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格尔很注重对前人哲学范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注重对康德先验逻辑范畴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康德在分析人的认识能力的知性阶段中建立了先验逻辑范畴体系,得出了一个先验逻辑范畴表: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纯粹概念完备体系的构想在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上承柏拉图的相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以及洛克、休谟等英国观念论者的思想,下启费希特的知识学和黑格尔的逻辑科学.对康德这一构想的历史脉络及其历史意义和哲学意义进行考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康德与黑格尔关于判断分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康德与黑格尔有关判断分类的比较,指出两人思想的异同、地位及批判继承关系。康德认为他的先验逻辑克服了形式逻辑只重形式而不顾内容真实与否的弊端,建立了知性之合法应用的规则。判断即是将概念联结起来,依照三分法将判断分类并得出知性十二范畴。黑格尔则指出将判断看作概念联结的观点是一种外在理解,判断应是概念的展开与陈述,并主张结合认识发展的内容分类。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使唯心辩证法发展到最高峰,这也体现了人类思想认识史由低到高,不断深化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介绍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工具论"到康德的先验逻辑的转型,并以此来理解黑格尔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改造,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并不是要抛弃或解构形式逻辑,而是要改造形式逻辑,把形式逻辑描述为一个更大范围内的逻辑的一个层次、一个发展阶段,并从本体论的基础来理解形式逻辑的那些形式底下的内在含义.黑格尔用辩证法为形式逻辑奠基,抓住一个"存在"(Sein)、一个"矛盾"(Widerspruch),就抓住了根本.从对上述这两个概念的本体论理解出发,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整套规律进行了逐个的重新解释,指出形式逻辑只有从内容方面来理解才有认识上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也就意味着它只有建立在辩证逻辑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范畴论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范畴观,特别是批判地吸取和改造了黑格尔的思想,对范畴的起源和作用、个别与一般、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的范畴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涉及康德逻辑观点的评价这一问题上,当代哲学和逻辑流行的看法是康德只是简单地继承和重复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传统;康德的逻辑观在当代已经被(例如,弗雷格的逻辑哲学)彻底取代,其观点对当代哲学争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本文的观点恰好相反。笔者认为康德虽然继承了他那个时代理性哲学的逻辑传统,但联系到这种传统的创新是十分明显的,康德的逻辑论题具有始源性、基础性和奠基性;康德的逻辑观点与当代逻辑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全面地论述他的辩证法思想的同时,系统地探讨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以及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并运用辩证法分析和研究了传统逻辑的理论的和认识的意义。虽然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评是以唯心主义的形式出现的,但仍不失为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一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在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亚里土多德创立这门科学的历史功绩,是完全承认的。黑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因为他实质上揭示了构成传统逻辑内容的一切基本形式。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思维方面的最大成就首先在于,他把思维形式从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直接借以存在的感性材料里抽取出来,并使它们成为独立研究的对象。他说:“使思维形式从质料中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是对康德辩证法即"先验幻相的逻辑"批判改造的结果。这种辩证法以无人身的理性自我运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这种逻辑的实质是"范畴关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要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判断学说,就必须把该学说置于他思辨逻辑的整体构想之下。亚里士多德、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学说主张,判断的结构是主词与谓词两种概念通过系词“是”的联结;黑格尔则认为,判断的结构乃是主词向着谓词的概念发展,“是”所刻画的正是概念“是起来”的生存论特征。黑格尔对判断的讨论同样服务于整个思辨逻辑的任务,即阐明一种自规定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 中的首要之作《范畴篇》,既是他和其老师拍拉图在思想上分道扬、建立前期形而上学的哲学纲领,也是他着手创建逻辑学的奠基之作。《范畴篇》紧密交融着哲学与逻辑思想,运用哲学与逻辑的意义分析,论析主范畴、次范畴与后范畴,建立了一个创新的范畴系列。《范畴篇》奠立了一种分析理性,它对发展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理性传统,对亚里士多德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康德以其道德实践原理,深刻地批判了先前哲学在伦理观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第一个建构了先验自律的道德哲学体系,使西方近代伦理学史又一次得到升华。同时在其体系内部,又包含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黑格尔扬弃了康德,使其伦理学说距历史唯物主义更进了一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彻底改造了黑格尔的学说,同时也是对康德的进一步扬弃,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伦理学说的优秀遗产的真正继承者。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也有不少局限性.为此,黑格尔在《小逻辑》中通过对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源泉以及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等一系列命题的深刻阐发,批判和发展了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以图使康德二律背反学说成为一个充满辩证法思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康德论崇高     
为了完善整个体系,康德建立了他的美学。他的美学由于其特殊使命而仅限于分析了崇高和美这两个美学范畴。而这两个范畴对于实现感性和理性、认识和伦理、自然和自由的沟通已经足够了。因为美这一范畴主要是与知识(真)相联系,崇高则主要与道德(善)相联系。所以,有这两个范畴,美学完全可以实现其中介作用。因而,崇高和美两范畴在康德美学和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崇高的论述,表明了康德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归宿,揭示了康德崇敬人类,完善人类主体心灵结构、高扬人类  相似文献   

16.
<正> 康德的先验逻辑,从根本上说,是认识论的逻辑。它是一个与传统的普通逻辑不同的严谨而完整的逻辑体系,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先验地研究那些关于科学认识的思维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及其规律的逻辑学说。在西方认识史上,康德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把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起来,其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就先验逻辑对  相似文献   

17.
(一)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它同时也是辩证的逻辑的基石,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这是不利于建立唯物的辩证逻辑体系的。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头足倒置的辩证逻辑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优点和缺点,都可以从黑格尔如何对待实践范畴这一点上看出来。当他在自己的体系中合理地引入了实践观念,并把它看作“认识的客观性的验证、准绳”(①227页)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启蒙性质的论述,分别考察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着重说明了康德政治哲学中实践、经验的、实用的特征,费希特关于民族自由的法则和人类自由精神的论述,以及黑格尔辩证的法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原型范畴理论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经典范畴理论已很少被人提起。本文论述了康德通过“三分法”及先验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进行的完善,及在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中间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