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情写红诗     
李同振 《老人世界》2011,(10):43-43
游红色圣地,唱红色歌曲,已成时尚;而我对写红诗情有独钟,先后加入省市诗词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诗作曾在《中华诗词》《诗刊》《词刊》以及一些省市报刊发表,并出版了诗集。若问钟情红诗创作从何而起,还得从我的出身经历谈起。  相似文献   

2.
言志抒怀     
符笑汀 《老年人》2006,(1):48-48
中国诗词是一座文化宝库。开辟“诗与人生”专栏,探索诗与人生的某种特定关系,为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爱好诗词的读者在阅读、欣赏与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他叫冷阳春,家住湖南省沅江市熙和乡保安村,是位特等残疾农民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诗词和楹联多达400多件,有十多件作品在全国性的诗联大赛中获奖。他还为诗人、学者、教授等修订勘正手稿30余部,共3000多万字。谈起自己的生活和诗词创作之路,冷阳春对于前妻夏冬英及其现在的丈夫郑正良,留露出无尽的感激之情。鸾凤和鸣,大难来时备感亲1972年正月,23岁的冷阳春和本地姑娘夏冬英喜结连理。冬英敦敦实实的,  相似文献   

4.
魏欣 《公共关系》2001,(12):40-41
诗词唱和,本是文人雅事。然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凭借着他博学多才,能诗善赋的诗人天赋,常常妙用诗词进行公关,激励士气,指点江山,抚慰故友,寄托衷肠,颂扬河山,其诗词意境高远,雅俗共存,文采斐然,广为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诗人领袖毛泽东的神奇之笔,向世人展示出独领风骚的诗词社交风采。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沅江市熙和乡保安村,有一位特等残疾的农民诗人。他卧床 23年,刻苦学习,勤奋笔耕,创作了近千首诗词, 1200多副对联,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国性诗联大赛中获奖。更令人称道的是 ,一些素未谋面的诗人、学者也慕名请他勘正专集和修改手稿。他叫冷阳春,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的传奇经历,让人深为感动。   也许没有 1977年那场灾难,冷阳春会走向另一种人生。这一年的 12月 17日,他在修补防洪大堤的劳动中,突然遭遇堤面坍塌,泥块无情地把他埋了进去。经医院抢救,他捡回了一条命,但右腿被高位截肢,腰椎断裂永难恢复,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6.
陈利明 《老年人》2005,(6):9-10
欧阳鹤,《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曾获全国“鲁迅文学奖”。他与朱镕基是湖南老乡,又是读大学时的同班同学。1947年,他们两人同时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欧阳鹤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进了大学,虽然读的是理工科,但他还是挤时间阅读和研习古典诗文,有时高声吟诵,如痴如醉。朱镕基也非常爱好文学,常常挥毫写诗作文。因为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两人情投意合,互相欣赏,互相鼓励,感情颇深。大学毕业后,他们还是诗友,常年人来信往。1992年,欧阳鹤将数十年来创作的诗词结集出版。随后,将《欧阳…  相似文献   

7.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古典诗词的含蓄性、陌生化特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古典诗词心生排斥感。实际上,古典诗词充满情趣和美,正如蔡振楚、龙宿莽两位先生说的那样"诗如才子,词如佳人",古典诗词虽然"为人深沉",但只要以真诚的态度与他展开对话,他们会给你以美的享受和满腹才华。  相似文献   

8.
张国鹄 《老年人》2013,(10):51-51
写字台上放着一部三卷本的《聊斋志异》,掐指数来,整整30年了。睹物思人,一瞥见它,我就会想起送书给我的王巨龙。提起王巨龙,诗词爱好者早已耳熟能详。1992年首届中华诗词大赛,他以一首《壬申春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从参赛的10多万件诗稿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从此声振吟坛,名闻遐迩。木有本,水有源。王巨龙的诗词佳构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原因固然很多,窃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当与他那"爱书如命"的癖好有关。巨龙15岁那年,冬季奇寒,他母亲凑了一些钱要他买一件棉衣过冬。他却把钱用来买了几卷《唐诗》,然后抱着书兴冲冲地回家向母亲"复命",后来他有《买书吟》一诗咏叹其事:"游子临冬系母怀,遥怜衣薄凑钱来。糊涂儿入书坊里,买得《唐诗》几卷回。"此事,算作少年巨龙爱书如命之一桩。  相似文献   

9.
商业片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为追求短暂愉悦和快感的商业产品,而古典诗词则作为中华意识的客观存在隶属于文学文化的范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二者分别为当代快餐文化和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本文重点分析了《画皮2》中"古典诗词"的使用情况,讨论二者融合碰撞产生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在技术层面讨论元素使用如何过度自然不突兀,另一方面在思想文化层面考量观众对其理解和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0.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6):23-23
一颗诗心,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迎来90大寿。作家白先勇、诗人席慕蓉、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等学界名人到南开大学为其祝寿。为祖国传播中华诗词,叶嘉莹于2013年从加拿大回国定居。叶嘉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教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1.
据传,只有四人曾为毛泽东改过诗词,而与毛互相改诗者,唯梅白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7,(15)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近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2017艺术节在轻工分院开幕.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并结合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学风、校风、专业特色,为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85年离休,以前对古典诗词的写作可谓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2000年下半年,我进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格律诗。迄今两年,已创作律诗25首,绝句23首,古诗3首,填词8首,作曲8首,撰联30幅,其中一些作品先后公开发表。在长沙市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诗征文活动中,我的作品被评为二等奖,参加全国休闲杯诗赛也获得优胜奖。我在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点滴进步,证明了一条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顾总结习诗的收获,我想无非是“昨日之积淀”加“今日之奋发”的结果。“昨日之积淀…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戒烟     
春之 《老年人》2003,(5):35-35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人物花鸟经他一雕无不栩栩如生。周师傅嗜烟如命,齐白石每月都买烟孝敬他,自己也慢慢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然而,齐白石不久就把烟戒了,而且数十年不再吸烟。说起齐白石戒烟,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融汇贯通。齐白石为钻研诗词,砥砺学业,在家乡曾邀集挚友罗醒吾、黎德恂、王仲言诸人,组织了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聚会,齐白石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于…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元帅是“客家人”。“客家人”自古就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叶剑英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了书。叶剑英终生嗜书如命,而且诗词造诣很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诗帅”著称。毛泽东在1965年给陈毅的信中这样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聂荣臻则在《叶剑英诗词选集》的序言中称赞叶剑英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叶剑英的诗词天赋可以说是得到众口传颂的,而相对的,他突出的文艺天赋却较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诗词既有汉家风范,亦不失满族风情。在纳兰性德身上,满汉文化不再是对立的、冲突的,而是妥帖地融合在一起,融入他的血液,是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现从纳兰诗词中所体现的汉文化及满文化分析其诗词中的满汉交融。  相似文献   

18.
“笔底春秋诗史在”张生力被誉为湖南幼教事业奠基人的姜国仁大姐,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从教达半个世纪。他创作的500多篇诗词,可说是她一生的写照。“五四”运动前,她就读于长沙稻田师范,从何叔衡那儿接受革命的启蒙,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她曾在一首诗中...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传统诗词几乎成了老年群体的专利。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喜人的现象:传统诗词已然在60后、70后甚至80后一代创作中突显,创作队伍日渐壮大,水平也不容小觑,涌出了许多优秀而年轻的诗词作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搭建了连接未来的桥梁。本文以福建泉州地区为例,浅析传统诗词创作创作群体日益壮大、中青年作者大量涌现的现象和缘由。  相似文献   

20.
人物     
《中外书摘》2010,(8):47-47
黄君,号鉴斋、豫章山人。江西修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特约编审,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