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同语言文化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外来词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进行研究,就是追溯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并探求其发展趋势。在当代德语外来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文外来词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未得到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这一文化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进入德语的中文外来词发音多源自粤方言,主要通过英语进入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则呈现数量持续上升、拼写方式向拼音化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因作为社会文化进化单位,在纵横二维方向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由于语符缺省、文化缺省和心理顺从等原因,德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收入了大量外来模因。这些外来词与德语本土词汇进行着相互竞争,在自然选择中一较高下。研究发现,具有唯一性、专业性、区别性、经济性和时尚性的外来词更容易成为强势模因,可以有力地解释外来语在德语语言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德语中引入了许多英语外来词,对德语语言本身及其德语语言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英语外来词或完全借用,或根据德语的词法规格进行了改变。本文对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德语中的同源词、外来词和复合词的构成规律、模式和特点。德语和英语同属印度欧罗巴语系的西方日耳曼语支,这两种语言在词汇的拼写和语义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德语词汇教学中采用德英对比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词汇的构成规律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德语词汇。  相似文献   

5.
现代德语的词汇,是由德语词和外来词构成的。但是,有些词汇,是由德语词或外来词加外来词或德语词组成的,它们是一种杂合而成的词汇,是一种“混血词汇”。本文从“混血词汇”的构成方式、“混血词汇”的性数格及其拼写、“混血词汇”的作用以及“混血词汇”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化心理因素可制约也可推动民族语言对外来词的使用,汉、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词的借用均受制于各自的文化心理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相互借用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对文化心理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代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原因,现代德语中很多领域引入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词,其中计算机和广告领域使用最多。在英语外来词中,名词属于最大的一类,简单词一般仅大写英语单词词首第一个字母即可德语化,复合名词中往往会包含连字符,且多为临时性构词;动词一般由英语词干加上德语派生词词缀构成;形容词大多为直接借用词,需按德语语法规则变化其词尾。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大量涌入是自上世纪苏联解体后俄语词汇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其中英语外来词的比重最大。英语外来词的借入既有俄罗斯社会变革、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因,更是世界语言大同化及俄语自身发展的大趋势使然。英语外来词进入俄语语言系统经历了从语音、书写、语法、语义和修辞功能等的“本土化”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及其方言中,闽南方言是接受外来词历史较久、数量较多的,并且牵涉到对不同语言(古梵语、东南亚诸语言、英语等)的借用。闽南方言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汉、唐、宋)的对古汉语外来词的保留,中期(元、明、清)的南洋马来语、他加禄语和泰语等的借词,以及现当代的来自英语等的外来词,对它们从借入时间和属性类别上加以归纳分析,可为闽南方言在长期的语言接触过程中所吸收的外来词作一个跨文化角度的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德语中外来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剖析了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西欧语言中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英美语对德语的影响,阐述了外来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和功能,并说明文化优势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外来语对民族语言的渗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的21世纪,各民族在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还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向世界上许多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了大量外来词,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外来词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拉丁语和法语,本文将从英语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着手,着重介绍拉丁语和法语是如何融入英语的。  相似文献   

12.
词汇借用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方式。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除了音译和意译外,还将外来词直接以字母的形式或英汉混合的形式引入汉语。受强势语言英语的影响,汉语中还出现了自创字母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的字母词大量增加,字母化现象日益凸显。分析当前汉语言生活中字母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如何规范使用,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法语外来词是英语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法语外来词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途径和方式以及对英语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法两种语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典型的兼收并蓄的过程。这是为什么今天的英语拥有100多万个词汇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世界其他主要语言的词汇要少得多。法语只有75000个词汇,并且其中还包括一些英语词组,如snack bar,hit parade等。法国人认为借用外来词会损害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法国政府曾试图将来自于英语的词语删除掉,通过法令说iumbo jet不可取,发明一个词gros porteur取而代之。英语却乐意接纳任何外来词,终使其极其丰富,在相当真实的程度上,成为第一种全球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词汇是语言接触中表明最为明显的一个层面。当社会之间发生接触的时候,久而久之,总会在词汇上借入一定数量的外来词。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新增外来词,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其中,字母词的大量被收入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外来词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呈现了很多新的特点,符合语言变异原则、经济原则,具有一定的语用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只要有语言接触,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就会有交流,最直接的产物就是外来词。语言接触越频繁,外来词的数量就越多,这是语言接触的基本规律。字母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集,其主体是汉语外来词。从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字母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这一点在它的修辞功能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可以说,外来词已成为英语修辞的一个独特的领域.外来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追求新奇,使语言明确、简洁、雅典、庄重、含蓄、委婉,同时也可用来表达情感,唤起联想,装点门第和气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语学习者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不仅受到汉语,也受到来自英语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德英汉三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使德语学习者从一开始就明了英汉对德语学习的正负影响,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快乐的对比分析,减少英汉语对德语学习的干扰,从而促进德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 ,在其发展过程中 ,词汇的交融是常见的现象。着重介绍了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从引入外来词的基本方法、各种译法的特点、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 ,以各种译法的典型实例 ,阐述了汉语中外来词翻译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