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和“夺取江西全省”口号,从对时局估量、道路选择和历史验证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与辨析,认为“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已有历史定论,无疑是“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物。而毛泽东等提出与实行的“夺取江西全省”口号,是以对时局的实事求是估量与判断为依据的,是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又被历史实践验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口号,与“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原是十七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的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是针对封建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和民族压迫政策而提出来的,一般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在历史上促进了一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立,因此在客观上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在存在着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情况下,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根本不可能平等,被压迫民族也根  相似文献   

3.
論总結經驗     
党一貫教导我們,要重视和善于总結工作經驗。总結經驗,历来是我們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方法。毛澤东同志所倡导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所謂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就是把群众从革命实踐中得来的各种分散的、无系統的意見、体会等收集起来,經过加工、总結,制成路綫、方針、政策;而把这些又拿回到群众中去进行宣傳教育,指导群众实踐,就叫做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因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是我們党指导經济建設的一个根本方針。加速农业的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經济的中心环节。党的这一方針是依据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規律而制定的,所以“理論战綫”就党的这一方針的理論基础展开討論,显然是必要的,富有意义的。这个問題涉及的面很广,在一篇短文中很难面面俱到。这里,我們仅針对黄永軾先生的基本論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討論和参考。黄永軾先生在“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他所研究的主題,卽“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他解釋說,在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公社、以农业为基础和“八字宪法”的偉大思想,是馬克思列宁主义农业理論新发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无比深远的理論意义和实踐意义,并已成为指导我国农业发展的战斗綱領。最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針,这是一个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經济持續跃进的一个战略性的口号和措施。实現“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要求,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經济和技术等項措施,而認真貫彻农业“八字宪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解放軍报》发表的社论:《高举毛澤东思想偉大紅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用毛澤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卽具有重大的現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社論对于文艺战线階级斗爭形势的分析,对于文艺工作提出的各項原則、方針、政策,适合于部队,也适合于地方,适合于整个文艺战线。我們应当联  相似文献   

7.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証明了党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針,重工业和輕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針,在工业战紱上以鋼为綱、全面跃进的方針,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針,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針,土法生产和洋法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針,以及工业方面的集中領导必須同在工业方面大搞群众运动相結合的方針,一句話,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針,而不是一条腿或者一条半腿走路的方針,这样的一整套方針是正确的。”一九五八年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是一个偉大的实踐。在这偉大实踐的一年里,  相似文献   

8.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是戊戌变法失败后 ,逃亡海外的梁启超提出的文学变革口号 ,这两个“革命”作为维新派在 19、2 0世纪之交发动的整体性文学变革的组成部分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其最初的孕育、发生 ,是与天津分不开的。一  “诗界革命”的口号 ,最先出现在 1899年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一文中。他提出诗界革命的原则是“第一要新意境 ,第二要新语句 ,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在此后的《饮冰室诗话》中又举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为“近代诗界三杰” ,作为诗界革命的样板。可见实际上早在口号提出之前 ,以革新诗的意境、语…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与资产阶級的教育方針有本質的不同。資产阶級的教育方針是培养資产阶级的接班人,培养自己不劳动而又輕视劳动的知識分子,我們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的接班人,不是剥削别人而是十分重视劳动的劳动者。党中央为了貫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勤工儉学、半工半讀的制度是完全正确的。貫彻这个制度,可以克服教育脫离生产、理論脱离实际,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分家的弊病,使教育同生产結合,理論同实际結合,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結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个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中,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更明确的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这个方針公布后,历史系全体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学习与辯論,提高了認識,师生一致表示积极拥护这一方針。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历史科学如何为无产  相似文献   

11.
一逐步改善职工生活是党的政策在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就提出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方針。这一方針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生活的政策,也正确地解决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就是說必須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收入的条件下,去改善职工生活。我們知道,物質资料的生产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想在我们这样一穷二白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就必須有充分的物質基础。这就要求全国人民在党的領导下,本着勤儉建国和多快好省的建国方針,发揮高度的积极性和創造性,生产更多的物質財富,积累更多的建設资金。同时,下能只生产不消費,如果光生产不消費,就不能再生产。同样,如果消費的多而积  相似文献   

12.
杨献珍同志反对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党的路綫、方針、政策,由来已久。他长期以来,一貫頑固地、有意识地企图用他的反动的資产阶級世界观来反对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每当我国革命和阶級斗争进到一个新的深化的阶段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結合,这是毛澤东同志根据我国建設的經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設的一条根本方針。这是毛澤东同志对于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創造性的发展。在这个方針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1958年和1959年的連續大跃进,工农业生产都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度向前发展。现在,在这个方針的指导下,我国农业战线正出現一个崭新的形势,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新高潮正在形成。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們理論工作者特别是經济理論工作者,应該十分重视对农业問題的研究,应該深入地学习和宣傳毛澤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  相似文献   

14.
张敏卿 《江汉论坛》2005,1(7):12-15
“民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战略思想和历史活动的主要特征。围绕着民众动员,在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客观形势,中国共产党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口号,以此作为动员民众参加革命运动的纲领。这些口号在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有三次,由此实际也形成了中国革命进程中重要的历史分界。三次战略口号的内容和特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准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潮流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民意的变动,因而推动了中国民众的不断觉醒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反复兴起。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63,(5)
文史哲編輯部于九月二十九日,邀請了山东大学中文、历史等系的十三名教师,就《光明日报》的“进一步貫彻执行戏曲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針”专栏中的編者按和有关文章,进行了座談。現将所谈的几个主要问題,紀要如下: 一、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針的認識。到会同志一致拥护这一方針,因为这是关系到广大人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教学,怎样体现推陈出新的方針呢?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的教学做到了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服务,就可以説是体现了推陈出新的方針。必须使我们的古典文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为革命的政治斗争服务。过去我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44-250
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确实提出了单独一个国家(俄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政治革命胜利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在列宁看来,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整进程之中,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可以划分为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后的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性质的科学辨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和毛澤东同志的正确方針路线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58年以来,由于貫彻执行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結合”的方針,和普及与提高相結合,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同时并举等一整套“两条腿走  相似文献   

19.
不断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阶段論的統一,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理論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无产阶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核,是共产党制定革命路綫,确定革命任务的理論基础。因此,学習和研究这一重要原理。对于深入地学習馬克思列宁主义理論,正确地領会和貫徹执行党的方針、政策,具有極其巨大的理論意义和实踐意义什么是不断革命論呢?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論告訴我們,无产阶級領导的革命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頓地进行着;而且一个接着一个的革命是互相銜接、互相渗透的完整过程。前一个革命是后一个革命的必經步驟,为后一个革命准备条件,扫清道路;后一个革命又是前一个革命的必然繼續。絕  相似文献   

20.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列宁在1917年4月所写的《四月提纲》中提出来的口号。他当时写道: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大家都知道,列宁的《四月提纲》是以他的革命转变论为理论根据的。他提出这个口号的意思是说:革命不应当停顿,而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去。而过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就是首先使全部政权转入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当时提出这一口号,是预计到革命按和平发展路线,建立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然后由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