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区作为重庆经济的核心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对人口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而人口就业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十分重要.为此通过模型运算,对2000-2020年的都市区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的供求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面对2007年突然开始蔓延的“民上荒”,文章透过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它标志着“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我们已经开始处在迎接“劳动力短缺”到来的过渡期。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未雨绸缪,为“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3.
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在民族地区十分迫切,而其关键在于立足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需求来开发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取人口预测、ARIMA模型法、GDP增长法、就业弹性系数法等预测方法,对福建省2015-2020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后福建省劳动力缺口逐年扩大,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需要年轻劳动力的行业或岗位逐渐短缺,劳动年龄人口内部急剧老化,劳动力将较快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基于此,文章提出短期促进充分、稳定、高质就业以及中长期促进人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温州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考察张仁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变动现象。但从80年代末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同时,随着讲地面积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营规...  相似文献   

6.
西方“工资粘性”理论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工资粘性﹄理论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启示陈钊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市场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价格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市场供求,从而使之达到均衡的状态,而后来的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价格的变动并不是充分灵活的,尤以劳动力市场价...  相似文献   

7.
战后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新探——兼与郑绍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问题,曾有不少人著文论述。不管是“下降说”还是“上升说”,多从马克思概括的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因素去立论和分析,而没有同时考察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视角综合考察战后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沈飞 《东岳论丛》2004,25(6):64-68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我国范围来看,劳动力流动总是显示出"向心"和"离心"的趋势。所谓"向心"趋势是指劳动者由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流向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离心"的趋势则是劳动者由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往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劳动者离开旧的经济中心,迁往正在形成的、新的经济中心。目前我国以前者为主。由此可见,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巨额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城市化的趋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趋势二元结构转换的人口空间变动特征是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二元结构转换的一个过程.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溢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先是工业部门的扩张,后是第三产业的扩张,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增农业劳动力人口需要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原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口也需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对劳动力人口需要的相对减少和绝对下降决定于:1.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交通体系及民宅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多的问题,有利有弊。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有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有经济波动引致的对劳动力需求变动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引起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造成的。保持一定幅度的失业率将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长期现象,但在中、短期内,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国企改革中下岗职工过多的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坚定不移地加快国企改革及其它配套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劳动力市场发展,实施有利于就业的宏观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的根本解决依赖于改革和发展,中国应该而且有能力解决好目前出现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重点产业的双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点产业选择的传统思路及其矫正传统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将主导产业等价于重点产业;换言之,重点产业即是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先导作用的先进的带头产业,它们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特征,属于高加工度的“下游”部门。因此,主导产业论的深层涵义是使高加工度产业重点化。这一政策的理论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配弟——克拉克定理”。“配弟——克拉克定理”试图反映产业结构的下列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产业分布依次由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转移;在发达的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应当承认,这一理论客观地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结构变动的总体态势。“配弟——克拉克定理”经库兹涅茨的研究又进一步具体化。库兹涅茨认为,从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来看,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服务部门(第三产业)劳动力比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快速转变使得中国不得不提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从近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上。总的来看,中国的劳动供求形势将因人口不断老龄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正在远离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城镇劳动供给的主要来源,中国是否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扰将主要取决于城镇化速度和劳动力素质改善的步伐。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就是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能够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劳动力就业结构必然要由传统型就业结构向发展型、现代型就业结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上升为主要矛盾;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将引致各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重新调节;劳动力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新一轮供求不平衡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人口变动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口和劳动力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并分析了上述趋势变动带来劳动参与率过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过大、结构性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等就业效应,提出在新阶段的就业政策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房价的全局性上涨,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仅造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乏力,同时对人力资本的跨区域配置结构和效率、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如何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结构变迁、化解房价上涨和债务违约风险之间的两难,已然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国要素统一大市场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构建了两区域一般均衡框架,对劳动力流动造成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房价变动和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之间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模拟了地区老龄化程度改变这一政策情形;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主要取决于由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土地融资渠道,而非老龄化造成的财政收支渠道。上述理论机制得到了中国省级数据的完整验证,同时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地区老龄化程度及其隐含的劳动力结构差异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劳动适龄人口,是总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适龄人口的状况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对我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所反映的有关劳动力资源状况,初析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1990年人口普查全省劳动适龄人口为4193万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671万人,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的自然价格的决定独立于劳动的供求关系之外 ,劳动的供给受劳动的需求的调节 ,否认在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还存在着劳动供给。马克思把劳动力的供给看作一个独立变量 ,否认了劳动力供给自发地受劳动力需求调节 ,将超出劳动力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力人口称之为相对过剩人口。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均衡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把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人口称之为自愿失业。凯恩斯在新古典模型中引入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的假定 ,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析了周期性的非自愿失业。弗里德曼在新古典模型中 ,用市场机制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刚性工资解析了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概括了周期性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实际失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当代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三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着重就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论表明:农业劳动力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2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基本不再从事农业,25~35岁年龄段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不断强化,尽管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低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水平的状况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青年就业总体形势较全国更加严峻的格局下,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和棘手。首先,从长远考虑,在持续2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供给增速逐步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从近期看,劳动力市场长期供求紧张,各类青年的就业问题都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