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盛的黄金时代,开元、天宝年间又是“盛中之盛”。提起这一时期的唐诗,人们大抵会啧啧赞羡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昌龄等我们民族引为骄傲的杰出诗人,但却很少会联想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作为一个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五年,以前明后暗著称于世的皇帝,玄宗究竟与崛起的盛唐诗歌关系如何?他对形成这一时期人文荟萃、大家辈出的诗坛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熟繁荣乃在盛唐时期。盛唐诗坛上不仅出现了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而且汇聚着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描写边塞的诗篇,使边塞诗在盛唐诗坛上光彩夺目,蔚为壮观,因此,盛唐边塞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近年来,学术界对盛唐边塞诗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讨,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唐王朝在开元、天宝年间与四邻少数民族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以及边塞诗人对这些战争的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和两大诗人密切相关,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气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以名士气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则是以儒生气象的形式表现的。同时,"盛唐气象"还表现为山水田园诗中的隐士气象和边塞诗中的英雄气象。  相似文献   

4.
"苦吟"是中晚唐诗坛的一种特有诗歌现象,体现了诗人的生活之苦、思想之苦和作诗态度之苦.杜甫身处盛唐和中唐转折时期,注重学习和借鉴前代优秀诗歌遗产,使其诗歌显现了"牢笼百代"的特征,并重视诗歌创作的"求新",因此诗作新句纵横,而强烈的诗歌创新精神使其崇尚及注重格律的"苦吟"式作诗方式,"苦吟"风尚垂范后世,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了"苦吟"流派.这与其人生经历、由盛唐向中唐转折的时代风气有关,更与其对诗歌艺术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长卿诗歌体裁论陈顺智刘长卿诗歌艺术成就,首先是在他各种诗体的创作中得到充分表现。在他之前,各种诗体经长期酝酿,因诗人不断探索和努力,早在开元、天宝时期业已成熟并进入高潮。盛唐诗人们充分利用各种诗体的特长,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功能,展现他们的时代、反映他...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歌系年,一直是杜甫诗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宋以来,研杜者对诗歌编年都作了不遗余力的编次工作,然有些诗歌编年,终是诸家不一,影响诗歌解读。文章对杜诗《投简咸华两县诸子》编年予以考述,以为诗乃天宝十三载秋后,老杜仍居下杜时所作,而非天宝十载,更非广德年间诗。  相似文献   

7.
对于盛唐诗歌的总体风貌,已有的研究大都注目于“盛唐气象”的阐发,把诗歌中那种蓬勃的朝气、爽朗的神情和人生的展望作为这一时代的共同精神风貌并反复申论。而盛唐诗歌中偏爱清冷幽深乃至于荒寒的诗境却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盛唐诗人中常建对荒寒诗境的偏爱与表现最为典型,探询他诗中的荒寒意境塑造的途径、特点及其生成原因,是探视诗人冷眼阅世心态的极佳窗口,同时亦对盛唐诗歌的审美趣味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诗人那里,《诗经》始终是被人们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正面形象而加以倡导和推崇的。从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风雅兴寄"的呐喊,到盛唐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诗经》皆受人们的青睐与追慕。而屈宋及其《楚辞》等作品,在唐诗的进程中,其命运却无《诗经》那样幸运。初唐四杰则将"精采绝艳"的屈骚作为必须摒弃的齐梁浮艳诗风的罪恶之源,甚或"亡国之音"。只有到了盛唐,屈骚精神才引起了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殷?、王昌龄等皆是代表人物。尤其是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屈骚精神在盛唐诗苑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作为盛唐诗歌特质的"兴象",它所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诗境.或以自然意象表现刚健精神,并使两者有机交融;或融情入景,兴在象外,亦即追求韵味.而作为初盛唐过渡时期的诗人,张说有一部分诗歌已初步具备了盛唐诗歌的特质.他为诗歌由初唐过渡到盛唐,在创作实践上起了铺垫、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深厚热烈的情感,歌咏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生活,同时表达了宏伟的理想抱负,充满理想主义精神。杜甫的秦陇之行充满曲折与酸辛,而秦陇诗歌在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却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表现了诗人在现实困境或逆境中,坚守儒家理想,同情下层民众的博大情怀。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形成诗人诗歌笔力苍劲雄厚、感情沉郁顿挫的风格有重要影响。杜甫诗歌中那种刚毅执着,不屈不挠,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不惜以身殉道,让有限生命放射出不朽的奇异光彩。这也是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可贵感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一位极重友情的诗人,他平生对社会一般人,尤其是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是极富同情心的,对待他的朋友,就更不待说了。在盛唐诗人中,如王维、高适、岑参诸人,几无不是杜甫的朋友。杜甫素日与他们唱和的诗,是很多的,而在所有朋友当中,与杜甫关系最密切、且交情最深的,就数李白了。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是杜甫平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进入“金闺”,但在天宝三年春就被“赐金放逐”,他只有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十年漫游生活。他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二人从此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汴州又遇见诗人高适,三位诗人一同畅游了梁园(开封)、济南等地。这使杜甫长久不能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时期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经历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过程,但两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受到思想体系、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题。杜集中有咏画、题画诗二十多首,这在盛唐诗人中是非常突出的。杜甫所题画图,除韩干的画马外,其余的早已不存,但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在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唐诗坛,一位天才的诗人带着他银河落九天般豪迈雄壮的诗篇走上诗坛.他的诗,仿佛是一声声震响诗坛的春雷,向盛唐这个气象恢宏的大帝国宣布;一位独具异彩的诗人步入了俊才云蒸的时代.他就是诗人李白.他的诗,令人目骇神摇.古人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诗歌迷离惝恍,不可究诘.今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笔者认为,李白并非云端里飞来的诗人,而是盛唐诗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李白诗歌的风格固非一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风的深刻变化,可以追溯到作为过渡阶段的大历诗歌.大历诗人多在天宝末年以后登第,此时他们血气方刚,欲有作为,但生逢战乱,只有将高昂激越的理想之歌换了浅樽沉吟低唱,在感慨与憧憬中去虚度韶华;战争结束了,他们黄金般的岁月随之逝去,只留下疲心倦意、自卑苦闷、叹老伤逝、孤独落寞的普遍情绪.与这一时代的特殊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精神状貌相表里,大历诗歌在审美特征上也悄然生变,并为中唐诗风的大变奠定了基础.那么,大历诗歌有何审美特征?又是如何与“盛唐分道”成为中唐诗风之先兆的呢?  相似文献   

16.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地位早为学术界公认 ,这种地位的获得是因为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胸襟和胆识 ,这在杜甫对六朝文学的态度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六朝是中国古代诗歌长足发展的时期 ,六朝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美的不懈追求直接育成了近体诗。但是 ,六朝诗歌也因其冶华而饱受诋毁。初盛唐诗歌的繁荣 ,离不开对六朝的借鉴 ,但“四杰”、陈子昂 ,甚至是李白却因为变革诗风的主观认识而对六朝文学大加贬斥。真正理性、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六朝文学应该是从杜甫开始的 ,在对六朝文学的一片骂倒声中 ,杜甫对六朝的主要诗人却多所…  相似文献   

17.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主要为道家思想所支配,加上仕途的失意,使他的心态在盛唐诗坛尤显孤寂。这种心态影响到诗歌里,使他的诗歌既保留了盛唐诗歌雄浑的特征,又包含了寂寞、峭独的风格,成为中唐诗风的先导。因此,李颀诗具有从盛唐向中唐转型的过渡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国的双子星座,其诗歌不仅众体兼备、题材广泛,而且匠心独运、各领风骚。李白诗体多学古,杜甫诗体多新变;李白擅长古体,是集成,杜甫演化近体,是开派;李白诗体,代表了初盛唐诗歌体裁古体诗多的发展实情,杜甫诗体,开启了中晚唐近体诗多、诗变的先河。李白、杜甫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其诗歌分别代表了初盛唐向中晚唐诗歌嬗变发展的关节点,也即李、杜诗体的不同,正透露出唐诗转关的深层内涵。初盛唐是以李白古体诗为主流、为正宗的"李白时代",中晚唐是以杜甫为开派、为发展的"杜甫时代",他们是唐诗总结前人、转折启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中对文学艺术用力颇多的一位学人,他的文艺理论贯穿着哲学的思考、史学的方法。徐复观的诗歌创作论主要体现在对杜甫诗歌以及诗论的研究中。杜甫是中国诗坛巨擘,对后世诗人创作影响巨大,自古以来对杜甫的研究始终围绕"道德阐释"与"诗艺阐释"进行,徐复观认为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徐复观以杜甫研究为基础的诗歌创作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诗人修养是产生创作冲动的根源,工力用典是诗歌创作的具体方法,打通古今与转益多师是杜甫诗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