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根本条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实际主人,劳动者的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理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直接结合。“主人”怎么能成为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才能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理由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表现在经济基础上,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因此,篡改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必然要集中在否定公有制,鼓吹私有制上 。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不能“全民财产私有化”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与生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和局限性,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这不仅因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实际上存在着分离,劳动力仍然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及劳动者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且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二期刊登的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理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以不完全的形态存在着.这就是: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备性和由此决定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间接性.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我认为《性质》的论点和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运动形式。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这些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与基本面貌。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整个社会经济是由成千上万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是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市场竞争为特点的商品经济运动之中,它的运动方式以市场机制为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表现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公有制使按比例自  相似文献   

7.
一长期以来,理论界把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得到的只是劳动力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分配从工人角度看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按自己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获得等量的个人消费品。因此,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被看作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经济特征。其实这是一种理论误解。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呢?这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而未解决的课题。现将我的观点陈述于下。一、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我的总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具有商品性,但不是完全的商品。也就是说,从劳动者整体形态看,社会主义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但从劳动者个体形态看,社会主义劳动力又具有商品性。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着劳动力的社会分工,因此劳动者个人无法消费他的社会化了的劳动力,劳动力就以其内在的必然性向商品转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它本身并不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原因,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具备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形式。所以,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在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本主义的交换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社会主义的交换形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必然引发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化,但这并不一定否定劳动者主人地位,而是可能有利于劳动者主人地位的巩固和增强。但是,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理解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而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所能实现的社会生产资料的“自由主人”,才能正确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11.
考察利润与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的相互关系,必须以社会主义的基术经济特征为出发点。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它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又不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保留商品经济的形式,只不过这一商品经济不同于私有制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小商品经济,而是有计划的商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是劳动力产权的实质性内容、实际存在和最终实现;劳动力收益权就是劳动者对企业剩余劳动成果的分享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就是劳动者在是自己劳动力所有者的同时,还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必须同时握有生产资料产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必须通过一项制度安排来构建,这种制度安排,只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和私有制是对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则必然要造成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在一个时期来就存在着争论。它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分清是非。一、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并非“一无所有”劳动力并不是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会变成商品的。劳动力变成商品成为买卖对象,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没有物质生产资料,自由得“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必然的.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对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劳动力性质问题,一般意见都是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只限于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力生产则已退出。理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就随之消失了。对这一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也不同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性质,它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它的内涵只能是生活资料,而不可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或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这样的同义反复,也不可能是私有制,因为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分离、更高形式的结合上可以解开所谓的"辩证法之迷",即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致性.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平等权利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劳动力进入市场。但劳动力进入市场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就是商品。劳动力进入市场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两个不同质的问题,不能混淆。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力不具备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因而不是商品。它进入市场后,在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是其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后新创造价值的反映,而不是劳动力价值的反映。其价格的实现体现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而不是劳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劳动是否也创造剩余价值?应该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人的劳动也是创造剩余价值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仍要通过一个中介,在全民所有制形式下,这个中介就是国家,集体所有制就是某一群体,其实国家也是一个群体。有人说工人是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结构入手,阐明了转型期中公有制企业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的新变化,做出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