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视角的国家建构概念自其产生起就一直遭遇其内涵不明晰之嫌。查尔斯·蒂利和弗朗西斯·福山两位代表性人物的研究为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有关国家性质、国家制度能力、国家职能范围等较为确定的核心内容。后续的国际组织对国家建构的认知又有了更具灵活性的拓展。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国家建构论者在使用这一明晰化的分析性概念时所呈现出的单薄、泛化认知状态。这一状态无益于中国国家建构的学术增进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促进发展方面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是对立统一的,是有效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健全科技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伟安 《决策与信息》2005,(3):41-41,47
现代化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国山区发展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现代化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整体影响,为抑制广大山区和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改善山区和平原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推进科技先行、统筹协调、民生优先和价值均衡的山区发展战略,以此提升中国山区板块在全国区域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姜平 《决策导刊》2006,(8):24-24
国家战略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部分,主要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方略问题。邓小平国家战略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强劲发展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担忧,它们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中国为了打消它们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提出了"和平崛起论"。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和平形象,是要促使国际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中国和平崛  相似文献   

7.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颁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8.
隋鹏达 《领导文萃》2012,(10):116-119
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国际社会寄望我们能够多承担一点儿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国际力量,在喊"中国责任论"时,目的是不一样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快速成长,是真心欢迎、高兴,并希望中国能够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上多发挥作用。而对西方某些国家来说,喊出"中国责任论"则有双重意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43):30-31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流行于中国城市版图上的各类名号评比不下上百种,仅江苏省张家港市获得的国家级称号就超过了90项。在超过百种的城市名号中,被公认最具权威、最具社会知名度的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几项。  相似文献   

10.
高文 《领导文萃》2007,(8):68-73
与狼共舞:中国周边的地缘战略态势分析 在历史上和当今的世界上,还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处在强国林立的地缘环境中?在这样的地缘环境下,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必然要受到地缘战略环境的重大影响和牵制。  相似文献   

11.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保证审计独立、客观、公正执法的首要条件。目前国际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审计职业化;我国国家审计由于体制、制度等限制,审计职业化尚在探索之中。加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既要借鉴国外、国内的成熟经验,又要突出中国审计特色,亟待建立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分类设置岗位、探索职业等级划分办法、科学确定任职条件、改革现行选任程序等,为实现审计队伍职业化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政治     
《领导文萃》2010,(6):7-7
首先是最熟知的一个话题,即中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中国自己还是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以资本主义的原则在开展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3.
金辉 《决策探索》2014,(17):74-78
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论起中国经济学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教授想必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论起中国经济学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教授想必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组成成分,已成为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与日俱增的政治、经济地位相比并不对称。尤其是在中国的近邻南亚国家当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南亚主要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方式,指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南亚国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高层言论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时习近平国家主席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中国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在科学把握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找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庞春恩 《经营管理者》2013,(18):115-115
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外交有着不同的战略侧重点,与此相对应,中国便有了不同的国家身份定位,如: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亚太地区大国等等。当然,这些身份定位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前后否定的,只是表明在不同阶段中国的战略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的发育、成长及其与国家的分立发展,奠定了西方社会产生法治的深层基础。本文通过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的分析再结合中国的市民社会状况,对中国法治的推进之璐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唐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4,(33):185-186
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现状,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现状展开探讨,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在非洲的现状,促进中非友谊的万年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毅 《领导文萃》2010,(3):15-31
<正>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国家安全战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这两大新因素的推动下,国际战略格局正在酝酿着激烈动荡,其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