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是华北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在沦陷区建立起了以宣传“新民思想”、“中日亲善”、复古、反共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奴化教育网,对整个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楚报》是日军占领武汉时期汪伪政权在汉口的机关报,同时受控于日本军方。为了在沦陷区特殊环境下谋求生存,《大楚报》既服务于占领体制的言论需求,又积极发掘报纸的实用信息功能以拓展其影响力。通过社论和发行《新生》杂志等出版物,《大楚报》系成为汪伪政权的重要理论阵地,系统阐发了汪伪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东亚协同论”,并对孙中山“大亚细亚主义”观点进行了曲解阐释。与此同时,报社成员也深入沦陷区文化组织,形成了以报社为中心的政治社会生态网络,此网络与“东亚协同论”构成了密切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孤岛”与上海沦陷区文学跟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学至少有三点不同:一、上海是三十年代文学的中心,左翼文学的根据地,进步文学影响深远,亦渗透进沦陷时期的文学创作;二、“八一三”沪战爆发,作家竟写抗战文学,日军攻占上海后,“孤岛”尚未陷落,成为宣传抗战、张扬民族情绪的重要阵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亦被占领,文学虽软性化,但阳刚之气并未销尽,转为不息的潜流。三,上海为海派文学产地,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将第一阶段海派文学(鸳蝴派)对传统的依恋转移到对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派于‘媚俗”与“商业化”特点外增加了“现代派艺术”特征,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这为沦陷后的文学准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在这样的文学——文化背景中,女性文学的生存、发展形态都与东北,华北沦陷区异趣。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主席视察时提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广东省委部署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为了不拖广东现代化的后腿,广东省老促会闻风而动,组织离退休的理事深入革命老区调研考察,帮助老区群众奔康致富。2000年4月12日,省老促会蔡辉副会长带领原在鹤山打游击和工作过或鹤山籍的7位理事赶赴鹤山。他们平均达75岁高龄,不顾路途辛劳,上午9:30赶到沙坪,10时便下乡到古劳茶山考察,冒雨到云乡老区;第二天上午又赶到60多公里外的合成,下午又马不停蹄奔向白水带老根据地,每到一个地方不仅要听领导汇报,还去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干部群众探讨脱贫致富和方法的对策。他们对每一个革命老区乡镇的工农业发展都提出不少建设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河南沦陷区是中国沦陷区的典型和缩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日军在豫暴行、日伪在豫统治、河南抗战损失等档案、报刊、文献、译稿、方志、口述资料被陆续整理出版。同时,相关论著和专题论文不断发表,涉及河南沦陷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军事、文化等领域。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关于河南沦陷区的诸多档案文献资料亟待搜集、整理和出版,对河南沦陷区伪政权的研究、经济的研究、社会的研究、文化的研究及民众反抗斗争的研究等比较薄弱,需要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在现有资料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史料,不断开拓新领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和国民党军队军事上的失利,各级伪政权组织相继建立并将控制区从杭嘉湖、宁绍一带,扩大到金华等地。它们在日军司令部、特务机关的授意与控制下,对沦陷区民众实行严酷的政治统治,依托警察、保安机构、汉奸外围组织厉行法西斯统治;实行"人口"登记与保甲制度,限制民众人身自由;实施治安肃正,维护铁路、警备公路和通信网的"安全",以强化其统治;沦陷区民众政治上、精神上受到严酷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群山上的石室土墩,近年来引起了考古界和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研究吴越文化中热烈争论的一个中心论题。所谓土墩石室,是指遍布于太湖地区群山之上人工构筑的一种土石建筑。这种墩常常构建在山颠或山脊的分水线上。外观似一馒首状长圆形的土墩。墩内均有结构大体相似的石室。石室都以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砌成,形似一窄弄,窄弄的底面作长方形,断面作梯形,顶部以大石块复盖,石室外再复以土石。这种墩大的占地千余平方米,小的占地数十平方米。发掘时,墩内常留有西周晚期至夏秋时代的陶器和原始瓷器。以往,这类墩多被称作:“烽燧墩”、“藏军洞”、“望越墩”、“演武墩”等等。七十年代以来,考古界有部分同志提出了这些土墩石室“是一种墓葬”的看法,打破了过去认为这些墩是“古代军事设  相似文献   

8.
立法回避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回避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在立法过程中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立法听证的回避制度以及为防止部门“立法走私”的部门回避制度。构成立法回避事由主要在于一是“个人偏见”,二是与职权(务)行使有利害关系。其回避的基本程序有回避的提出、回避的审查、回避的决定等。  相似文献   

9.
前言十六世紀以來,中國沿海一帶屡屡有私自造船通番販易的事件,虽愈禁而莫止。这种被明朝政府認为非法的或走私的对外貿易,却一天天地壯大起來。1567年,明朝被迫不得不开放海禁,讓这些非法的对外貿易,成为合法的对外貿易。可是,明朝仍然企圖保存通过“市舶”的“朝貢貿易”而繼續控制外國人來中國進行的出、入口貿易。当时的“朝貢貿易”,仍以广州为主要港口。至于中國商船的对外貿易港口,則限于福建海澄的月港。十七世紀二、三十年代,明朝又施行海禁,这是因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已由走私野生动物的输出国转化为输入国。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等共同犯罪逐渐成为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主要形式。为有效遏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要改善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发生,整合森林公安、海关、反洗钱等执法资源,提高预防与控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效率,同时还需要加强森林公安与国外相关执法机构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协作,以有效遏制与打击走私野生动物犯罪。  相似文献   

11.
西江地区的史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发展,进而步入新石器时代。本章叙述该地区史前人类所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探窥西江作为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通道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西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石器早期 根据考古资料,可以大致认为属于此期的文化遗存有怀集岗坪镇的大沙岩二洞和封开的勒竹口遗址。大沙岩是一座石灰岩  相似文献   

12.
1936年上半年日本在华北大举增兵及大规模进行走私 ,企图以此压服南京政府全面倒向日本并加速“华北特殊化”的形成。然而 ,事与愿违。 1936年日本在华北的上述举动不但未能达到目的 ,反而激化了其与南京政府及以宋哲元为首的华北地方当局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愈加强烈。日本的行径还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 ,使其与日本的矛盾不断加深。所有这些对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 1936年日本在华北增兵与走私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两副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华中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日本侵略华中的目的之一是掠夺物资、财富并摧毁国民政府赖以坚持抗战的经济基础。战争陷入持久化态势以后,日本推行以战养战、以华治华方略,试图把华中沦陷区经络成为它们坚持战争、扩大战争的给养补充基地。为此,日本加强对华中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扶植傀儡政权,驱使伪政权为其统治、掠夺、奴役沦陷区人民效力。本文重点阐述日本华中占领区的概况、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机构、日本在华中扶植的伪政权及其为日本效力残害、剥夺沦陷区人民的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关于郑文焯批校本《清真集》刘崇德晚清词家郑文焯于宋词最喜周邦彦、姜两家,自谓“入手既爱白石骚雅。勤学十年,乃悟清真之高妙。”①故其一生中对周邦彦词用功尤勤,曾刊有《大鹤山人校刊清真集》,为周邦彦词集的第一部校刊本。是本以毛氏汲古阁《片玉词》为底本,于...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时期的华北沦陷区 ,“新民主义”是日伪统治者进行思想奴役的工具。以此为指导思想 ,“新民运动”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运动形态 ,并成为沦陷区社会教化的一大特点 ,也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思想领域的一个特有的现象 ,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1928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创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于是这个"叫个不停"的电台就有了"重庆之蛙"的别称。当时,我国一线军民与日军、伪军进行正面作战,战场背后还有一场没有硝烟的广播心理战。日本广播和沦陷区的日伪广播,  相似文献   

17.
孔子罕言天道。孟子几乎不提天道。荀子主张远离天道。在原始儒家那里,天的内涵有二,即自然之天和本然之天。前者指苍苍之天空。后者指天生之本性。古人以为天等自然事物有生命。天故有神。遥远的天空因此具有神秘性。“绝地天通”后,儒家接受了天人相分的观点,以为天人不同、天道不影响人道。远离天道、不迷信天道的最终目的是崇人道、尽人事。勿信天、远天道及重人道才是原始儒家鲜论天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是对养生之道的高度概括。其“起居有常”是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息”的方面,主要是睡眠。可见睡眠在养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人为什么需要睡眠 人的一切活动,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都  相似文献   

19.
西江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的圣殿,是西江人民一种原生态的祭祀文化现象。宗教是前工业社会的基础,祭祀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龙是水神,也由此是统摄自然力量的象征。文章阐释了“祭祀”的含义、“龙”文化及其意义;并结合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分析了西江龙母既是与龙文化相关的水神,也是一种大母神心理原型。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原生态文化生命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论海满抗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很快占领了东三省的沈阳、长春、吉林等重要城市,紧接着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当时马占山、苏炳文等抗日将领组建抗日义勇军,奋起反抗日军的侵略,本文所要论述的海满抗战便是齐齐哈尔军队反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役之一。 一、海满抗战爆发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于1931年11月4日在哈尔葛嫩江桥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与日军激战了16天,最后因寡不敌众,19日,省城齐齐哈尔沦陷。1932年2月,马占山在日寇的利诱威迫下,一度与日军妥协,当上了伪满洲国的黑龙江省主席。海满地区也挂上了伪满国旗。日本侵略者的注意力也随即转向了海满地区。但鉴于海满地邻苏联,形势险要,日寇恐操之过急,引起苏联干涉,不便直接使用武力,故欲采取诱降主将的手段,谋取海满地区。 当时在海满地区驻有苏炳文和张殿九两个旅。苏炳文在任中东铁路哈、满护路军司令,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二旅旅长。他是东北军中比较有威望,英勇善战,素有军事修养的一位将领,日寇探察了苏炳文的底细,便把主要精力用在苏炳文的身上。先是邀请苏炳文参加日伪在长春举行的伪满洲国建国仪式,被苏拒绝后,又邀苏炳文到齐齐哈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