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婚礼仪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婚礼仪式内容的研究1、关于婚礼构成程序的研究。许多学者对古代的婚礼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的婚礼程序都作了介绍。曲彦斌在《中国婚礼仪式史略》一文中,介绍了古代的婚礼程序,指出“纵观古来婚礼,其过程的基本仪式主要由铺房、迎娶、下轿利市、拜堂、喜宴、坐帐、撒帐、合髻、合晋又闹房、拜舅姑、回门等项构成。诸项基本仪式的出现、变异,亦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国婚礼的历史概貌”[1]。刘昌安、温勤能研究了古代婚姻“六礼”的具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并对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作了阐释。他们认为,“六…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频繁,婚礼习俗彼此融合。汉族婚姻“六礼”不仅得到鲜卑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在整个北朝社会风行;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俗事象的婚姻习俗,曾引起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高度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大体上沿着婚姻形态和亲属关系、人生礼仪等路径展开,此外,国外学者还就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婚姻习俗进行深入探索。与国外婚姻习俗的系统性研究相比,国内的起源性研究侧重于婚姻的外在形式与婚礼,在方法上偏重于文献传统。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是繁衍生息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一支有着自己悠久历史的、古老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自己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法文化。尤其是在涉及婚姻的习惯法当中,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其中所涉及的婚姻缔结仪式与中国古代的婚姻六礼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二者婚礼仪式的比较,可以找到它们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秦汉是华夏民族婚姻文化定型的时代。在几百年里,礼教和法律结合起来,确立了婚姻形态、方式、制度的基本规范。成婚的礼仪是这套规范的一个方面,以"六礼"为典范的规矩得以固定下来。但另一方面,非"礼"的习俗依然存在,边族也有其自己的习惯。因此,秦汉时代的成婚方式仍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婚姻习俗。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所有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纱和婚礼的钟声”。然而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区,婚姻习俗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民族、同一地区,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习俗也会发生变化。凉山州汉族婚俗也不例外。 凉山州属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因此,凉山州汉族婚俗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婚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伦之始,研究婚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婚姻程序上由繁趋简,反映出人们对繁琐婚礼仪式的厌倦。晚清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文明婚礼开始出现,婚礼习俗呈现出新旧并存、中西杂揉的局面。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的变迁表明,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传统婚礼习俗有益一面的基础上,结合新式婚礼的长处,从而形成更加健康、更有利于民族未来的婚姻礼俗。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许多描写贵族婚恋的诗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婚姻的礼制。通过探究《诗经》中诗篇所反映的婚姻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配六礼,家人的赞美、祝福等可知当时贵族婚姻礼制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从民俗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艺术精神及其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息繁衍的过程中 ,婚姻是基础 ,由婚姻而组成的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从聘娶婚姻的历程看 ,至周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婚姻六礼程序。六礼程序中除“纳征”用玄纟熏束帛和俪皮之外 ,其他仪节都是用“雁”作为贽见的礼物 ,可见“雁”对于婚姻是相当重要的。中国古代婚姻史中所表现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极大地阻碍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压抑了女性人性的解放 ,阻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形式,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各民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婚姻形式,其中以满族的婚姻习俗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满族的传统婚礼为基础,阐述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满族的婚俗特征。  相似文献   

15.
百年好合     
在从前,古人将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称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聚,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不过如今,有这么两对新人,自创了精彩纷呈的中西合璧式的婚礼,演绎了一出花好月圆的爱情喜剧,成为猪年的红色前奏!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洗礼,燕赵地区表现出某些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时代风气,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婚姻媒介方式的转换、择偶标准的更新、婚姻程序由繁趋简、文明婚礼勃然兴起以及离婚再婚禁律被打破等。从表面的婚姻形式到深层的婚姻制度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易。婚姻礼俗变迁的动因在于政治变革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以及文化教育的启蒙。  相似文献   

17.
《诗经》时代,是一个乱婚习俗犹存,而一夫一妻制的观念正以“礼教”的方式渗透到人们婚姻生活中。《诗经》中的情诗婚姻诗以及古文献真实记录了这段历史。“礼教”是针对乱婚习俗而制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祝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体裁.婚礼祝词中保存着蒙古族人民婚礼习俗的传承,婚姻伦理的思考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婚礼仪式也有所差异。位居河南东北部的濮阳一带的婚礼独具特色,一般要经过婚前准备、迎娶、哭嫁、返程、请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帐、闹洞房、吃席、送汤、回门等一系列过程,从濮阳婚姻习俗中,我们便可领略到中原一带独特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