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勖琪 《社区》2012,(10):65
抖空竹、叠罗汉、滚铁环、放风筝、捏泥人、滑冰爬犁、翻花绳、老鹰抓小鸡、斗蟋蟀、抽陀螺、跳房子、抓骨拐、扔沙包、踢毽子、拍洋画、打弹珠、跳皮筋、打水漂……无数经典的老游戏伴随着人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中国百姓接受简单的生活、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2.
祁建 《北京纪事》2014,(4):110-112
正日月如梭,又逢马年。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  相似文献   

3.
30年前,在叶剑英、李先念、谷牧、万里、姚依林、方毅、李德生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老一辈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朱丹、刘海粟、刘文西、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赖少其、陆俨少、石鲁、黄胄、张仃、蒋兆和、关山月、王雪涛、黎雄才、亚明、黄永玉、朱屺瞻、吴冠中、崔子范等都曾汇聚于此,可以说,中国国家画院在创立之初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师集团",他们也奠定了国家画院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30年来,中国国家画院沿着前辈大师的足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4.
海伟 《老友》2010,(12):50-51
三亚,古称"崖州",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这里四季如春、花果飘香、山峦叠翠、椰林婀娜、海鸥翩跹。那如虹的海湾、清澈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奔涌的浪花、明媚的阳光、海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那碧波万顷的大海、变幻莫测的白云、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风情,无不散发出动人心魄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位于南京城南的社区,生活着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撒拉族、东乡族、畲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族别的300多户、800多人,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十分鲜见。这些不同民族的群众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又有怎样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老友》2013,(7):18-18
为了贯彻落实中组部老干部局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的通知要求,《老友》杂志社联合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省区的老年期刊、老年报,共同开展摄影大赛、书画大赛和诗词楹联大赛。  相似文献   

7.
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财产国家所有的宪法前提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效用原则、区分原则,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分级行使,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划拨、出售、出让、租赁、承包、信托、股权投资、交换等方法,以确保国有财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4,(3):F0003-F000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原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月刊,每月25日出版。第1、3、4、6、7、9、10、12期为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学、历史文化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第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
1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本刊主要刊登与医学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决策学、法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3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证得力,具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全文一般6 000字左右为宜。尤其欢迎篇幅简短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中华魂》2014,(3):F0002-F0002
正2014年1月8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召开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常务副会长令狐安、逄先知、邢世忠、有林、朱佳木、倪豪梅、张启华、陈小津,副会长李树文、李忠杰、罗锋、王立平、马蓥伯、周才裕、徐光春、李慎明和在京的部分理事、会员以及有关单位代表共110余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观点,联系近现代欧美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政党国家化与国家政党化2种趋向的客观存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从而辩证地说明了一个国家采取怎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的,不可能有统一的“世界模式”,只要能为本国人民带来自由、民主、平等,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本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好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4.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镌刻的红色记忆。革命文化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蕴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承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革命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兴军强军的精神基石、铸魂育民的精神资源。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深刻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做到铭记光辉史迹、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文化自信和赓续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来源呈非农化和多元化倾向,家庭支出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土地保障开始向社会保障转化,住房及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失地农民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在经济上,社会制度上、政治权利与参与上、文化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失地农民身份的定位只能是市民,工业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根本,城市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基础,一体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保障,渐进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实现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转化,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失地农民与市民就业上的不平等,给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通过教育尽快使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宗教观有一个清晰的演进、发展历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对宗教工作作出了开创性的指示,奠定了新中国宗教工作的基础,开创了新中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新中国初期党关于宗教工作的正确方针,构建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起到了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地推进了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政策的转型,使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是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略论周代社会的用玉制度和崇玉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用玉制度,在祭祀、典礼、政治、军事、外交、丧葬等多种活动中都要使用玉器来达成仪式。统治阶级内部佩玉习俗的流行,使用玉制度仪式化,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玉比德的思维定势,使玉器成为标志一切美好事物的文化符号,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公正问题,而社会公正的本质是制度公正。本文从一个综合视角对制度公正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许多社会不公正现象是由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而影响制度公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从任何单一视角对制度公正根源探究注定会陷入困境。因此解决不同领域制度公正原则的冲突,从整体上寻找一种带有普适性的制度公正原则,是走出制度公正困境、从而也是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