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是当代印度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当代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有世俗和宗教两种表现形式,且在冷战后又有新的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两面性和排斥性特征。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对印度外交思想的基础、大国外交、地区外交、国家安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关注和有效运用。中国因素对印度外交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断升温的印美关系、印俄关系和印度以"东向"政策为主导的亚太外交等方面。印度对外关系中利用中国因素并影响其外交决策是由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自身等多种因素促成的。虽然印度外交中有利用中国因素制衡中国的一面,但在今后发展中印关系时应理性对待印度对外关系中存在的中国因素,尽量减少印度利用中国因素对中国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中印关系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印度地方性政党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发酵,地方邦政府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主要表现在跨界资源分配、引进国外资本、维护跨界民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非法移民等领域。地方邦政府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对印度中央政府的外交工作起着配合、补充和支持的作用。从全球化趋势看,今后地方邦政府将在印度对外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与地方邦政府在外交领域中的协作也会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4.
1991年印度的拉奥政府上台执政,时值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此时的印度由于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而陷入外交困境,同时印度国内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拉奥政府一方面为了配合国内经济改革,一方面重新调整对外战略,提出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东向政策”,以期缓解国家的内忧外困,继续实现印度的“大国梦”.  相似文献   

5.
自1959年以来,印度不仅公开支持达赖集团的叛乱活动,而且通过外交、军事以及舆论等手段向中国方面施加压力。面对这一形势,毛泽东从维护中印关系出发,纯熟地运用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斗争手段,与印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较量。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应对,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而且充分体现了其一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印关系应是中国外交的支点之一 ,但印度在中国外交框架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应然地位相去甚远。中印关系存在着诸多障碍 ,包括地理环境、边境冲突、西藏问题、印度内政、印度安全战略、印度核问题、中印经贸科技交往、中巴关系、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十个方面。产生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四点 :自然条件 ,历史原因 ,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中印关系障碍之消除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7.
印度主要从全球背景、地区层面和自身利益三个层次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是否加入存在争议,对倡议存有质疑。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与其对当前世界格局的认知、对自身国际地位的判断与预期、对华外交思维模式以及对中国大国追求的复杂心理等有密切关系。这是由其国家理想、外交传统和中美印三国的绝对地位和相对地位决定的,难以通过中国的外交行为改变。因此更宜深刻理解印度的外交思维与模式,切实有效改善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大力推动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积极推进大国战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对话机制,并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印度有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的趋势,与东盟的合作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战后印度尼赫鲁和新时期中国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具有许多相同点,其相同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代发 展中国家不结盟外交理论与政策的一般特征。两者的不结盟思想亦存在一些不同点,其不同点反映了独立后印度 和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不结盟外交理论与政策的各自特色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2 1世纪印度外交战略以大国外交和东向战略为重点 ,立足南亚 ,面向亚太 ,走向全球。长期以来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颇多坎坷 ,成效不大。当前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具有广泛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但印巴争端、阿以冲突和宗教原教旨主义等问题仍是发展相互关系中最棘手的制约因素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印度人的普遍成功不仅使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也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和外交上,海外印度人能促进印度与其所在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海外印度人能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海外印度人是印度文化的有力宣传者和传播者;在形象塑造上,海外印度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印度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崛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的冷淡态度,转而对其采取了一种比较友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试析印度的能源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宏远 《国际论坛》2011,(1):65-72,81
由于油气资源严重短缺,印度的能源安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确保能源安全,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设法增加油气产量、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大力发展其他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石油产品折冲计划、积极进行能源外交等。然而,由于受油气储量严重不足这一本源性问题的制约,印度在国内进行的能源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能源问题,而无法彻底解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的能源仍不得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其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主要看其能源外交效果如何,能否稳定地从海外获取油气供应。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和印度都曾分别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盟友。冷战时期 ,双方关系是在两大阵营之内展开的 ,维持印度洋地区的势力均衡是两国外交关注的焦点。因此 ,在 2 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 ,两国外交中都不曾有明晰的针对对方的个性政策。冷战的终结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澳印双边关系的平台才逐渐构成。作为一个地区性有影响的大国以及处在印度洋沿岸的一个重要国家 ,印度正成为澳大利亚外交新战略“向西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期对付中国。印苏特殊关系最终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促使在亚太地区形成以印苏为一方、美巴中为另一方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执政后,随着国内经济改革逐渐取得成效,政局趋于稳定,军事、科技力量的大力增强,以及印度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地缘战略地位的提高,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积极、务实的全方位外交。这一外交政策的基础是不结盟,特点是优先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强调实力外交的重要性。其目标是巩固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大国地位,进而谋取世界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65年8月至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与此同时,由于印军不断在中印边界、特别是在中锡边界一再向中方挑衅,中国同印度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外交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巴基斯坦的反侵略战争。由于印度陷于印巴战争,中国在与印度的斗争中居于十分主动的地位,掌握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印度进行反击的“选择权”。从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美英曾经为印度提供了6个山地师的武器装备,苏联也提供印度相当的军援①,但印军掌握先进的武器需要相当一段的时间。另一方面,中国在此期…  相似文献   

17.
印度与伊朗自1950年3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由于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教派冲突、结盟与不结盟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使得印度伊朗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面向21世纪,印度与伊朗于2001年确定建立友好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固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但是,巴基斯坦阴影依然难以驱散,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伊斯兰意识形态仍然主导着伊朗外交,印度国内的教派冲突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印伊"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和改善人类关系",国家外交则属于公共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国家外交的基本功能则是"建立与改善国家之间人的关系"5月14日,莫迪来了。这是莫迪自就任印度总理一年之内的首度访华,也是其在家乡接待习近平主席出访之后的一次回访中国之行。中国对这次外交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整个行程的精心策划足以证明这一点。"唐式外交"则是让人眼前一亮地拉开了莫迪"中国穿越之旅"的序幕。所谓"唐式外交",就是着唐代服装,沿用唐代  相似文献   

19.
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军备采购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实现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印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因素,印度与伊朗关系具有打通通往中亚能源战略市场的目的,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合作旨在提高印度的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入细致地分析英国秘密档案 ,可以了解清末至 2 0世纪 30年代护理西藏办事长官陆兴祺及其他印度华侨在印度活动时所涉及的重要背景、中外人物以及其中的冲突、中外交涉及结果以及他们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