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既是借蔡琰不幸遭遇,写个人离乱身世;亦是集忧国伤世的杜诗,抒悲痛之情.文诗也表现出对蔡诗、杜诗的继承与创新,体现出自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提封"一词,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的<辞源(1-4合订本)>(修订本)第697页列有二个义项: 1.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 <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引李奇:"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对<型世言>的研究,大都将其与<三言>和<二拍>进行对照,认为<三言>和<二拍>宣扬情欲,肯定个性,是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而<型世言>由于内容中充满了很浓厚的道德说教,是彰扬儒家传统道德,因而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大.其实,<型世言>不仅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虽然有很浓厚的道德说教,但其在披着道德说教的外衣下,反映了真实的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继承了<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精神,司马迁是以孔子第二自居的,故<史记>是第二部<春秋>.这种现点的偏差在于:既没有考虑到春秋与西汉两个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顾及到司马迁与孔子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孔子对春秋"乱世"无能为力而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通过"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来达到"祖速尧舜,宪章文武"之目的,其着眼点在来世;而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之创作目的一为"宣汉",二为整合学术,为西汉统治者"献治安策",以适应西汉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其着眼点在当世.  相似文献   

5.
"三世说"是公羊学重要思想之一.董仲舒将鲁十二公按照时间远近分为所传闻世、所闻世和所见世.在董说的基础上,何休将三世发展成为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衰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社会由衰乱世向太平世发展的过程便是王化由鲁扩散到诸夏,再扩散至夷狄的过程.在<公羊解诂>中,何休将<春秋>众多书法纳入其三世说,如大夫卒日、大小国之别、夷夏之辨等.何休"三世说"深化了<春秋>王鲁、夷夏之辨等义理,促进了公羊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2011年,对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今年是<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30周年. 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学报哲社版从最初的蹒跚步履到如今的而立之年,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1981年4月,创刊于1 961年的综合性理工科学术刊物<福州大学学报>,首次出版了以政治理论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学报专刊,开启了<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是对<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强制性规定"的限缩解释,但强制性规定中的非效力性规定向<合同法>第52条第4项的"逃逸"可能架空该限制的意义.<合同法>第52条第5项是立法者就认定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的事项对司法者的概括授权.<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是对该概括授权的行使路径的说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因欠缺但书规定而导致的功能减损.  相似文献   

8.
《吉水竹塘莆阳王先生传》是新发现的一篇史籍失载的文天祥珍贵佚文。《吉水竹塘莆阳王先生传》的史料价值在于:填补了文天祥生平中咸淳壬申年,即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史料的断年缺失;修正了有关史料对文天祥历史记实的偏颇失误;为文天祥文集补遗。  相似文献   

9.
鲲鹏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中以重言方式连续出现三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文本,<逍遥游>所思考的逍遥,不仅是个人一己的逍遥,而且包含万物一体视域中的具有政治-社会向度的逍遥.鲲鹏寓言的第一次出现带给<逍遥游>的,首先是审视人间世逍遥问题的浩瀚而变化的远景视界.第二次出现则表明有待与无待的辩证关联,无待只是有待状况下的,有待既是阻碍逍遥的障碍,但同时也是实现逍遥的条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一种转化.第三次出现则引向小大之辨,一方面是发生在不同事物彼此之间的小大之辨,在这里,大知与大年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发生在事物内部的小大之辨,大知与大年不再有必然的对应关联,得其正性正命为大,为风(情势)所驱使,远性为小.通过鲲鹏与其他事物的比较,<逍遥游>已经将逍遥的问题带向了正性命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10.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