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循语用学研究的5个维度,即整体分布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语种和语料来源,对2008—2010年间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目前国内语用学研究呈现出学科融合多元化、研究方法实证化、语用研究本土化和语料来源多样化的多维指向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国内语用学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在国外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并建立了许多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研究设计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的口语会话中的观察性语料、自我汇报型问卷语料、口头和叙述式自我报告等语料收集方法,以及语料收集中应遵循的真实、数量和来源清晰等原则。文章强调,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应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方法成果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外语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中介语语用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洪岗教授撰著的《跨文化语用学语料收集方法研究》一书,于2005年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跨文化语用学是语用学一个新的分支,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该领域目前使用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从别的学科借鉴过来的,大多未能充分考虑跨文化语用学的特点。因此,在过去三十年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成果中,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常常出现不一致、甚至是相左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该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该书从跨文化语用学的内涵、发展历史及研究范围入手,介绍了近三十年来跨文化语用学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语料收集…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一书沿袭了英美学派的语用学研究传统,系统梳理和介绍了语用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例证了语用学研究的新维度和方法论,呈现出一幅比较完整的语用学研究图景。全书论述维度新颖,学科新特质突出,语料翔实,语言贴近读者,是一本实用的语用学教材。  相似文献   

5.
语料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至关重要,按照性质,语料可大致分为自然语料和引发式语料两大类.自然语料可通过语料库和实录法获得,获取引发式语料的方法主要有口头报告、角色扮演、话语补全任务、多项选择任务、分级任务、访谈和日记等.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方法的使用有是否合适、是否有效之别.因此,一项研究具体应该采用哪种(哪些)方法,要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而定.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可行性,兼顾时间、物力、人力等现实因素.真实性(authenticity)并非衡量语料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在非真实和无效之间画等号.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尚无以电子商务文本为对象的双语语料库,国内对电子商务翻译的研究也寥寥无几。从构建工具、语料库构成及语料来源、语料标注、语料检索等方面,探讨电子商务双语语料库的研制模式,及其在电子商务翻译质量评估、人工辅助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基于实证语料的电子商务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是教师课堂话语中重要的话语表达式,对课堂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有制约作用,并关系到课堂话语质量的高低.依据语用学理论,选用两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10位教师的课堂录像为语料来源,运用语料检索统计法,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使用状况及类属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的合理使用及课堂话语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维分析法是语料库学界进行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语域变异、跨语言变异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通过梳理国内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21年间收录的多维分析法相关研究文献,从研究态势、研究类型、研究语料、应用方式四个维度探析多维分析法的国内研究现状。结果显示:国内多维分析法研究起步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应用型研究居多,鲜有文献综述和理论反思等非实证性研究;语料来源呈现多途径多领域的特点;分析过程较多依赖多维分析赋码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学研究的角度对JoannaChannell所著的《模糊语言》进行评介。《模糊语言》一书研究角度和观点新颖 ,研究方法细腻独特 ,语料真实自然 ,理论和实用的适应面较宽。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实用价值方面 ,对我国模糊语言尤其是模糊限制语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话语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回顾了语境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梳理了语用学家们对语境类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语料,分析了不同语境类型如何达到对话语发出者意义表达的制约功能,阐明了语境与意义的互生关系是言语交际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应用文学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原理——语用模糊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对话作为语料,从对话中找出其遵守或违反的语用学原则,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解释读者对文本所反映的作者意图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起源、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介绍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德语学生过渡语在话语润滑剂(话语标记语)、交际策略、来自其他语言的迁移、语用能力发展方面的语用特点,强调开展和深化国内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年来,国内学者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透过跨文化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简要回顾语际语研究的四个发展历程,明确指出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际语是语际语研究的必由之路;言语行为研究逐步成为语际语语用能力研究的焦点;同时,语际语语料诱发方法的研究也保持升温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语用学是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对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本文回顾了中介语语用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和分析中介语语用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了"言即行"的语言意义观。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语自然真实会话为语料来源,对执行言语行为的语言及副语言手段、交际者识别言语行为的途径、对言语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以及语法结构与言语行为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从语言结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对交际者有关言语行为使用的交际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对日常会话的有序性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刑事判决书不是一个静态的"单向"文本,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审视判决书,可以发现它是一个包含判决书书写者与判决书受众之间互动的"双向"语篇.判决书中的语言受到特定的法系环境、社会距离、权势关系、权利和义务等语用参数的影响.对判决书文本中典型语料的分析,证明语用学理论对判决书话语的使用和理解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进而证明了语用学视角是研究判决书语言的一种可操作的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8.
语用翻译学是建立在传统翻译学的困境和现代语用学的勃兴之上的。文章以Soldier's Home原文及其中译文为基础,选取相关书面语料,通过运用语用学研究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分别从语言的各层次上进行对比分析。藉此阐述语用翻译学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决翻译理论中的诸多矛盾,进而能在翻译过程中起到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日本语用学家Sachiko Ide等自2007年提出的解放语用学范式尝试挣脱西方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束缚,为中国语用学研究范式的凝练与更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系统地研究解放语用学产生的背景、架构及其运作,具有一定的学科观照意义,也是进一步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语用学发展态势,开展中国语用学当下境遇与未来走向的客观批评与提升文化自觉性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第一,解放语用学的目的与原则可以看作中国语用学研究范式自觉的起点;第二,解放语用学的范式与应用可以看作中国语用学研究范式批评的重点;第三,解放语用学的价值与启示可以看作中国语用学研究范式优化的焦点。上述几点共同展示了中国语用学学者向国际语用学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戏剧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为主要语料,识别和区分了汉语交际中的话语角色类型,着重探讨话语角色转换的深层动因、语用效果及主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言中的话语角色类型及转换的模式和动因与英语基本相符。因此,以英语语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话语角色类型及角色转换的理论框架也基本适用于汉语语料的分析。与此同时,汉语中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也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色。笔者认为,对于汉语中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深入研究,对于发展和完善语用学、话语分析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