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尔纳从大科学视角透视科学自由,指出:科学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和应用自由三层,实现科学自由要通过科学家个体、科学组织和政府三个方面努力,科学自由是科学计划的目的和内容,科学计划是科学自由的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黄云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5):31-38
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个人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马克思劳动哲学基础上。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个人自由主义,就是权利主义,强调每个人平等享有言论、信仰、人身安全特别是个人私有财产所有权等。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在强调个人基本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抽象的,需要具体的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权利平等需要经济平等的支持,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管理和消费都应该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法律真正应该保护的个人私有财产权必须是劳动所得。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申建林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3):343-347
理性主义自由观已由思想家个人的见解转变为特定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性理论,然而它的理论缺陷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误导作用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怀疑。事实上,理性主义自由观存在重大危害;它既违背了自由的本义、也取消了理性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惟一环境。理性是有限的,正是理性的有限性为自由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因此,自由高于理性。 相似文献
4.
申建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3):343-347
理性主义自由观已由思想家个人的见解转变为特定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性理论,然而它的理论缺陷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误导作用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怀疑。事实上,理性主义自由观存在重大危害它既违背了自由的本义,也取消了理性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惟一环境。理性是有限的,正是理性的有限性为自由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因此,自由高于理性。 相似文献
5.
张全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Z1)
前一时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十分流行,萨特的绝对自由的思想也非常时髦。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是否象某些人所标榜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否象有些人所宣扬的那样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高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我认为,萨特的自由观是虚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才是科学的,才是全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6.
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就是科研自由,对医学生进行科研自由教育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自由观念,又有利于推动医学事业科学发展。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即一种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建立在自由与必然辩证关系基础上的实践自由观。并以此作为医学科研自由教育的指导,提出医学科研自由教育应以培育医学生对真理的自由追求精神为目标;以引导医学生尊重医学发展规律为基础内容;以增强医学生科研道德意识为核心内容;以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张胜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35-38,49
陈独秀五四时期自由观的含义是主体从封建礼教、宗法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形成独立的人格。他对孔教、宗法思想进行批判 ,对自由人格进行了阐释 ,对自由与宪政、救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深入研究了个人财产权与自由的关系。陈独秀将近代自由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并与国情相结合 ,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春火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33-34,38
哲学视域中围绕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探讨自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自由观。主要有消极自由观、绝对自由观、理性自由观和实践自由观。本文拟从自由和必然关系的角度解析这些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李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45-47
严复是一百多年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他在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自由观,他的自由思想开启了一代思想之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4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对于自由的讨论贯穿于整部西方思想史的始终。新自由主义自由观克服了传统自由主义自由观消极片面的缺陷,重新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缺乏阶级性和历史性的视野,其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抽象的自由观。马克思则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西方自由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崭新的科学自由观。两者在对自由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严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7-29
自由是人类有始以来的不懈追求,在如何理解自由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给予了不同回答,尽管在一些问题上有许多相似观点,但核心理念却存在显著区别。正确理解这两种思想流派的自由观在本质上的不同,是坚定社会主义政治建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弼和康德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对整体世界进行"本体"和"现象"的二重划分,以"自由的存在统摄不自由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来解决人的自由问题。尽管二者对于"本体"和"现象"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在人的自由问题上,他们一致认为人因其单纯的现象性而不自由,因其本体性而自由。在王弼那里,自由就是"体无",以无统有。在康德那里,自由是实践理性中的先验存在,自由就是自律。至于作为公设存在的"圣人无累""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则是人实现自由的外在引导和保障。进而,二者又从"人"的自由,过渡到"国"的自由,力图建立一个自由之国。 相似文献
13.
论萨特的人格自由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晓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7-31
萨特的自由观是一种人格自由的自由观。这种人格自由是一种否定性的、非理性的、积极入世的人格自由。这种自由观突出了自由的主体性而取消了自由的社会性;强调了自由的选择性而抹杀了自由的目的性;肯定了自由的绝对性而否定了自由的相对性;夸大了自由的积极性而忽略了自由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14.
高兴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恩格斯对科学观的重大贡献高兴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性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他与黑格尔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是用幻想、猜测和纯思辨的方法来构造自己的哲学体系,而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果和400年来的科学史材料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5.
对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4)
女性主义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充满着男性的意识形态,科学的客观性与逻辑性体现了男性政治学,暴露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主义科学观的认识论来源于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与强纲领的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科学研究的社会维度,忽视科学研究的自然维度,从而把科学真理与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张仕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1-14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 ,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将自由归结为自然 ,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 ,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 ,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 ,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 ,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自由哲学”在萨特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主张人的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但是统观萨特的自由观,其远离生活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根基的主观意志自由,在生活世界中处处碰壁,最终沦落为“自由的乌托邦”,以“不自由”为始点和终点而展示其“自由的乌托邦”的图景。因此,为了正确评价萨特的自由现,以“自由的乌托邦”为逻辑谱系,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价值坐标,对其自由观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王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20.
金淼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时有泛滥,这种思潮往往打着“争民主”、“争自由”的旗号,蛊惑人们去追求什么绝对自由。究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正确的自由观,有没有所谓绝对自由,自由同纪律、义务、社会责任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阐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也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一“自由”这个词,源出于拉丁文LiBERTAS。自由是一个反映人、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