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2月1日台湾“二合一”选举揭晓,“立委”选举方面,呈现各党均不过半的局面,民进党首次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席次锐减,亲民党大幅成长,“台联”获得组建“立法院”党团资格,新党则被“泡沫化”,无党籍获得10席。县市长选举方面,国民党与民进党平分秋色,分获9席,亲民党与无党籍人士分获2席,新党获1席。文章还分析了这次选举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以及选举结果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特别费案侦结谢苏没事吕游遭起诉 民进党四大天王特别费案,所牵扯的出来的贪污以及伪造文书罪嫌,特侦组9月21El侦查终结。民进党“正副总统”参选人谢长廷、苏贞昌全身而退,不起诉;而吕秀莲以及民进党主席游锡垄、“国安会秘书长”陈唐山则是遭到起诉。  相似文献   

3.
民进党在2008年1月12日的第七届“立委”选举和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遭遇到建党以来最大的挫败,再次沦为在野党。5月18日民进党举行第十二任党主席选举,诉求“中间路线”的蔡英文,从派系夹缝中击败高举“台独”旗帜的辜宽敏、蔡同荣,当选民进党主席。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6,(1):F0003-F0004
05年12月 5日 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挫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请辞。“行政院长”谢长廷也在选后第一时间向陈水扁请辞。不过谢长又廷接受了陈水扁的慰留。 8日 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败选,陈水扁首度表示,会严肃面对外界责难。 9日 “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告“三合一”选举当选人名单,部分县市地检署拟对涉贿当选人提起当选无效之诉。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台北、高雄选举后,陈水扁多次提出民进党的任务是“拼经济、大改革”,对正逐渐升温的2004年“总统”选举采取冷处理。这是因为在台北、高雄两市选举中民进党声势受挫,陈水扁想通过“拼经济、大改革”的宣示,掩饰其拼选举的目的,改变选民心目中民进党“只会选举,不会治国”的负面形象,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同时反击泛蓝阵营的竞选攻势。随着“拼经济、大改革”策略的提出与实施,泛蓝、泛绿两阵营围绕2004年选举拼行了新一轮攻防战。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将年底的选举视为2009年最重要的工程,因为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如果能胜选,不仅能为民进党止血,提高绿营士气,也能实现“重新出发”为再上台执政打基础。如果在今年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再次选输了,对民进党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延续到下一次“立委”及2012年的“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7.
《福建社科情报》2006,(2):21-21,17
因应“三合一”选举的大败,台湾民进党的执政人事布局,到50天后的1月22日才算“尘埃落定”。当然仍由陈水扁在“总统府”领军决策,苏贞昌掌“行政院”,游锡垫任党主席,组成新的“三头马车”。一般认为,这是陈水扁、民进党为2008年“总统”选举确立的架构,届时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很可能就是“苏游配”。但在2008年5月之前,显然还是陈水扁“说了算”。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底的县市长及“立委”选举,是台湾地方“总统”选举后第一次关系到政治权力再分配的选举,是台湾各党派实力总检阅,有特殊的重要性,不仅修关民进党,亲民党,国民党的三党版图,甚至也将直接影响2004年台湾下一届“总统”选举的布局,所以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从去年底就开始筹谋今年底的县市长与“立委”选举。各政党,各政治势力正竭力进行各自定位与炒作,岛内“台独”势力竭力将年底选举变成为一场统独对决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在2004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试图掌握“立法院”过半数席位的盘算落空,反而是普遍不被看好的泛蓝阵营取得了过半优势,以此为契机,台湾政局自2000年以来一直被“台独”势力挟持、主导发展方向的局面出现了转折。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台湾当局共进行了5届“立委”选举。1989年底举行的“增额立委”选举一般被视为台湾为第一届“立委”选举。本次选举与县市长、省议员选举同时举行,是台湾“解严”后的首次重要选战。在应选101席“增额立委”中,国民党获72席,成立满三年的民进党获21席,无党籍共获8席。国民党在“立法院”的人数虽大幅领先于在野势力,但民进党当选名额已超过“法定”的提案人数,增强了其与国民党在“立法院”抗衡的能力。随着所有“资深中央民意代表”到1991年12月31日终止行使职权,此次“增额立委”选举后,台“立委”选举完全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一、“立委”选举福祸相倚马谢面对新挑战 第七次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的一面倒结果,这结果对国民党来说几乎是好到难以想象,对民进党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2.
近来,出于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需要,民进党当局大小官员猛炒“公投”议题。在“台独”势力的配合下,“公投”话题不但成为岛内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海峡两岸和海外也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激战数月的“三合一”选举(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2005年12月3日晚揭晓,在总共23席县市长中,国民党获得14席的过半席次,比选前原本执政的9个县市大幅增长,加上其他泛蓝候选人的3席,整个蓝营一共夺得17席次,把近几年来政治版图不断往北扩张的民进党,全面逼退,回归到浊水溪以南的势力基地。原先在9个县市执政的民进党仅保住6个县市,而且在部分绿色大本营的得票率,也有滑落的迹象,被政治分析员形容为“版图全面衰退”。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台湾亲绿媒体“自由时报”发表题为《写给2010的民进党》的文章透露说,2010年将提出民进党的“十年政纲”。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在野党必须做的事,唯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脚踏实地,才能义正辞严,才能避免在未来的选举中,喊出像‘六三三’或‘准备好了’这种欺骗选民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在2008年接连遭受两场重大选举惨败,一个执政八年的政治势力,最终只剩下不到30个“立法委员”,6个地方县市长,登记在册党员不足30万,沦为少数在野党,士气低迷。加上又受到陈水扁贪腐案的丑闻的重击,民意满意度就由七成崩落到两成多。虽然民进党仍期望再等四年重新夺回台湾的大位,重掌执政权,但是目前民进党已千疮百孔,中央党部缺少日常经费,地方党部人心涣散,已处于树倒猢狲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弊案加剧陈水扁的执政危机 “反黑金”和“人权”一直是民进党选举动员时所唱的高调,也一度被标榜为民进党的核心价值。但是,一连串的弊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层级也越来越高。台当局高层不断涉入弊案,显示民进党不但“反黑金”没有成功,自身反而在加速“黑金化”,其政商勾结的程度之深,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民进党和陈水扁不仅陷入政绩不佳、碌碌无所建树的泥淖,同时又因下属接连涉入大小弊案,“第一家庭”的纪录不干不净,操守备受质疑。标榜“清廉”、“改革”的政党形象遭受重创,政党满意度迭创新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11日,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结果揭晓,应选225席当中,民进党得89席,国民党79席,亲民党34席,台湾团结联盟12席,无党团结联盟6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4席,新党1席。在225“立委’’席次中,泛蓝阵营获得过半席次(114席),如果再加上相当比例属于泛蓝阵营的无党籍“立委’’席次(两名自行参选的国民党人曹尔忠和张丽善,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隆败,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结果,不仅意含深刻,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台湾经济正处于又一轮重要转型期,其未来两年发展有五个显着趋势:第一,总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台湾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6%以下的中低速区间。首先,走“台独”路线的民进党上台,造成岛内朝野尖锐对立和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大大提高了台湾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了民众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信心与意愿。其次,民进党缺乏执政经验和技术官僚团队,而且其经济施政与策略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与“拼选举”色彩,无法形成稳定的政策运作机制。民进党的诸多政策如停建“核四”、处理基层金融改革等举措,引发严重的政治震荡和社会风波.动摇了民众与工商界对当局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从9月9日开始长达35天的反贪腐倒扁运动,于lO月10日“天下围攻”到高潮后,暂时画下休止符。似乎陈水扁已经走过险滩,化险为夷了,台湾社会与民意的焦点转向北、高市长选举。同时民进党的基本盘并没有明显的萎缩,“台湾认同”、“本土政权”在岛内依然有着市场。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两者间,泛绿民众依然倾向民进党,倒扁似乎反而促使民进党和陈水扁抱成一团,并形成蓝绿对抗的态势;“倒扁”反而造成泛蓝受伤了,受创最严重的将是马英九。深绿内部最近一段时间批扁倒扁,或许是基于恨铁不成钢.不希草民进常被陈水扁拖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