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修道士》是18世纪马修·刘易斯的成名作,他本人也被称为"修道士刘易斯"。今天分析和研究这部哥特式经典,要着重分析主人公安布罗斯从虔诚可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圣徒"到阴险毒辣、淫逸放纵、道貌岸然的"魔鬼"的转变的外因和内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对宗教教育、教规和生活对人性的压抑、扭曲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作家都成功借鉴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爱米莉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烘托主题,构造情节,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哥特式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3.
坡的哥特式小说的独创性在于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尤其是多层次地描写被扭曲的人的心理活动,摆脱了传统的哥特式小说道德教诲的内容。他的哥特式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梦幻、背景、动物、灵肉等方面并且他的小说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比较盛行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哥特式的人物、哥特式的背景、哥特式的故事结构以及哥特式的主题来研究《弗兰肯斯坦》,认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成功地融合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哥特式小说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的新小说在法国文坛崛起,对小说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试验,给小说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小说的创作实践,引发了对整个小说体裁创作规律的探讨,它在小说人物结构、叙述层次以及描写机制等问题的阐述,已经成为法国叙事学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米歇尔·布托尔的代表作《变》,从叙事学的角度做出理论概括,将有利于对叙事学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心理描写大师著称。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以成功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和特殊心理,准确、细腻、生动,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是一部叙事性强的现代长篇童话小说,它的叙事实际上是"核心"事件与一系列"卫星"事件的特殊组合。这些叙事事件不是随意乱放的,而是经过作者罗琳女士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即采用"惊奇"和"悬念"这两种重要的艺术手段精心组织,以营造出契合读者心理的阅读氛围,使他们在字里行间得到美感和愉悦。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小说《浮升》塑造了一个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的加拿大人的形象。小说中巧妙地充斥着多层主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自于祖先和原始文化的影响及语言隔阂都在小说中得到展示。经过一系列的心灵的启示 ,小说的主人公终于罢脱了困惑 ,走完了她苦恼———反思———醒悟———升华的心灵历程 ,主人公不仅找到了自我 ,还找到了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色"著称的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和最早的存在依据,为我们理解、认识哥特式小说及其在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著名小说《红字》的重要特征。霍桑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剖析 ,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场景的描绘、情节的发展、自然景物的衬托有机地结合起来 ,层层深入地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秘密 ,并运用各种手法把人物变幻莫测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心理描写 ,不仅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而且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上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奥特兰托城堡>无论就其形式还是主题,并非"颓废、野蛮、怪诞"的纯娱乐性作品,而是一部融合了古代传奇和现实主义小说特征、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革命内涵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发轫于18世纪中期的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大潮中一个重要并且特殊的文学流派。但是,浪漫主义文学在吸收和借鉴哥特式艺术手法的基础上,摒弃了哥特小说的颠覆特质,不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越了哥特小说。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不仅继承了哥特式艺术手法,而且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通过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希望,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4.
女权与父权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并非始终势不两立。英国哥特小说对父权制度及其代表往往表现出既向往又恐惧的暖昧态度,两者关系中对立与依赖常兼而有之。这种矛盾态度实际上是十八九世纪中产阶级对于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的一种批评,反映中产阶级对这种制度与生产方式复杂的认识与感受。  相似文献   

15.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为哥特形式注入现实的内容和激烈的情感,使之表现现实、激情与美好愿望;并利用"疯女人"的一把大火完成了对"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的改造,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爱情理想,借助哥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振撼人心的力量,表达女性对于男权文化的反抗,实现了其与男性的平等对话.小说超越了哥特传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主流,把浪漫主义很自然地移入现实的土壤,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古代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涉及僧人形象者并不很多,在《清平山堂话本》中有《简帖和尚》和《五戒禅师私红莲》两篇。较之可见,两篇所涉及的故事题材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后者较前者在变迁和发展中出现频率更高,内容亦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辛克莱·刘易斯在其代表作品《巴比特》中 ,继承了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的精髓 ,对人性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作了深入的探索和挖掘。在巴比特身上 ,我们发现真真切切的人性沉浮。这正是刘易斯对 2 0世纪美国文学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多种小说史有许多并不是真正的小说史,因为它们并没有抓住小说的特殊性。小说的特殊性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而在于其文体。小说文体既是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方式。小说史研究的文体学方法主要包括纵、横两方面的内容,纵的方面主要是指小说特有的多种叙述者类型、聚焦方式、转述语、结构、言语特征等,横的方面则是指探讨这些文体因素在某个时期的聚合。(如类型、流派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