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国内大部分翻译教材的编写方式反映出了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法。授受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接收知识的“容器”,重视知识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相反,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有助于实现对创新人才培养及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从当今社会的需求,探究式教学都是亟待推进的工作。《探究式旅游翻译教程》是为推进探究式教学而编写的一部创新型教材,它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编写的基本理念,主张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自主体验与思考,逐渐完成知识构建。  相似文献   

2.
英语网络教学改变了人的学习模式,师生关系也发生了相适应的改变。这种关系是师生之间建立动态的、平等的、对话的、合作的、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它是从传统“人——人”到现代“人——机——人”的师生关系模式的转化,是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地位的新型师生观的嬗变,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为内容的师生互动方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选取淄博市251名高中教师,对教师课堂探究教学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90%的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75%的教师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发展欲望;教师的探究精神、综合性知识以及探究能力均存在不足,探究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的领导方式、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以及教学评价、教师的合作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目前影响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由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教师“影子培训”也应走向“影子学习”。教师学习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自主性、经验性、情境性和持续性。教师“影子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它以建构知识(问题解决、实践改善)为目标,以真实情境中经验生成的、整合的知识为内容,依托主体多元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互动参与式和反思探究式的、长期持续的自我指导学习;在组织上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形成将“影子”学校、“导师”团队和学员整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在实施上建立教师“影子学习”机制,完善“影子校长”与“影子教师”,优化“师徒制”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大力推进主体性教学;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相应,教学评价应当以评价学生主体发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实践,更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在“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的教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霞 《新天地》2011,(10):157-157
在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听着乏味。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参与,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把以往那种强制要求的“要我学”的课堂模式,变成“我要学”或“我想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指导学生相互间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会学习,尤其是创新性人格和创新性学习生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劳动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获得成功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探究、发现问题,论述了基于此理论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种探究式学习离不开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让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大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步骤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使用改变了多年来传统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该教学模式中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传统的“权威”角色、“控制者”角色和“知识传授者”角色,而应是一个积极的课程学习者、教学研究者、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以及合作者。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者自主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对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监督员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高师院校师生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控制者变为协调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由观听者变为参与者、由墨守成规者变为探究发现者、由单独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由依赖者变为独立者、由受控者(服从者)变为自由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系统化的较为稳定的认识。现代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有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知识的探究者 ;以学生为中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立个体 ;课程是学习者经验重组或改造的过程 ;教学是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生家长和社区是学校教师有力的教育伙伴  相似文献   

15.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学生为中心"是英美学者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论与模式,但它又是在由教师主持教学的环境中实施的.要在认识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特点、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来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即首先要有观念和理论认识的更新,从而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话"既表示"意义传播(meaning spreading)",也意味着(思想)解放.真正的对话,其结果是要激发一种突变,生成一种新的东西.创新教育要通过"对话"不断捕捉学生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对话"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话能够激起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解释自己思维过程中分享科学创造的结,通过辩论、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而对于教师而言,支配他们行为的是一些难以言表、甚至不为教师本人所意识到的东西。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能仅仅从外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信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通过反思将隐含的教学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积极的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最终达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动的目的,而教师则在这种行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自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解决现实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方法和特殊的教师教育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在职教师重建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是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外语教学赋予了外语教师新的角色。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也是学习者。问卷调查发现,外语教师仍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所以在文化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文化的学习者。调查还发现,外语教师对怎么进行文化教学很陌生,也就更不清楚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的角色,即与学生分享其文化学习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文化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