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把手”监督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成为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当前对基层“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姜表现在:“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问题是党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充分认识和深入探讨对"一把手"用人权监督的必要性,对新时期"一把手"用人权监督的难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一把手"用人权监督在加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按照机制设计理论,如果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本文基于这个理念提出了“一把手”监督制度设计理念的模型,即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权力匹配之间的关系和设定.指出制度警觉性是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必要条件,两者之间不仅需要实现强度与方向两个属性维度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动态性的匹配,其条件是在“一把手”腐败的“机会之窗”从开启到关闭的任一期间内,随机出现的权力运行点必须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就针对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条例》要求、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腐败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存在腐败问题,也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反腐败,中国亦是如此。怎样反腐败?笔者认为,制约权力和监督掌权者是基本的两个方面。许多实践证明,对当今中国而言,监督掌权者比权力制约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是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而正确解决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则是保证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监督意识,以专业技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监督等方面,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 ,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 ,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 ,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 ,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 ,就会产生腐败。因此 ,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中国权力监督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现已形成鲜明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施 ;协商监督等。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如权力监督意识淡化 ,权力行使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差 ;监督网络不严密 ,监督合力不够 ;监督维度单一 ,自上而下的监督较强 ,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监督较弱 ;人大、纪检、司法监督应有的监督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等  相似文献   

12.
"理性"经济人的概念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支撑,从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理性"实现视角,以监管权力的"理性"实现为切入点来探讨地方金融监管问题,把决策者描述为"理性行为主体",运用经济学中"理性"视角对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的实现进行研究,契合我国全面深化金融监管改革进程中"旧未完破、新未全立"的情势.对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的"理性"配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其发展规律,并从主体自觉、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维度构建主体"理性"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体"理性"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出重塑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中央调控与地方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贯坚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德"的本质属性,确立了"德"的先导地位,体现了"德"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应该深刻理解这一重要原则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加强干部"德"的培养,严格干部"德"的考核,完善干部"德"的监督,努力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了权力,就同时产生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法律监督模式和效果的探讨,我国对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法律监督制度尚不完善,而法律监督体制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权力的制约机制和充分考虑并确保法律监督的权威和效力。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它以新的面目迅速崛起并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监督权的行使具有正负两种效应,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网络监督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阐释。文章认为,在对网络进行管理中,合理地配置权利与权力,恰当地划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考验着公共权力拥有者的治理理念与能力。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在当下中国“权力对权力”的硬性监督往往难以到位,“权利对权力”的软性监督尚处于发育之中的社会背景下,应坚持权利保护优于权利规制原则,最小限制原则和尊重公民自主、培育公民自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本清源、消除误解、清除理论迷雾,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细致研究了凯德洛夫提出的“带头学科”学说的历史演变“轨迹”,得出结论认为该学说值得商榷:“带头学科”语义不清,“更替律”似是而非,“周期减半律”不合常理。因此,当今自然科学发展中有无“带头学科”?它是什么?这些都是引起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中”到“中德”的一整套话语,因与上古时代协和万邦、亲睦九族的德治理想相适应,最终从一种政治智慧、政治抉择渐渐演为全社会的真理话语,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一种权力话语。它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都有所约束。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主要特征有创造性、开放性、综合性、多维性、超前性和风险性.领导在工作中应终身学习、大胆开拓、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