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公司治理有效性建设的新阶段,治理监督的有效性是其关键环节.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架 构的设置是最多的,但实践效果不佳.由此,如何在多年结构和机制建设的基础上,重塑治理的监督模式,探索解决实践中独立董事和监事会间职能不协调甚至相互抵消可能潜伏的治理风险,就成为提升公司治理有 效性的关键问题. 从国际上看,治理的监督模式设计主要有单层制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双层制下的监事会,其区别是监督职能主要是放在董事会内部(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还是外部(监事会),核心运作机制依靠正式规则还是非正式关系.而在中国企业改革初期,由于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型治理体系的缺失,为了防范企业改革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在公司治理改革中特别注重监督机制(如改革中先派监事会)的建设,并借鉴其它国家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公司治理改革的进程中,既借鉴了德国和日本的监事会制度,也引进了英美的独立董事制度.这种双重监督模式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监督体系,以确保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决策科学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霞  马连福  贾西猛 《管理科学》2018,31(2):131-146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趋同,私人关系等软性治理因素受到关注,独立董事私人关系成为目前国际上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成熟资本市场国家相比,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式制度尚不完善,为私人关系等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在重视人情关系的中国,研究私人关系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基于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的视角,研究私人关系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探讨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的价值效应是否受到微观代理问题和宏观正式制度的影响。手工收集2005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CEO的毕业院校、曾工作单位、籍贯省份、专业协会成员等信息,判断独立董事与CEO是否存在私人关系,并计算私人关系广度和强度。基于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对独立董事咨询功能、资源提供功能和监督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微观代理问题和宏观正式制度的调节效应。利用14 020个公司-年度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使用OLS、公司固定效应模型和代理变量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程度越深,公司绩效越好,在解决了可能的内生性之后,结论依然稳健,证明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具有提升公司绩效的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问题越严重的公司,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公司所在地正式制度越不完善,独立董事与CEO私人关系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利用中国公司数据,提供了新兴加转轨资本市场独特的经验证据,补充和丰富了上市公司高管内部私人关系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私人关系等软性治理因素的价值效应。为独立董事有效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独立董事的关注点应从追求形式上的独立性转移到重视实质上的有效性。对理解经济转型时期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应“因势利导”地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2-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CEO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家族控制和职业化经营特征对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以及家族控制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和家族CEO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较低,CEO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家族职业化治理效率的实现机制主要是所有权监督和董事席位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较差的经营业绩期间,CEO变更决策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公司价值.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CEO变更的情境中,家族控制特征降低职业化经营的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加重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既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在分析了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和CEO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CEO管理体制能够解决竞争环境带来的决策与执行的矛盾.CEO体制是在现代公司治理方面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成功地实现了企业重大决策权由董事会向经营管理专家的部分让渡,较好地解决了"决策层和执行层脱节"问题,丰富了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集权和分权的适度原则.但是CEO体制还存在着弊端,需要在监管方面不断地纠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双重委托代理下独立董事治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育华 《管理学报》2011,8(7):1081-1085
为深入理解独立董事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治理功用,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借鉴,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独立董事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为监督CEO而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CEO会越不愿意与董事会共享公司内部信息,使得独立董事难以直接降低第1类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为监督大股东侵占而必须进行的独立董事"独立化"有可能在抑制第2类代理问题的同时,削弱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诱发严重的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间接增加第1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5-2010年媒体评选的明星CEO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媒体追捧报道的动机及其对明星CEO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CEO的经营能力并不是决定其能否成为媒体追捧对象的决定因素,相反,获得上市公司的广告收入与迎合公众的认知偏好才是媒体追捧明星CEO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媒体的追捧报道不但没有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与明星CEO薪酬之间的敏感性,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明星CEO在公司管理结构中无形的权威和影响力,使其获得了丰厚的个人薪酬.本文研究表明,现实中的媒体可能为利益所“收买”,成为公司管理层攫取私利的“鼓噪者”,媒体的追捧报道不仅没有起到树立真正光辉典范的作用,反而弱化和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引发了消极的经济后果.本文对媒体追捧报道的动机及其对明星CEO薪酬的影响分析,将有益于全面和客观评价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可以揭示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互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为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指明方向和重点,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而对公司治理的客观评价是公司治理溢价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评选结果为参照样本,给出了检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有效性的科学方法,进而验证了以DEA方法构建的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公司治理溢价进行研究,解决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2007年中国沪市578家A股公司为样本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公司治理效率值每增加0.1,流通盘市场附加值就会有37.2%的溢价.  相似文献   

8.
周铭山  林靖  董志勇 《管理科学》2017,20(2):94-107
 当公司违规时对CEO及时有效地进行变更是董事会的重大决策之一,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董事会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灵魂,已有研究将董事会独立性作为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忽略了可能影响董事会职能发挥的其他社会因素,如董事会成员与CEO非正式关系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匹配程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董事会社会独立性。        采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认同理论,从董事会监督职能有效性发挥角度,创新性地构建包含认知和关系双层的董事会社会独立性测量指标,以2011年至2014年沪深A股发生CEO变更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不同情景下,当公司出现违规行为时,董事会社会独立性对CEO变更的影响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①董事会社会独立性越高,违规公司的CEO越容易发生变更行为,董事会成员与CEO关系亲密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相近所形成的较高的契合度使董事会无法客观公正地评判和监督CEO的业绩表现;②董事会社会独立性效应的发挥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和业绩表现有关,在民营企业和劣绩公司,董事会社会独立性的调节效应更显著;③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外部治理机制为董事会社会独立性的效用发挥提供了保障,董事会社会独立性只有在外部治理较好的情形下才会影响违规公司的CEO变更。        董事会社会独立性作为独立性研究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不仅在于保持结构的独立,还需要提升董事会的社会独立性。公司应严格把控“关系型”和“相似型”CEO,同时还应创造独立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保障董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环境、股权性质与高管变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治理机制往往需要与外部治理环境相匹配,中国的分权化改革引发了不同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巨大差异,这对不同地区间的公司治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制度比较研究模式,以中国经济转轨、制度变迁时期各地区制度建设的不平衡为基础,分析外部制度对公司治理(即业绩与高管变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其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效果影响的差异.通过统计检验发现,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制度环境好,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与公司为国有股股东相比,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的公司中,制度环境越好,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 异,这对不同地区间的公司治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制度比较研究模式,以中国经济转轨、制度变迁时期各地区制度建设的不平衡为基础,分析外部制度对公司治理(即业绩与高管变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其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效果影响的差异.通过统计检验发现,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制度环境好,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与公司为国有股股东 比,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的公司中,制度环境越好,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1.
Over recent years, the effectiveness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y the financial literature. In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e crisis, several practitioners, academic and regulators argue that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ve not served their purpose to safeguard equitably the interest of stakeholders, increasing the corporate risk-taking without proper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pital structure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 in two different economic contexts: in an economic growth and in an economic recession. The methodology implemente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and addresses endogeneity problem using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ystem with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ard is sensitive to the economic period and the capital structure leads to reduce the levels of corporate risk-taking during the crisi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should mitigate excessive corporate risk-taking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stakeholders in both periods: before and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2.
连锁董事与公司绩效:针对中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连锁董事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的争论一直存在.一种假设认为,连锁董事在转型经济中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漏洞,从而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而另一相对的假设则认为,转型中的公司治理失灵催生了连锁董事作为一种社会凝聚的工具,有利于实现管理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还尚未有在制度变迁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利用中国当前制度变迁的大环境,我们建立了284家上市公司连续八年的面板数据库,并针对以上两个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连锁董事的网络核心度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越核心位置的企业其绩效越差.该结果支持了治理失灵假设.本研究对连锁董事网络研究、公司治理以及转型经济研究具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Roberts, McNulty and Stiles (2005) focus o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 their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board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incentives for non-executives in order to improve board effectiveness. It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norms and practic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suggest that, without strong incentives, non-executive directors are unlikely to become engage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challenge executive decision, and to remain independent of executive influences. It then proposes that, for non-executive directors to develop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commended by Roberts, McNulty and Stiles, it is important to require them ow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ompany stock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t also addresses some concerns regarding the use of stock ownershi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中国大陆地区910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础上,利用动态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地区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造成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存在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地区发展差异,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地区性差异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握这个特征对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上市公司治理法规和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本质,探讨了其有效性的条件,并对其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从完善股权结构入手,而国有企业真正走出困境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relating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s refers to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complete set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ive ability of an entity to achieve oversight objectives by the compliance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required by a specific law or industry code. In addition, other features, such as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ing function or the sensitivity of top management to issues relating to corporate internal controls and risk management, can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formulating a judgment on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mpliance to codes and internal controls effectiveness? We propose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a proxy that consider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and combines them to determine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global quality index—IAD Index. To define IAD global quality we consider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alysing its operational aspects. The IAD Index is based on several signalling elements that previous literature assumed as proxies for quality of IADs which are grouped into four pillars: a formal quality index; a static quality index; an activity-related quality index; and a performance-linked quality index. We then test the IAD index on a sample of Italian listed firms and conclude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mpliance to som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s for listed firms and the IAD Index for the sample being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避险工具,在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董事的道德风险,损害公司价值。董事责任保险参与公司治理能否产生积极的经济后果,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尚有待经验证据检验。为了深入探究董事责任保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2007年-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研究董事责任保险购买决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论以财务还是以会计绩效衡量,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均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董事责任保险的综合治理效应,提供了转型经济下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价值整体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