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亡佚已久的齐、鲁、韩三家<诗>在清代得以全面复兴,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学、<诗>学发展的要求和汉代去古未远的客观实际及三家<诗>的存在状态是清代三家<诗>研究形成的内在原因;统治者积极的文化政策、<四库全书>的编纂、乾嘉新义理的发展及常州今文学派的兴起,是促使清代三家<诗>研究全面复兴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3.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4.
5.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中国鼓词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是以清代“旗人”阶层为社会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曲艺曲种。文章以前人成果为鉴,补前人收录之缺,是对此前百年来清代八旗子弟书曲本进行的一次系统爬梳整理。通过曲文补遗,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子弟书稀见文本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7.
考据学派是清代《诗经》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奉行"由小学以得《诗》旨"和"求古与求是"的《诗》学宗旨,在《诗经》语言文字的考释、名物典制的考证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部分学者能以文本之意为最高阐释原则,从而为《诗经》由经学阐释走向文学阐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工作硕果累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映了学术界对宋诗文献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辑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失误,例如误辑、重辑等现象,辑佚失误的原因有方法失当、考辨不精、核查未全、溯源不够等。科学的辑佚对《全宋诗》的完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诗古微>以发明三家<诗>微言大义为宗旨,认为三家<诗>微言大义的核心是四始说,为周公制礼作乐时所制定,遭礼崩乐坏之后,由孔子所最终确定.二南不是以周公、召公为分判,而是周公所定四始说的体现,主文王,以正夫妇之道为义.四始说的实质是儒学传统的夫妇君臣父子的伦常大义,也具有<公羊>学三统循环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家<诗>学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源泉.从最初在形式、内容上的攀附<诗经>,并利用孔子删诗的问题为词辩护,到从理论根基、审美原则、诠释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吸收<诗>学理论,清代词学理论的构建受到了来自儒家<诗>学话语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动因有词体本身"尊体"的需要,也有词学构建者经学背景的因素.<诗>学话语的渗入,虽说成为主流经学意识影响词学的重要方式,但也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理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词论的儒家化也从根源上导致了晚清词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诗家鼎脔》一书,历来认为是宋佚名或元佚名编选,惟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载此书编者为戴复古。此说虽不知所据,然据戴复古生平经历及与《诗家鼎脔》所选九十余位诗人之交游唱和之事实,可以作为《持静斋书目》之旁证,判定为戴复古无疑。《诗家鼎脔》可视为江湖诗派之微型选本,更是戴复古个人好友的诗歌选集。  相似文献   

15.
东汉是经学从神秘的荒野穿越而过走向人性自觉的时代。三家《诗》因其自身素质的不同,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本文阐述了三家诗在这个时代兴盛与衰亡的发展曲线,并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另一方面,三家诗均具有时刻关注着现实与政治的共同倾向,并且对经义的思考与理解都更加深入,但比之《毛诗》,毕竟缺少了点独立的经学精神,这样在《毛诗》的竞争与汉魏易代的巨大变迁中,很难顺时应变,于是迅速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与王映霞通讯与电话往来近二十年(1982-2000),并曾多次与王映霞交谈,存有王映霞致本人书简165封(1982-1994),以及许多第一手资料如访谈和照片等.对重新认识<毁家诗纪>,考证郁、王婚变的真相,郁达夫人格类型,以及对爱情婚姻的观念也进行了论析,力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以补现代文学史料之阙.  相似文献   

17.
18.
儒家学派的三位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对《诗经》都有深刻的研究,但三家用《诗》、说《诗》的角度却不尽相同:孔子着重从道德教育角度以兴说《诗》,孟子注重从辩难角度以意说《诗》,荀子则擅长从修辞角度来阐述《诗》的文学价值。三家说《诗》不同之最大原因在于时代赋予的命题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
对尚志钧辑佚的《肘后备急方》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订,并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条文误录例,对他本中注明属“葛氏方”等而辑本没有收录的条文作了补充;(2)注文误入正文创,指出辑本中不当入正文的注文;(3)异文取舍夫当例,对不同文本比较后指出比较合适的文本;(4)句逗差误例,对辑本明显的句逗失误作了订正;(5)误录误改原文例,对辑本中因传抄录入等造成的错误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