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青笛 《南方论刊》2008,(12):45-46
本文从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出发,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与价值问题,提出了具体劳动的二重性观点,把具体劳动分为效用劳动和非效用劳动,尝试把效用劳动纳入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范围,来解决传统劳动价值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态。抽象形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 ,具体形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至第三卷的第七篇中。这一划分既符合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 ,也是马克思总结古典经济学派失足的教训 ,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创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结果。这一划分在理论上可回答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论者对《资本论》的诘难 ,并对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价值论理论阐述与现实需要之间明显存在一系列差异,突出表现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服务劳动和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以及丰裕性前提是否合理等方面.这种理论不能及时满足实践需要的状况,只能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差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我们需要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生活已进入后工业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期 ,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劳动创造价值产生疑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所处的时代 ,也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性。时代在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发展 ,但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5.
刘冠军 《学术研究》2000,(10):31-33
科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劳动价值论之内涵十分丰富,而科学价值库理论是其核心;在理论上应区分科技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这对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指导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三元价值论”的实质及意义─—兼议“劳动价值论”的片面性丁建中笔者提出的“三元价值论”,即自然生产力(上地)、物力资本主产力(资本)、人力资本生产力(劳动)三元协同价值论。对此,笔者先前己进行过三论:第一论,《价值形成和分配的基本原理新探——“三元价...  相似文献   

7.
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并不是要放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既是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又是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 ,在深化认识中 ,必然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问题。但它们并不是统一于劳动价值论之中 ,而是统一于价值理论、统一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时代局限等原因,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和"商品价值实体论"皆不成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缺憾.但是,由它们生成的商品价值二重性和商品价值规律等却是正确的,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基石.本文在阐述马克思这些缺憾的同时,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其一,作为一流智者的马克思,何以会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错误";其二,存在理...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效用价值论只是从表象说明了交换的比例关系.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效用价值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效用价值论虽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这一理论对企业的竞争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劳动时间问题,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是商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对我国企业来说,必须通过产品的对象化,生产效用能被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为此,创新型竞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分析,联系到本人在研究剑桥资本争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即目前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总量指标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关系无关,而只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如果该结论成立,那么只有重新申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论,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论战而建立新的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体系,才能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杨勇兵 《兰州学刊》2008,(11):33-3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仍然存在,当今时代远没有超越劳动价值论。现代劳动在内涵上的扩大与形式上的改变使劳动创造价值的机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劳动价值论的现代形态。科学认识并坚持劳动价值论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承认的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对于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而言,这种贡献只是为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提供了条件,而并非说它们本身也创造了价值,这与活劳动创造价值(包括剩余价值)不但并行不悖,而是更好地承认并保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实现。我们现实中已在实行和完善的按劳分配,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马克思当时预测的按劳分配,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组成内容,其作用都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张远忠 《齐鲁学刊》2002,1(6):30-34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争论 ,关系到如何理解供求在价值和价格理论中的地位。本文在解决争论的前提下 ,提出了求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II的任务 ,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II,决定于“各部门的等量单位劳动要求获得等量社会边际效用”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价值和价格之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机器的作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是“创造价值”的条件,而是“减少价值”并使“价值消亡”的条件。(2)价值是对人力“有偿”耗费的评价,寓于机器之中并用以替代人力的自然力是“无偿”的,因而机器提供的贡献并不创造价值。当自然力的贡献还未能达到让全体社会成员免费共享的程度时,决定自然力无偿贡献归谁占有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资料所有权。(3)不仅价值是历史范畴,而且“直接形式的劳动”也是历史范畴。(4)如果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劳动价值论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并非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物化劳动价值论迂回地将物化劳动等同于活劳动,笼统地说过去的和本期的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忽视活劳动的相对有限性和具体的时空规定性,不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内涵。因此,物化劳动价值论并非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决反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谬论。  相似文献   

18.
刘冠军 《文史哲》2002,46(1):162-164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历代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得到累加,其价值的转移是借助于技术成果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并通过技术成果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最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广义交互作用”的概念,认为世界文化电化教学“交互活动”的模式可归纳为“播放-对话”和“播放-讨论”两种,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其“交互活动”设计应向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过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理论界出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倾向,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不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的角度,阐明劳动价值理论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强调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征和初级阶段国情特征,来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