以及译者意向性的体现,以此揭示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对待跨文化性较强的隐喻时,可以忽略其隐喻的价值,直接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向性。而在处理一些跨文化性较弱的隐喻时,则要尽量保留隐喻的价值,通过各种翻译方法使其在译文中重现。  相似文献   

7.
《边境三部曲》是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描写西部牛仔的宏伟巨著,这一系列作品因其对大自然、对人性、对社会、对宗教等的深切关注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隐喻。从《边境三部曲》中牛仔、荒原、宗教等文化符号入手探讨作品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文明互鉴的格局下,探究中国海洋民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和受容,日本长崎的"精灵流"民俗活动便成为被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民俗活动深受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送王船"、长崎华侨华人社会的"彩舟流"等中国传统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并融入长崎的风俗特色和地域性格,从而构筑起独特的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其在思想建构上也具有精神寄托寓意、阴阳时空互动、伦理道德隐喻、集体文化记忆的内涵.不仅如此,这一民俗活动更具有作为海丝贸易的历史见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表现、作为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等多重性的价值体系,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以跨学科、跨文化的方法,从语言文字角度,提纲挈领地研究了"隐喻"、"比"、"兴"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这三个概念虽共有类比性、暗示性,但"比"中"源范畴"与"目标范畴"的关系较"兴"更显明且逻辑性强,与"隐喻"一致.相较于隐喻"两点一线"的逻辑认知功能,"兴"的工作机制呈现为多维的、并置呼应的直觉共鸣,反映出中国二元互动有机思维.同时,西方的"象征"因其"象"与所"征"约定俗成关系,类似中国"香草美人"手法,所以同于"比"和"隐喻"而异于"兴".  相似文献   

10.
阎真<沧浪之水>的成功,不仅在于作品思想和内容的巨大现实意义,还在于作者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尤为耐人寻味的是作品中人物姓名的隐喻意义."董柳"姓名的隐喻意义,透示了<沧浪之水>深邃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套译是辞书对英汉习语翻译频频使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归化策略的的观点为套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习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则可能制约套译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从而导致翻译的"归化过度"甚至"伪归化"现象,最终造成"病态译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虎"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虎"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前期小说中常常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小说中充斥着对鲜血、暴力和死亡的大力渲染.其实,这种对"暴力情结"的独特爱好是作者用隐喻的方式对人生苦难和人的生存境况的极切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4.
保罗·萨缪尔森的著作《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话语风格成为经济学科的经典之作.本文对"宏观经济的诞生"一章进行语法隐喻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内容大多是对学科里已有经济规律进行重述,但重构的话语却以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等丰富的语法隐喻手段,辩证地展示该学科变迁的完整叙事框架,逻辑完整说服有力,更创造了经济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戏曲经常描写"梦"."梦"在戏曲中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其作为特殊精神状态的特点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因素;第二,"梦"的设置在剧情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到汤(显祖)剧之"梦",上述两种作用才结合起来,从而使梦与现实两种状态的对比成为作品内蕴的核心内容,深化了作品反思现实的哲理意义.这不仅引导研究者关注古典戏曲的丰富表现手段,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有关梦与文学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对概念尤其是抽象概念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国,"福尔赛"仅指一种姓氏,然而在《有产业的人》中,它饱含概念隐喻.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本中关于"福尔赛"的隐喻.研究发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福尔赛"主要蕴含三大概念隐喻:福尔赛是植物,福尔赛是战士,福尔赛是高大上物品的拥有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福尔赛"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体隐喻化对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脸、面"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运用英汉语料,对英汉"脸、面"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中"脸、面"词汇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的限制"是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支付报酬而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西方国家的著作权理论称之为"合理使用",其实质是对已经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于社会的需要,法律规定其为"合理".我国的著作权法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权利的限制"比伯尔尼公约和Trips的相应规定有明显的差距,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这样的差距自然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合理使用必须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上,过份地限制个人的私权,不利于体现国际公认的"必须符合公平的惯例",势必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使中国著作权法名符其实地成为公民个人的财产保护法,合理使用规则必须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9.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文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的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20.
韩国进入近代以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人们饱经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个体与社会都呈现出"病态".这种苦难与病痛自然会反映于当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在韩国近代小说中,有诸多疾病叙事.小说中的疾病包含着诸多隐喻意义:从个人层面来看,疾病叙事显露的是人物的内在心理,从社会层面看来,揭露了社会的堕落,反映了郁愤的时代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