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的重要内容.图形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背景则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两者不可同时被感知.认知文体学中,图形与背景理论不仅可以对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对语篇的内容进行探究.运用这一理论对近年来颇为畅销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进行认知解读,为赏析该小说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白杨礼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正日益显示出对人类语言独特的解释力,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所形成的认知文体学,也已经正式成为文体学领域的新成员。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该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已在西方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该理论对矛盾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进行了文体和话语分析,从而验证了用该理论对文本强大的阐释力和解读汉语文本的可行性,结论同时指出了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该著作既讨论了文体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文体学的界定、研究范围、文体分析的目的、分析语料、文体学的原则等,又关注话语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跨学科性质,如文体学与语用学、话语中的互动、戏剧文本样例分析等,还涉及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范式——认知文体学或认知诗学,用翔实的例证论述了认知语言学里的诸多经典理论,如图式理论、图形和背景、认知语法隐喻、语篇世界理论、指称转移理论、语境框架理论等,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各类语篇的阐释活动中,这样的阐释不仅有利于读者正确把握语篇的语言艺术、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而且还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读者的认知推理活动和它们如何影响读者对语篇的意义阐释。作者预示语料库文体学、认知文体学、批评文体学、多模态分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著作理论视野开阔,融知识性、前沿性、实用性于一体,有力地展示了文体学研究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图形一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试从日常生活中,诸如成语式谐音广告、汉语诗词、标语、习语、短信息等汉语的语言形式和现象的角度出发,以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其产生的逆反化现象进行认知方面的简要探讨和分析,为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对汉语文字魅力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6.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被动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被动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人们对同一认知场景的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认知凸显程度。在无施事被动句中,常式句中的施事图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现,使原本充当背景的受事移至句首而变为句子图形,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在有施事被动句中,受事置于句首,作为背景而成为认知参照点,而原施事图形被移到了句末,成为句末的信息焦点即图形,从而获得了最佳突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图形-背景理论,以构型为基础的认知视角出发,对英语附加疑问句所蕴涵的结构单位之间的认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附加疑问句的构成部分之间具有相同的概念化基础,即图形-背景认知图式。附加疑问句是依靠图形-背景模式的复式现实化(图形-背景图式的即时共用)产生的。但该认知图示在两个部分中的现实化方式不同。陈述部分现实化为非标记性小句;疑问部分现实化为标记性小句。附加疑问句的认知"聚焦"是通过该图式的复式现实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图形/背景在王维田园诗中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通过对王维田园诗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对王维田园诗进行透彻和深入的剖析, 从而为古代诗词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认知的观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为基础,对深层回指中的代词所指与话语"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一段话语的"话题"通常被视为深层回指中代词的所指,这是由"话题"在交际双方根据话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的突出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的句子组合是诗人根据主观意图对客观物象的重新组合。某些被突出或放大的部分,就是认知语法中突显的部分;某些被修改、缩小、融合的部分就是认知语法中图形和背景关系、具体化程度、选择和视角的改变。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应使英译本的图形和背景关系、侧面与基体、具体化程度、突显、选择和视角与原诗一致,从而使译文读者充分领略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认知文体学是从认知角度进行文体研究的新学科,对文体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文体,能为读者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方便读者感知与体验的认知过程,有深远的理论创新意义。将认知科学的三大理论应用分析具体语料,能够充分展示文体的心理构建和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起源于完形心理学中的形基知觉,后来主要用于研究语言结构,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图形-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接着从该理论出发,以诗歌主题及意象为焦点,以句子翻译为切入点,对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二者在翻译原诗意象及主题的传达上有何异同,从而加深读者对诗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英语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英语诗歌,从而验证该理论对解读英语诗歌本文的可行性,为读者对英语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虽然针对英语倒装句的研究较多,但传统的研究多是从语用,句法,语篇的角度进行的。为此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通过了解图形-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来探讨该理论在英语倒装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图形——背景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其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说明人们对对象与背景的不同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与听觉效果。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广告语从认知角度加以分析,探讨广告语如何在此理论中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其信息分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把图形与新信息、中心信息等同,并认为背景体现的信息不重要。对英语中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标题作认知阐释。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简单句和复杂句所体现的图形一背景关系,发现英语新闻标题的图形部分是突显的注意焦点,而通常位于句末的背景部分却是信息中心,体现了新闻作者的真正意图。标记性句型也遵循末端信息中心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强调是语言的强势表达功能,它起着增强语气、强化语义、突出重点、凸显主题等作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不同层面的强调表达方式以及强调域和强调度进行解释。解释分析表明,言语交际中的各种强调方式均是在同一"图形一背景"结构中对"图形"的凸显。  相似文献   

19.
前景化是文体学重要概念之一,通过突破语言常规,将部分语言从“背景”中凸显,从而引导读者关注作者意图。基于韩礼德“有动因的突出”才是真正前景化的标准这一理论,根据利奇所提出的句法和语义两个偏离层次,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一朵浮云》的英文原作进行前景化分析,旨在探讨句法和语义前景化在小说文本中加强主旨意义和深化美学效果的重要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流行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于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不仅可用于对语言的解读,也可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解读。基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对《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中的动物意象进行解析,阐释小说叙事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