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禹娶涂山女的传说中,九尾狐应该是象征禹,而不是象征涂山女;其中的"九尾"不是指有九条尾巴,而是指大尾巴,喻指大生殖器。正因此,"九尾"才可以成为娶亲的象征,才会带来子孙昌盛。九尾狐本来仅仅被当作奇兽,由于大禹娶亲传说等的影响,秦汉时期,九尾狐成了一种瑞兽,后来,由于九尾狐所象征的性别发生变化,即由大禹转向涂山女,九尾狐也由祥瑞之兽逐渐变成了淫邪之兽。  相似文献   

2.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求"是兽尾的象形,故早期的"求"含有长大、圆曲、多毛等意象.求与九相通,"求尾"后来音变而成为"九尾",故九尾狐即是"求尾狐",指"大尾狐".在大禹娶涂山女的原始传说中,九尾狐象征大禹,而不是象征涂山女;"九尾"也不是指有九条尾巴,而是指大尾巴,喻指大生殖器,暗示着性交的需要和性能力的旺盛.因此,"九尾"可以成为娶亲之证,也可以带来部族的子孙昌盛.最初,九尾狐仅仅被当作奇兽看待,随着大禹的被神化,九尾狐也成了一种瑞兽.后来,九尾狐象征的对象由大禹转向涂山女,由于传统道德中的性别歧视,九尾狐也由祥瑞之兽变成了淫邪之兽.  相似文献   

3.
涂山新考     
重庆长江南岸有涂山,相传是大禹娶涂山氏的地方,也是现在重庆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之一。但关于涂山的地望,“禹娶涂山”或“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意义,以及涂山氏的文化遗存等问题,至今还是不得其解。 本文拟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的有关材料,说明“涂山”和“涂山氏”等有关问题,以就正于地方史专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同时塑造了两个侍妾形象,即贾政之妾赵姨娘,严监生之妾赵氏。小说家通过这两个姓赵的姨娘,把封建家庭的侍妾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侍妾文化,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赵姨娘有儿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氏没有了儿子,她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赵姨娘和赵氏的命运可谓殊途同归。有儿子,并不能改善作为妾的地位,没有了儿子,作为妾的身份却牢不可破。到底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礼教左右人生,比较两个姓赵的姨娘的生命归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正> 夏周之时,曾建有许多诸侯国。《左传》哀公七年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章也载颜斶语曰:"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成汤之时,诸侯三千"。至周朝武王观兵时有"千八百国",东迁之初,"尚存二百国"。其说举其全数,或有夸大,但数量定当不少。  相似文献   

6.
华夏文明始于治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会诸侯于涂山 1 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前夜的全面、系统地治理洪水之始。禹治水能将散沙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万国”氏族部落联系在一起 ,并根据治水需要不仅发现、培养治水社会需要的骨干人物 ,而且还将治水组织演变为具有能为治水打仗、能为治水斩杀的准军事队伍性质 ,进而能划分全国为九州、列出贡赋项目的具有国家政权雏形性质的职能。同时 ,平治水土成功带来生产大发展、人们思想大解放。这些均为大禹涂山之子启冲破天命 (益 )的禅让制而世袭王位 ,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明代侍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涉夫诗词,其中数量最丰、情感表达最充分的两类是夫妾欢聚时的浓情蜜意和暌离时的孤独悲伤。无论是良家女为妾还是女妓为妾,为了提升或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们难免曲意奉承和有意邀宠,但大部分作品的情感仍是心灵深处的真情表露。在浓情蜜意的诉说中,直抒夫妾欢聚时的幸福和乐;在暌离之伤的诉说中,坦言撕心裂肺的呼喊和几近绝望的伤痛,而这种苦痛和忧伤经过漫长发酵后,就可能日久生"恨"。又因侍妾尤其是女妓为妾者较少受到妇德规范的约束,故在部分作品中会或明或暗地诉说对性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2)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首歌就越唱越响。前两年经过著名歌手李丹阳演唱,这首歌更加响遍大江南北。最近,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萍乡演出又把《江西是个好地方》作为开篇剧目。笔者自涉世之初起就喜欢听这首歌,唱这首歌,而且深受它的感染,感到非常自豪。  相似文献   

9.
释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九字象蜥蜴,古人以蜥蜴象征阳物;也字象蛇形,古人以蛇象征女阴。夏代巫觋操蜥蜴和蛇舞蹈以娱神,故夏巫以“九”名。殷商巫觋承此传统,缘九、鬼同音而称巫觋为“鬼”,九、鬼都是巫觋。大禹为夏巫祖师,故后世有“淫湎”之目。殷人为表示大禹巫觋祖师身分,以及由此包含的“淫湎”之意,便造了从九、从也的禹字。  相似文献   

10.
辛汶 《山西老年》2013,(1):21-2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可在它问世之初却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是谁给这首歌加上了一个"新"字呢?  相似文献   

11.
禹合诸侯于涂山,为其父鲧死而升化的墠渚之旁山,本夏人圣地,在故陆浑县南,略可当《山海经·中山经》之堵山,《水经·伊水注》之孤山,在二里头夏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禹娶之涂山氏,本为蜀山氏,在汝颍上游至南阳一带,以独(蜀)山为宗山,考古文化上属二里头文化的南部地区,两族世为婚姻,故禹与涂山氏能“通之于台桑”,幽会于桑间陌上;涂与蜀、堵、浊、独等古音相近,又都和禹牵联在一起,口口相传混而不辨。有关涂山的研究,大多是猜测或以理度之,缺少综合性的历史分析,这是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最近从关帝庙正殿取下一块匾,上面有(?)(由右向左读)四个字,引起了古文字学界极大的意注。听说中央电视台连续作过两次广播,第一次广播说,这四个字没有人能够辨认;第二次广播说,电视台收到了各方的来信,都辨认这四个字是“气生道成”。我曾奉太原晚报之邀,对这块庙匾进行过现场了解。据东黄水镇的居民说,这四个字他们世代口头传授是读为“易生道成”。我认为这个传统的读法不误,现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     
刘绍义 《中华魂》2013,(16):50-51
"章"、"竟"原是一家亲 "章"、"竟"这两个字,都有一个音乐的"音"字,说明这两个字都与音乐有关,所以我们在口头介绍"章"的结构时,为了怕它与也是姓氏的同音字"张"字混淆,常常说"立""早"章是不对的,应该说"音""十"章才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涂山氏及其地望 ,历来颇多歧说 ,综合文献和考古资料 ,应为今安徽怀远县涂山一带为中心的淮水流域上古巢居族群徐夷。兴于西羌的禹族移徙中原后 ,成为华夏集团的重要支系 ,其首领大禹与涂山氏的联姻促进了夷夏同盟的形成 ,对于禹族战胜南方的三苗集团 ,进而建立夏王朝 ,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你研读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两个字:失败。37岁之后,他突然就飞黄腾达了,秘诀就四个字:永不抱怨。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成功人士的数量近期进入核爆炸状态,我和这些人打交道,再加上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可以证明,成功的秘诀就是这四个字:永不抱怨。我很欣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字的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鲜明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 两个字的挽联 1931年,有人为“九·一八”遇难烈士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上联是“死”,下联是倒写的“生”。上下联只有两个字,寓意是,宁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颂扬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和英勇气概。  相似文献   

18.
取名     
宝贝儿子出生了,取名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我身上。按大家要求,不要取两个字,重名太多,也不要取四个字,有崇媚小日本之嫌,笔画不要太繁,用字不能太生僻。母亲首先提议,要考虑小孩的生辰八字和五行哦。父亲说,一定要取带宝盖的字,金猪宝宝,有圈才好养啊。老婆也发话,宝贝姓了唐,名字里就必须有我"李晓禹"中的某个字出现。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上,我们总是自豪地宣称5000年以传的中华民族; 与同胞们,我们总是血脉相通地发出共鸣曰华夏儿女; 我们有家,是一个响彻环宇的名字——中国; 我们有根,是一个神灵图腾——龙的传人! 这一切,都源于4218年前东方洪荒大地上的一位氏族首领——大禹。他平治水土,开发农业,协和万邦,划时代地将部落联盟汇合为国家,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朝,孕育了伟大灿烂的华夏文明。 大禹,是中国立国之君; 大禹,是炎黄之后的华夏儿女的又一位人文初祖; 大禹,是中华民族万世永赖之国魂。 大禹陵,永恒的“中国磁场”,释放出源源不竭的向心力。祭禹,谒陵,激励了神州儿女振兴中华的千秋壮志,凝聚了海外同胞敬祖寻根的一脉衷情。 不久前,我专程拜谒大禹陵,同时进行了采访。此行感受和采撷的桩桩件件,激荡心胸,令我为之击节而歌!  相似文献   

20.
朱元曙 《社区》2009,(5):20-22
这马氏兄弟指的是马幼渔、马衡,也是北京大学的名教授。其实他们家不止这兄弟俩,他家共有九位兄弟,可活下来的只有五个,分别是二先生、四先生、五先生、七先生、九先生。马幼渔是二先生,名裕藻,字幼渔;马衡是四先生,字叔平。其他三位也比较有名,只是比这两位兄长名气稍小,且不在北大,因而不太为人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