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建国的小小说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他的短篇小说集<谁先看见村庄>在梅庄这个处于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文化空间中,展示了一个关于"存在"的多元化"寓言"世界,显示出"入乎其内,超乎其上"的写作立场和对现实品格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
黑屋中的玫瑰--试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和主题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试从家庭、社会和个人性格三方面探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指出该短篇旨在揭示人内心中"上帝与撒旦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默>和<谩>作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亲自翻译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鲁迅留日时期借"异域的文术新宗"来改造国民灵魂所发出的一声呐喊,体现着鲁迅"为人生"的文艺思想和与其理解的文学本质相适应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合.  相似文献   

4.
简论《都柏林人》的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乔伊斯在技巧方面追新求奇异、顿悟、象征和处心积虑地求平庸使它有别于传统短篇小说,为它抹上了浓浓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都>奠定了乔伊斯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她对英语短篇小说的贡献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曼斯菲尔德观察敏锐,注重心理表现,文笔优美流畅,表达细腻含蓄,富有诗意.文章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及叙述语言等角度通过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集<园会集>的一些作品,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短篇小说样式理论中,弗兰克·奥康纳的<孤独之声>是继爱伦·坡之后被引证最多的经典之作.该书立足三位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艺术实践提出短篇小说较之长篇小说更关注那些孤独地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底层民众",因此与后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别;奥康纳认为,20世纪的作家当中普遍存在脱离"底层民众"的问题,其创作大多偏离了果戈理开创的短篇小说传统.本文认为,奥康纳短篇小说理论中所坚持的现实主义,融合了浓厚的人文主义道德感情和深刻的伦理批判,作为一个爱尔兰批评家,奥康纳关心世界上所有边缘群体的命运,尤其关心(前)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奥康纳的短篇小说理论预演了当今欧美界围绕殖民地人民与文学的关系而展开的讨论,体现了一个早期后殖民理论家卓越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总体效果是"恐怖".本文评析了小说的哥特式特色和写作技巧(气氛的渲染、烘托以及大量的悬念、象征、巧合等);其小说中的恐怖不是通过人工的渲染,而是真正来自心灵.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主要是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所致.本文分析了<受戒>产生的文化基础,揭示了<受戒>在情节、人物、艺术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9.
尤凤伟的短篇小说<一桩案件的几种说法>采用传统侦探小说的程式,暴露、探讨社会现实,可视为是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件事先张扬的人命案>呈"互为文本性"的玄学侦探小说.本文认为,由于对"现实主义"的不同理解,尤凤伟虽然在技法上受到当代西方玄学侦探小说的启迪,但是在作品中承袭的仍是本土文学、本土侦探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载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并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蝇王>的女性缺席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本文认为,<蝇王>的女性缺席不仅是其继承英国荒岛文学传统并将其极端化的表现,而且是其脱衣求真叙事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戈尔丁将其主人公置身于与世隔绝的荒岛,让男孩远离人类文明,使其最大限度地摆脱社会规约和文化的束缚,使其可以尽情地展现本我,从而得出一个"人性本恶"的忠实答案.<蝇王>的女性缺席,深化了"人性本恶"这一主题,凸显了<蝇王>开放式结局的深刻寓意,预言了"人性本恶"所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詹姆斯·乔伊斯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以“灯”为代表的诸多意象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灯”象征着都柏林人之虚假“希望”,“灯”的缺失状态则揭示了当时都柏林人受殖民者和教会双重压迫的黑暗生活。通过对“灯”意象的阐释,能进一步展示乔伊斯运用“刻薄语体”实现创作意图的精湛写作技巧,并可表现这位自愿流放者对国人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没有自传和日记传世,但保存下来的书信从字数上讲,几乎赶得上他的小说总量,是全面展示乔伊斯的生平和作品的第一手文字材料,若要全面研究乔伊斯不可不读他的书信.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民族观、语言观、宗教观及其反殖民主义的态度和立场。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的落后与苦难不能单方面归咎于英国殖民政策,同时必须反思爱尔兰自身的堕落。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才使得他能够最终走向世界主义,在自我流放的文化之旅中完成一位民族作家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书页:乔伊斯与汉字书写的图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字书写和东方文学曾对詹姆斯.乔伊斯的主要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乔伊斯在都柏林时便开始接触东方历史和文化,并将东方文化知识表现在从《都柏林人》到《芬尼根的苏醒》的全部作品中。汉字书写的基本元素拓展了乔伊斯对东方的认知,影响了他的视觉文本观。乔伊斯的'东方时间'和他那源于汉字书写的现代主义视觉意识在《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苏醒》中均有表现,同时从中国印刷史来看,其小说的空间结构也反映了汉字书写传统。汉字书写显著的垂直特征和文本评注传统与乔伊斯作品将空间、听觉和垂直融为一体的创作特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15.
很多批评家往往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研究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其实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呈多元性,她们或是屈服于传统,或是突破传统,或是以死来打破父权对女性的迫害。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用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女性形象。文章以伊芙琳、穆尼太太和西尼考太太三位女性形象为例,从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中可窥探到乔伊斯反对父权制,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独立、自由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支撑小说的框架,其中融入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技巧,以使原始创作素材艺术化。通过探究乔伊斯和其塑造的主要人物的相关性可以了解乔伊斯的创作风格和理念,体会其作品从繁杂的细节中总结出的事物普遍性和艺术与现实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7.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实验作品,充分反映了乔伊斯对生活和艺术的哲学思考。为揭示都柏林瘫痪的精神面貌,在这本小说集中,他实验并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包括象征主义和他独创的手法“顿悟”。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中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技巧和更多的蕴意。  相似文献   

18.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9.
《尤利西斯》可谓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在写作中大胆尝试,使语篇在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叙述模式上都突破了传统小说常规模式的束缚,突出了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前景化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文章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